冲突论视域下高校教师权威结构转型的社会学解析*
——基于江苏省常州市高教园区五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

2011-07-07 15:49李艳吉梅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权威高校教师师生关系

李艳吉梅(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冲突论视域下高校教师权威结构转型的社会学解析*
——基于江苏省常州市高教园区五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

李艳吉梅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权威。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校教师权威结构中传统教师权威、法定权威开始弱化,教师感召权威、专业权威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师生冲突是推动高校教师权威结构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高校;教师权威;结构转型;师生冲突

高校教师权威及其结构转型

权威 从本质上讲,权威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特定社会结构中表现为特殊的角色关系,在角色双方的互动关系中,以角色一方具有使另一方信服的力量或威信为基础,以角色另一方对角色一方意志或意愿的自觉服从为前提,表现为角色服从方对角色意志方所属角色地位的支持与认同。和权力相比,权威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权力在一般意义上强调的是权力主体,不管对方自愿与否,都必须服从权力方的意志。而权威则强调的是权威服从方,是服从方自愿的,克服了抵抗力的服从,行使起来没有阻力或阻力很小。

高校教师权威 教师权威是权威这一社会现象在师生关系中的具体体现。依据权威的涵义,高校教师权威是指在师生关系的互动过程中(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使学生信服的力量或威信,学生对教师的合法意愿或意志的自愿服从,表现为学生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地位的认同和支持。具体在师生互动的微观领域,则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群体的尊敬,对教师特定权力意志的支持与自愿服从。依据克利夫顿和罗伯兹提出的关于教师权威的结构框架理论,传统教师权威、法定权威、专业权威、感召权威共同构成了教师权威。传统权威与法定权威缘于社会性先赋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强制性,称之为制度性教师权威;感召权威与专业权威则缘于教师群体后天努力的自致因素,称之为教师个人权威。

高校教师权威结构转型 在传统社会,制度性教师权威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当今社会,教师个人权威在师生关系中其影响力逐渐增强。教师权威结构转型则是指教师权威结构中权威发挥影响力以制度性教师权威为主正在转为以教师个人权威为主。

传统社会“制度性教师权威”得以发挥功能的原因分析

儒家价值观“尊敬师长”构成了制度性教师权威的核心要素 “孝”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尊重师长”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体现。金耀基先生在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秦汉到清末的两千年)人格的特征时指出了传统社会父母、师长对人们行为的重要影响力:“在传统社会中,……决定对错的是阶层的身份而不是事情的本身。‘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说法可从父母之慈爱上说明之,但亦未始不可从权威性上说明之。这种情形可见之于师生、夫妇、亦可见之于君臣、官民,在一般人的心理上,老师总是对的,君主总是不可挑战的,官老爷总是没错的。”①可见,“尊重师长”是中国传统社会学生普遍拥有的道德品质。

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基本能够满足“60后”、“70后”大学生对教育产品的需求 (1)工作包分配基本满足了“60后”、“70后”大学生的求学期望。“60后”、“70后”大学生很多来自农村,考上大学意味着未来工作有保障,上大学的基本目标已经达到,因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就没有相对现实的要求,即使对某教师上课不满意,也不会以显性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2)知识、信息获取渠道的缺乏无疑强化了教师权威中专业权威的影响力。“60后”、“7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主要来自于教师,无疑教师就是他们的专业权威。在当前师生关系中,制度性教师权威出现弱化倾向。

高校教师权威结构转型的原因分析

同样作为反映师生关系的重要维度,高校师生冲突的本质在于互为角色关系的师生双方,因角色实现(或角色表演)与角色期望之间的差距,从而引起师生之间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相互对立过程。师生冲突集中表现为教师批评教育和管理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等方面受到学生的阻力。正是因为冲突的不断呈现和发生,直接推动着高校教师权威中制度性权威的弱化,教师个人权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增强正在弱化传统教师权威 在当前师生关系中,学生对平等权利、自我权益等的追求促使传统教师权威的影响力在弱化。调查数据显示②,在教师群体看来,目前高职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学生自己却选择“贪玩,不好学”为自己的主要特征。若将师生关系划分为民主管理型、朋友型与民主平等型,传统师生关系更多地为民主管理型,传统教师权威在民主管理型师生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对民主平等型、朋友型师生关系的取向说明了传统教师权威弱化的趋势。调查数据显示,师生双方对于目前师生关系现状满意度相似。表示“很满意”的占一成左右,表示“一般满意”的占七成左右,表示“不满意”的占两成左右。对于“理想型师生关系”的取向则出现了差异。在问及学生“当前师生关系属于哪种类型”时,“民主管理型”居学生各选项之首,其次是“民主平等型”,再次是“朋友型”。但在对“理想师生关系类型”的选择中,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数据。“朋友型”与“民主平等型”以明显多的比例分别居第一位(60.9%)和第二位(23.6%),而“民主管理型”位居第三。如图1所示③。可见,“朋友型”、“民主平等型”师生关系更受学生青睐。反观教师对“理想师生关系”的选择,则会发现三种关系类型比例基本相当,分别为民主平等型31.1%,民主管理型31.1%,朋友型34.3%。上述差距充分说明一个事实,即传统社会赋予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权利,即传统教师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课堂师生冲突正在弱化制度性教师权威 常见的课堂师生冲突属于显性冲突,说明了学生对任课教师教育管理与批评权利的不支持,直至抵抗。对于学生无视教师、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教师只是采取被动的“提醒注意方式”,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学生违纪事实的不满。正因为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下场景,在课堂上有学生频繁违纪,但任课教师却不能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批评教育与管理,只能提醒注意。调查数据显示,“直接点名批评”的只占4.6%,而选择“提醒注意”的多达76%。见图2。在对任课教师教育管理权利受到挑战的状况进行访谈时,有教师这样说:“主要是课堂管理权利,他们有时会对你给予的批评不服气,公然顶撞。现代社会是个多元化社会,学生的个性也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两者会发生冲突,需要时间磨合。”

