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TOPRA模型的实证研究

2011-07-07 15:49丁洁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222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新词汇第二语言造句

丁洁(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222)

对TOPRA模型的实证研究

丁洁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222)

以60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语义加工与非语义加工两种条件下进行新英语单词学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对第二语言新词汇语义的深层加工对其学习词汇的结构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这种负面作用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实验结果支持Barcroft提出的“资源加工类型的分配(TOPRA)”模型一说。

TOPRA模型;词汇学习;结构加工;语义加工

语义加工是指在对一项语言输入的加工过程中,大脑的加工资源定向于对其意义特征的深入分析与加工。比如写出英语单词happy的近意词,或用lazy造句,都是不同形式的语义加工任务。与语义加工相对应的是结构加工,如指出intelligent中有几个元音字母。语义学习是指学习那些结构已知词汇的新意义,如学习第一语言中已知词汇的新意义;而结构学习是指对那些已知其意义但未掌握其结构的词汇的学习,如学习第二语言中的新单词。

认知心理学家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就词汇学习与语义加工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与一般信息加工系统一样,其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用于加工外界信息的资源,这些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这种资源上的有限性导致人们注意分配上的有限性。当两个或多个任务同时被操作的情况下,会造成系统对有限资源的竞争(Miller,1956;Broadhent,1958;Wickens,1984)。

语义加工与词汇学习研究综述

Craik和Lockhart以第一语言中的已知词汇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并提出 “加工水平说 (levels of processing,LOP theory)”。其实验结果表明:语义加工促进词汇的学习。LOP学说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较复杂的抽象分析和语义分析。加工深度愈深,则有愈多的认知加工和语义加工。语义的任务要比语音、结构的任务更能使加工达到更深的水平;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联想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支持加工水平说的还有Reitman和Bower,Schulaman,Craik和Tulving,Rogers等人。

其他学者以第一语言或第二语言中的新词汇为实验材料研究语义加工与词汇学习之间的关系,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其中,支持语义加工对新词汇结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的有Crist 和Petrone,Coomber,Ramstad和Sheets,Brown和Perry等人;认为语义加工对新词汇结构学习没有显著性作用的有Pressley,Levin和Miller,Levin,Pressley等人;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语义加工对新词汇结构学习具有阻碍作用,如Pressley,Levin和Miller,Prince,Barcroft等人。

Morris,Bransford和 Franks曾提出“迁移适当加工(transfer appropriate processing,TAP)效应”,认为“一项侧重于语义加工的任务会促进学习者在侧重于检测语义知识的测试中的表现,而一项侧重于结构加工的任务则会促进其在侧重于检测结构知识的测试中的表现。即测试任务的本质与加工任务的性质(语义、语音、结构)一致时,学习效果更好。”

语言学家VanPatten根据人脑加工资源有限这一前提,指出“当第二语言作为一项输入被大脑加工时,学习者对其意义的加工与对其结构的加工成反比例关系。”

Barcroft在TAP效应以及VanPatten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资源加工类型的分配(TOPRA)”模型。此模型详细阐述了语义加工、结构加工与词汇学习之间的关系。TOPRA模型指出:“对词汇语义加工的增强,会促进对该词汇的语义特征的学习,与此同时降低对该词汇结构特征的学习效果”。如图1所示,外边界的两条粗线不可移动,表明学习者大脑中可用来加工外界信息的资源是有限的。对学习者来说,对一项词汇输入既要加工它的语义,同时又要加工它的结构,是非常困难的。当学习者对某一项词汇输入的语义加工增强时,图中央的分隔线就会向右偏移,与此同时降低对该词汇结构特征的学习效果。反之,当学习者对某一项词汇输入的结构加工增强时,图中央的分隔线会向左偏移,与此同时降低对该词汇语义特征的学习效果。

图1 资源加工类型的分配模型图

研究方法和工具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母语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新词汇时是否支持“资源加工类型的分配”模型。实验采用“造句法”作为语义加工任务,着重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语义加工是否会对学习第二语言新词汇的结构产生一定影响?(2)这种影响是否长期存在?

