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总复习中的四个关键词

2011-04-13 06:24袁红利
化学教与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梳理归纳延伸

袁红利

(如东县大豫镇初级中学江苏如东226412)

化学总复习中的四个关键词

袁红利

(如东县大豫镇初级中学江苏如东226412)

化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更不同于新授课,因为总复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归纳、梳理过程,还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过程。现以“溶液”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两个复习点为例,谈谈化学总复习中应该注意的四个关键词:归纳、梳理、延伸、拓展。

一、溶液知识的归纳和延伸

溶液知识是复习的重点,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归纳知识、延伸知识。

1.溶解的含义

溶解,通常是指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过程。但是对溶解的认识,不能仅局限于此,而应该有所延伸:固体与液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液的过程也叫溶解。如,碳酸钙、碳酸钡等固态物质难溶于水,但却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因此,我们可以说,碳酸钙、碳酸钡能溶解于稀盐酸。

2.溶液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发生可以导致溶质的改变,进而导致溶液的变化。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原先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后来溶液中的溶质则为硫酸亚铁;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原先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后来溶液中的溶质则为氯化钙。比较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可以运用不同的思路。前一个变化中水的质量没变,可以通过新溶质与老溶质的质量比较得出结论:由于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小于反应掉的硫酸铜的质量,因此,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小。后一个变化中有水生成,可以通过进出溶液体系的物质质量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由于进入溶液体系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大于从溶液中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大。

3.物质的性质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溶解之后,其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如,氯化氢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依然是氯化氢。但从微观的角度看,氯化氢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解离,解离的产物是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严格地讲,应该是水合离子)。由于,氯化氢气体中含有的是氯化氢分子,而氯化氢溶液中含有的是氢离子和氯离子,因此,两者的化学性质也就有了差异:氯化氢气体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盐酸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物质溶解导致性质发生变化的例子还有好多: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而氨水却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氢氧化钠固体与硫酸铜固体难以反应,将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则很快会看到蓝色沉淀。

4.沉淀的出现

一般认为,只有那些难溶于水的物质,才能在溶液中以沉淀的方式出现,其实不然,只要物质的溶解度出现了大小变化,微溶物质、可溶物质也会以沉淀的方式析出。如,升高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温度,溶液中会有氢氧化钙析出,原因在于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中会析出碳酸氢钠,这是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缘故。

二、一个反应的梳理与拓展

CO2+2NaOH=Na2CO3+H2O,是化学中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化学反应,复习过程中有必要引领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反应进行梳理和拓展。

1.反应类型

尽管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但由于生成的Na2CO3、H2O不是CO2、NaOH互相交换成分的结果,因此,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2.反应应用

(1)解释氢氧化钠固体放置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2)除去O2或CO中混有的CO2。氢氧化钙溶液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仅能除去少量的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运用浓度较高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较多的二氧化碳,因此,气体除杂的试题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去除二氧化碳。

(3)完善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实验。新授课讲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曾强调过该实验中的红磷不能用木炭来代替,学过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原先的认识加以完善:只要预先用氢氧化钠的浓溶液沾在集气瓶的内壁上,木炭也可代替红磷做探究实验。

3.反应的确认

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现象,因此,有必要运用下列三种方法对反应的发生加以确认:

(1)利用气压的变化设计确认实验。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时,容器内部的气压会变小。这一变化,可以让我们看到明显的现象,如,软瓶变瘪、液面上升、气球胀大等等(不同的装置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现象,但实验原理是相同的)。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引发上述现象的出现,因此,有时还需要在相同的装置中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做对比实验。

(2)利用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的反应设计确认实验。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相遇时,溶液中会出现气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向变化后所得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硫酸、硝酸),借助气泡的产生,确认碳酸根离子的存在,进而确认反应的发生。

(3)利用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钡离子的反应设计确认实验。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钡离子相遇时,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钙、碳酸钡),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向变化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钙盐、钡盐(也可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借助沉淀的产生,确认碳酸根离子的存在,进而确认反应的发生。

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自身能够注意到上述四个关键词,同时又能带领学生抓实相关复习环节,那么,不仅可以避免复习中的炒冷饭,还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08-0546(2011)10-0087-01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10.044

猜你喜欢
梳理归纳延伸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复习基因分离定律题型的归纳与探究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一部由点及面、纲举目张的语言学流派专著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