图1学生心目中理想师生关系类型图

图2 教师对学生课堂违纪处理方法统计图

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样性挑战着教师“闻道在先”的传统专业权威 手机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学生在接受信息方面往往走在了教师前面,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的权威因此受到挑战。在对学生的访谈中,教师担心遇到尴尬境地:“面临的挑战则是学生的想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奇怪,我怕自己应付不了。”在对“理想教师角色”中设置了“信息提供者”这一指标,数据显示,学生(选择该项的占13.4%)比教师(选择该项的占2.5%)更加重视教师作为“信息提供者”的重要性。作为当代教师,不能不重视提升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的实用主义思想增加了教师专业权威在权威结构中的比重 就业政策的变化(由原来的工作包分配到现在的自主选择),给“80后”、“90后”大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同时也给他们施加了自主就业的压力。当被问及“最希望和任课教师交流什么内容”的问题时,“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或人生规划”以交叉的曲线出现,参考值几乎相等,分别是32.8%和32.7%,位居各项前列。这说明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在这两个方面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与信息。事实上,任课教师是否能够满足或了解学生的这些需求呢?当问教师“最希望和学生交流什么”时,“思想状况”以明显高的比例居各选项首位。而对于“目前任课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居各选项首位(21.7%),其次是“对学生学习缺乏引导”(19.6%),第三是“不了解关心学生”(13.4%)。由此可见,从教师对社会快速变迁的不适应到对学生需求缺乏理解,导致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凸显了教师专业权威的重要性。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凸显了教师感召权威的重要性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数占到2/3左右。与“60后”、“70后”在校大学生相比,父母对独生子女的特殊照顾以及同学间家庭条件的贫富差距,促使“80后”、“90后”大学生在自我独立、自信自强、关于别人的看法等方面略为弱些。同时,受到市场经济的深刻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用较多的精力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关心和了解学生,导致学生对该部分教师的角色期望落空,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增强了学生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批判意识。除了具备较强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人格魅力(其中包括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心、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公平待人、幽默感等)是教师个人权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理想的教师角色”中设置了“情感提供者”这一角色,从师生各自对该选项的选择数据(学生选择该项的占6.4%,教师选择该项的占3.2%)中可以看出,学生比教师更重视教师情感对于自我成长的重要性。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带有较为明显的自卑和不自信的倾向,这就需要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在访谈过程中有学生列举了对教师人格魅力期望的具体内容,如遵守职业道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在生活、学习、为人处事方面能够给予建议;态度和蔼可亲,有亲和力;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对学生有宽容心。

结语

教师权威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获得条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冲突是推动高校教师权威结构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制度性权威得以继续发挥功能的要素开始弱化,教师个人权威亟须构建。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对高校教师具有哪些角色需求?大学毕业生直接走向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教学又有哪些要求?高校教师制度性权威走向如何?构成高校教师个人权威的要素有哪些?如何正确定位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权威之间有何区分?这些都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

注释:

①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40页

②2010年4~5月本课题组围绕师生关系对常州科教城五所高职院校任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等额随机抽样调查。

③本文所出现的所有折线图中,每条折线上都有六个数值,分别代表五所高职院校各自的数据与五所高职院校的平均数据,笔者将这六个数值所代表的院校分别简写为机电(即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即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 (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即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参考值。其中,参考值主要用来评价各个院校的统计值与该参考值之间的差距。

四川宜宾珙县培训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

8月11日,宜宾珙县2011年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开班典礼在县委党校隆重举行。

本次培训为期两天,紧紧围绕激励创业热忱和提升创业能力这个核心来设置培训内容和专题,除了邀请县内经验丰富的老师、涉农单位负责人等讲授相关课题,还邀请了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宜宾市学术带头人、高级讲师许察金,就大学生村干部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进行培训,还组织学员到巡场镇箐林村大学生创业基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宜宾日报》

G710

A

1672-5727(2011)09-0014-02

李艳(1980—),女,山西柳林人,社会学硕士,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

吉梅(1958—),女,江苏射阳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教师权威结构转型的社会学研究》(课题编号:C-b/2009/1/001);江苏省201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生角色心理调适研究》(课题编号:GYE9-E-6);江苏省常州市2010年度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职院校班主任权威结构转型的社会学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00014)

猜你喜欢
权威高校教师师生关系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