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取某高职学院一年级的学生60名(男30名,女30名)作为被试对象。所有被试满足以下条件:(1)被试的母语是汉语。(2)被试对除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没有较高水平的掌握。(3)被试的第二语言是英语,不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4)被试基本属于中等偏下水平的英语学习者。

实验设计 在本实验中,被试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实验单词采用两种呈现顺序。被试组一采用呈现顺序一,他们在学习实验单词(1~12)时,用每个单词完成一项造句任务;在学习实验单词(13~24)时,观看四遍实验单词的拼写及其对应的图片。被试组二采用呈现顺序二。在学习实验单词(1~12)时,观看四遍实验单词的拼写及其对应的图片;在学习实验单词(13~24)时,用每个单词完成一项造句任务。刺激结束后,对被试进行四次测试(立即测试、两天后测试、一星期后测试和一个月后测试)。测试结果将根据“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实验单词的呈现时间和次数。为了使实验操作在现实的第二语言学习条件下进行,在“+造句”和“-造句”两种条件下实验单词所呈现的时间和次数是不同的。在“+造句”条件下,每个实验单词的图片及其拼写在被试面前呈现一次,持续48秒,被试要在48秒内完成一项造句任务。而在“-造句”条件下,每个实验单词的图片及其拼写在被试面前呈现4次,每次持续6秒。

实验字表 24个实验单词是根据以下标准选取的:(1)实验单词必须是实意名词,能够用图片的形式明确地将其意义表现出来。(2)被试在实验前不认识这些单词。为了最大限度减小实验字组I(1~12)和实验字组II(13~24)之间的难度差异,两个实验字组中单词的长度、音节数目都保持一致。分别选取2个单音节、8个双音节和2个三音节单词作为实验单词。

测试结果评估 测试结果将通过“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如“umbrella”这个单词,写出 “um”得1分,写出“umbre”得2分,完整写出 “umbrella”得3分。评分结束后,对实验字组I和实验字组II的得分分别进行总分合计,然后对“+造句”和“-造句”两种条件下的成绩分别进行总分合计。

数据收集与分析 对测试成绩运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其中学习条件和测试时间为自变量,音节评分成绩为因变量。值设为.05。从表1可以看出:在本实验的四次测试中,在“-造句”条件下学习的单词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在“+造句”条件下的得分。总体来说,“-造句”条件下所学习的单词的平均分是8.61分,而在“+造句”条件下学习的单词的平均分是4.07分。表2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在“+造句”和“-造句”两种条件下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F(1,472)=134.02,P<.001]。

表1 两种学习条件下的平均得分表

表2 以学习条件为变量的方差分析表

实验结果还表明,尽管随着时间推移,被试对实验单词有一定程度的遗忘,但在不同学习条件下词汇学习效果的显著性差异依然存在(见图2)。

研究结论

用第二语言的新单词造句这种语义加工活动对学习者学习新单词的结构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并且这种负面作用在短期和长期内都会存在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角度来分析,人脑可用于加工外界信息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一个学习者正在对新单词的结构进行编码时,一项涉及较多语义加工的活动迫使学习者把加工资源分配给定向于语义加工的任务。这种语义加工的任务耗费了较多的加工资源,大脑中就剩下相对较少的资源供学习者去加工这个单词的结构。实验结果支持TOPRA模型(Barcroft,2000),因为“造句法”这种涉及大量语义加工的活动降低了学习者对新单词结构的学习效果。

图2 “+造句”和“-造句”条件下学习词汇的差异图

本研究的结果不完全支持“加工水平说(levels of processing,LOP theory)” 因为当实验单词为第二语言的新词汇时,“造句法”这种被认为是深层语义加工的任务并没有比不造句这种浅层语义加工的任务产生更好的记忆效果。

小结

第二语言学习者应该认识到,当我们的大脑对某一个新单词输入进行加工时,大脑中可供加工这个单词的资源是有限的,对新单词语义的加工会消耗对新单词结构加工的资源,从而降低学习词汇结构的效果(如对新单词的拼写)。因此,明确某一阶段的词汇学习目标尤为重要,即学习者是要记住新单词的意义还是新单词的结构,并根据词汇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加工活动来增强词汇记忆的效果。

许多语言教师在LOP学说的影响下普遍认为深层的语义加工活动必然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然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事实并非总是如此。语言教师在评价一项语言加工任务对于词汇学习的效果时,应该区分是针对词汇结构的学习还是针对词汇意义的学习。

[1]Barcroft J.Processing Resources and L2 Lexical Acquisition in Three Writing Tasks [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9,(5).

[2]Craik F I M,Lockhart R S.Levels of Processing:A Framework for Memory Research [J].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2,(11).

[3]Morris C D.Bransford,J.D.and Franks,J.J.Levels of Processing vs.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ssing [J].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7,(16).

[4]VanPattern B.Attending to Content and Form in the Input[J].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0,(12).

[5]Wickens C D.Varieties of Attention [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4.

[6]卜元.影响英语单词记忆效果的三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5).

[7]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陈晓湘,罗京鹏.负极词的极端敏感性及允准条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

[9]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G712

A

1672-5727(2011)09-0016-02

丁洁(1977—),女,陕西汉中人,硕士,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新词汇第二语言造句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造句
新词汇研究及其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新词语应用法则初探
造句
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
The Features of the Composition of New English Vocabul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