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庭院经济模式用地效益分析与对策建议
——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

2011-05-15 08:01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年6期
关键词:庭院经济节地喀什地区

■ 王 兴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新农村建设与庭院经济模式用地效益分析与对策建议
——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

■ 王 兴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喀什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形成了原址改造型和异地建新拆旧型两种新农村建设与庭院经济耦合的用地模式。原址改造模式成本较低,需要周转用地少,庭院经济增收效益明显,节地效益高,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少,在喀什易推广。异地建新拆旧模式占用周转指标较多,节地效益更高,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对于保护耕地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具有积极意义,庭院经济增收效益突出,所需资金多,需政府扶持。在喀什地区和周边区域推广两种模式,还需做好以下工作:(1)积极争取试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充分衔接;(3)夯实农村居民点用地确权等基础工作;(4)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好部门组织协调。

新农村建设;庭院经济;模式;用地效益;喀什

0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直接动力[1]。“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一户多宅”、宅基地闲置的情况较为普遍,农村人口逐年减少,但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呈现逐年增长、集约化程度逐年降低的趋势[2]。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利用方针,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和规范节地模式,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成为解决当前用地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路径。

全国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创新,湖南、湖北等省开展了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广东省大力推行城市“三旧”用地改造,浙江省把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结果纳入市、县政府领导干部考核,甘肃省制定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办法。总体来看,东部发达地区在先试先行方面走在了前面,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区域,还在努力探索适合地方实际的新模式、新经验,逐渐追赶发达地区的步伐,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基于以上论述,以新疆喀什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庭院经济模式为例,进行用地效益分析,并提出优化和完善用地模式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西部欠发达区域集约用地提供借鉴。

1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选取喀什作为典型案例区。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万,全区人均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的四分之一,城镇化率25.16%。全区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仅2.5亩,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0.44%,是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4.1倍,城乡用地结构不合理,与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要求不匹配。

喀什地区农村建设用地具有较大整治潜力,通过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可以有效缓解当地用地指标短缺与耕地保护的双重压力,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是综合分析喀什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3-4]。区域范围内大多数村庄为自然村,布局分散、凌乱,多为沿交通要道“一”字型布局,影响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居住环境的改善。第二,用地粗放,结构有待优化。农村内部闲置用地和空闲地现象较为普遍,宅基地圈地较大,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居、种、养各类用地结构有待优化。第三,农用地效益偏低。全区耕地盐渍化情况较重,由于水资源的制约,产出效益偏低,农民主要依靠大田种植收入,不能有效发挥庭院经济优势,农用地综合效益偏低。

2 两种典型用地模式的效益分析

喀什地区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践探索,根据不同村庄的区位、主导产业、农民生活习惯,将新农村建设和庭院经济发展进行有效耦合,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实现了节地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局面。

2.1 两种典型模式的节地效益分析

案例一:原址改造型。喀什疏勒县巴合齐乡3村采取原址改造。项目建成前,全村宅基地面积共计300亩,有100户农户。项目完成后,安置户数增加了50%,新增种植大棚用地120亩,新增畜棚用地90亩,重新确权后全村宅基地面积为90亩,合计节约建设用地210亩,增加设施用农地合计210亩。

表1 案例一新村建设前后节地效益对比表单位:亩

表2 案例二新村建设前后节地效益对比表单位:亩

案例二:异地建新拆旧型。喀什疏勒县巴仁乡5村属于异地建新拆旧的模式,原村全部拆迁复垦,重新选址建新村。全村共有95户,原村共拆迁250亩,通过复垦新增耕地200亩,新建小区占地170亩,其中新增种植大棚用地62亩,新增畜棚用地48亩,农村居民点用地60亩。重新确权后全村宅基地面积为60亩,合计节约建设用地190亩,新增设施农用地面积110亩。

2.2 两种典型用地模式的比较分析

两种用地模式充分将新农村建设与庭院经济耦合起来,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具体分析两种模式差异性,其在实施成本、节地效益、经济效益、推广难度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征。

