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1-07-07 15:49王麟珠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技能型机电模块

杨 平 王麟珠(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高职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杨 平 王麟珠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根据福建省机电类行业的发展现状,应通过对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分析,提出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比模块化课程方案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方案的优缺点,建立新型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同类高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高职;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集机、光、电、液、气于一体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面向的工作岗位也较宽泛,因此,不同的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差异很大,专业方向也多种多样。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特定性、实践性、多样性三大特征,充分注意高职教育人才的特征,对选取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内涵 复合技能型人才是知识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主要指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具有运用交叉技术知识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综合技能的人,通常分布在加工业、服务业及新兴的创意产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及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工程、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宽阔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不仅要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经验,还要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

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1)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特征:基础宽厚,知识面广,能融会贯通。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要基本通晓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条件,为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有机电及其有关的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用于解决本专业和本学科出现的问题,能够融合多学科知识并使其发挥综合作用,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也是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标志。(2)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特征: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创新性。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但又不是各学科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要具备娴熟的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多重复杂性工作,并且能够运用综合性思维和宽阔的视角熟练地掌握多种交叉知识技能,真正具备运用交叉技术知识解决综合技术难题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特征,进行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可从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全面、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能力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基础扎实 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对每个人而言都极为重要。基础性课程或课程的基础理论只有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激增的信息社会中适应知识更新和淘汰的挑战。要帮助学生打好牢固和扎实的基础,使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综合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应增强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岗位基本技能、计算机能力、中外文能力等,不断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发展潜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知识面广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技术更新迅速,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交叉性和高度综合性。除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广泛的知识面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上要紧跟快速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注重课程配套、知识结构及层次结构的完整性,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面,以满足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的工作要求。

素质全面 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持真理、热爱祖国的思想道德,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团队精神及不怕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这对于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能力 要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具有阅读和应用本专业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调试、维护、技术改造、经营等工作。

两种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评析

模块课程方案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出的技能培训模式,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协调、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模块化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强调实践操作。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边学边练,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首先,教师要以模块为中心编写教案,细致安排教学环节;其次,教师要有全局意识,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知识的传授者;再次,在实训操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与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方案,即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全然不同,是一种强调在实践情境中通过学生自我构建知识而形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是对这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含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方案的建立存在几个难点,首先,在构建学习领域时选取知识和技能较为困难,其核心和复杂的任务是在任务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其次,在设计学习情境时要选择合适的载体承载学习目标和要求规定的知识、内容;再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应不再有理论课、实践课之分,而是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教师的能力能否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将会直接影响课程方案的实施。

可以看出,两种方案各有所长,模块化方案能够较好地整合资源,教学实施组织也更加灵活;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方案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任务内容与流程,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符合技能型认识规律。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多种技术交叉的复合技能型人才,因此,以专项能力组成的课程模块难以体现不同技术的一体化;而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分析法又给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难以达到的要求。

新型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通过以上两种方案的比较分析,可将项目式和任务式两种课程模式进行综合改良,建立新型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思路框图

新型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为: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强调“做中学,做中教”,通过开展企业调研对机电企业主要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机电一体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项目模块,再由项目模块建立课程模块,最后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其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方式进行核心课程开发,使学生迅速缩短课程学习与真实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其余课程根据内容特点及岗位所需能力确定实践环节,按实践环节要求配置相关知识,本着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突出交叉性、复合性的原则,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2 课程模块分析图

表1 任务及项目技能分析表

课程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福建省机电类企业的调研,得到8个核心任务和2个辅助任务,分析得到各核心任务所对应的项目模块和技能模块。详见表1。再将其归结为4个基础能力模块:机械基础模块、机械设备运用技术模块、电气控制知识模块、电子应用技术模块,而后将4个基础能力模块组合并扩展后形成其他项目模块:机电一体化设备应用模块、机电设备维修模块、自动化生产线应用模块如图2所示。各模块整合后形成的职业能力模块化课程重在培养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门能力、延展能力,最后形成14门专业必修课和8门辅助模块课程。

教学模式 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应遵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比例,符合条件的课程单元应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理实一体化的大课程模式。教学全过程应按照“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专项操作实训—阶段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实训、中级工考证—专门知识综合实训―生产顶岗实践―校企联合答辩、高级工考证、综合提高”的整体思路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学。

为了突出综合实践环节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想应遵循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应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法,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行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以有利于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关系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入实验室,以机器人为载体,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知,同时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李燕泥.技能人才职业导向式培训模式初探[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90-96.

[2]关世荣,刘静.打破高职教育界限 培养复合型人才[J].辽宁高职学报,2007,9(3):17-18.

[3]姜秀英.论培养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复合型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7,(4):130-131.

[4]刘艺涛,马骞.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刍议[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7-78.

[5]魏公际,张俊.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方案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08,(9):137-138.

[6]杨文焕,张林娟,李瑞环.对加快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83-84.

[7]张平亮,辛望旦,唐育正,等.高职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3):5-8.

G712

A

1672-5727(2011)09-0020-03

杨平(1957—),男,福建平和人,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汽车运用与工程机械系主任,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机电技术。

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A09)

*本文系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宁夏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GSJG2007003)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技能型机电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技能型人力资本专用化:工学结合中一个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