案例一在原村址实施了土地综合整治,改造后宅基地面积减少了70%,相应地增加了设施农用地面积210亩,新村安置农民户数增加了50%,户均划拨用地2亩,采用“433”模式分配用地,其中0.8亩为蔬菜大棚,0.6亩为养殖畜棚,0.6亩为宅基地。在改造前主要是庭院自给型蔬菜种植,新村建成后通过养殖大棚发展畜牧养殖业,平均每户养羊13-15头,养牛或骆驼1-2头,部分农户还在棚顶增加了养鸽子,2009年全村户均养殖业纯收入达到5000元左右,加上通过庭院内大棚种植平均约5000元的纯收入,平均每户年增加纯收入10000元左右。这种用地模式的特征是:原址改造成本较低,需要周转用地少,可以吸收周边零星农户集聚,庭院经济增收效益明显,节地效益高,增加设施用农地面积多,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少,在喀什地区易于推广实施。

案例二对原村址进行了拆迁,重新选址安置了农户,改造后宅基地面积减少了76%,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00亩,户均面积1.65亩,其中蔬菜大棚0.65亩,养殖畜棚0.5亩,宅基地0.5亩,新村统一规划后集中连片、整齐划一,周边耕地路、林、渠平整配套。案例二借助对口援疆资金得以顺利实施,安置后通过农户种养结合,特别是连片养殖鸽子,户均增加纯收入可达10000-12000元左右。这种用地模式的特征是:异地拆旧建新需要在规划范围内进行合适的选址,占用周转指标较多,节地效益较案例一更高,原址复垦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对于保护耕地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具有积极意义,庭院经济增收效益比案例一高20%左右,旧村拆建复垦与新村建设所需资金较多,需要地方政府扶持,在喀什地区推广的关键还在于资金的落实。

3 在区域范围内推广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分析,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的模式,节约了大量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通过旧址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增加了种植、养殖等设施农用地面积,真正实现了村内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和农用地规模增加的双赢,既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限制的问题,又提高了整村用地效率,切实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受到了周边农民的认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先试先行、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喀什地区和周边区域推广两种节约集约用地模式,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基础工作。

3.1 积极争取试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

积极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优势,在喀什地区选取村庄复垦农地潜力大、布局散乱、土地浪费严重的县、市,申请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坚持局部试点、封闭运行、规范管理,根据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的不同,因地制宜,采用“原址改造”、“迁村并点”、“迁村入镇”等模式,对村庄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减轻农民资金负担,有效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缓解用地指标紧缺现状,通过复垦增加农用地尤其是耕地面积。

3.2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充分衔接

目前喀什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大纲报批阶段,在最终成果报批前,应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乡镇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规划有效衔接,将新农村建设中周转指标的使用纳入新一轮规划中,并引导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确保宅基地置换项目区内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有提高。

3.3 夯实农村居民点用地确权等基础工作

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宅基地的确权、登记工作,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土地产权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规范项目建设中的土地权属调整,快速准确地完成新村土地用途和权属变更工作,对拆旧区土地产权关系调整,要重新核发集体土地所有证。

3.4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好部门组织协调

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尽量在原址上建设,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新村建设区尽量不出村、不出村民小组。做好与各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将农业部门的大棚补助资金、沼气池建设资金,畜牧部门的畜棚建设资金,援疆补助资金,中央和自治区的补助资金综合运用,各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项目的申报、验收、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置换管理、市场运作等工作。

[1]王家庭,张换兆,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

[2]杨俊.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以湖南省会同县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393-400.

[3]谷辈.喀什市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新疆:新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32-33.

[4]谷辈,綦群高,李松,赵元芳.基于喀什市新农村建设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3):6-9.

F301.24(245KS)

B

1672-6995(2011)06-0023-03

2011-06-10

王兴(1982—),男,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实习员,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土地宏观调控、土地规划、耕地保护等研究。

猜你喜欢
庭院经济节地喀什地区
推广节地典型经验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第三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解读
奇异莓(软枣猕猴桃)庭院经济种植概述
浅谈新疆庭院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山东省兰陵县庭院经济研究所
家庭成员合葬少占地可奖补
喀什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节地技术政策大纲》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