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2016-04-15 18:36马景新
成才之路 2016年7期
关键词:梳理文化素养继承

马景新

摘 要:从结合注释,在简单的解释中挖掘丰富的内容;在一定时期进行整体分类;在文本叙述中于无疑处生疑;厘清本源,激发兴趣等方面,对人教版必修教材古代诗文部分进行归纳,形成相对完整的古代文化常识。

关键词:古代诗文;古代文化常识;继承;梳理;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63-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涉及“登进士第”“兵部”“庙号”“太子”等关于古代科举、职官、姓名等方面内容,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与要求的一次变化。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归纳,激发趣味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的积累,在大数据时代显得意义重大。

通过研究,对人教版必修教材古代诗文部分进行归纳,形成相对完整的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时,一是结合注释,在简单的解释中挖掘丰富的内容,二是在一定时期进行整体分类,三是在文本叙述的过程中,于无疑处生疑,四是尽量进行追根溯源的丰富,厘清本源,激发兴趣,在有趣中积累,而非死记硬背,同时也要把握好深究与拓展的度,不可本末倒置。

《沁园春·长沙》中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诗句,其间的“万户侯”注释为:食邑万户的侯爵。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侯爵”地位很高,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的特权。“万户”是说所食户数是一万户。在古代地广人稀、人口数相对今日较少的情况下,可以想见“万户侯”的优越地位与显赫权势。而词人却说“粪土当年万户侯”,把极高的权势地位视为粪土一般,表现出词人和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关于官职,在古代散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如果简单告知学生是一个官职,就如同向大海投掷一枚石子,不会泛起任何的涟漪。了解官职的职属,对于学生把握作品中人物行事用语、经历乃至人物形象和精神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史记》在文末有“太史公曰”,这里的“太史公”指的是司马迁,司马迁继其父“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皆尚公,所以称司马迁为“太史公”。《张衡传》中有“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的句子,这里的“太史令”,学生可能望文生义,理解为和历史有关的官职,实则就是掌管天文、稽定历法的官。张衡在此职位上所为就可以理解了:“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

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其中的“行李”注释为:出使的人。在备课过程中,要有于无疑处生疑的精神。“行李”和“出使的人”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这个问题,虽然对于理解文本可能不是一个障碍,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培养质疑探究精神。

再比如,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从礼法角度来看,有一些是等级制度下的贵贱尊卑的体现,让学生加以了解,对文本阅读不造成障碍即可。比如,古人出使礼节讲究繁复,有信物:《苏武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持节”之“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有礼物:《荆轲刺秦王》“持千金之资币物”,指的是钱财礼物;有仪式:《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之“斋戒”,说的是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这些礼节,或表明苏武始终如一的爱国忠贞情怀,或表明荆轲在完成使命时的聪明智慧,或表明蔺相如在秦廷之上为不辱使命而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小小礼节,彰显人物性格,这是不可小觑的。教者可以进行整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古人出使礼节系统,体会人物形象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有些礼节,教师要密切联系当下生活,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礼仪教化,实现语文的德育熏陶功能。如《滕王阁序》中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里的“趋”就是走过君长面前时小步快走,是对长者尊者表示敬意。在古代有“成丁礼”,近似今天的成年礼,程序相对是复杂的:由父亲在宗庙主持仪式。要选定日期、参加仪式的来宾,行礼时加冠三次,分别表示有治人权、服兵役、参加祭祀权等。繁复的礼节其实表明成人之后所具有的权利,当然还有义务、责任的担当。从这个角度说,“成丁礼”是极具教育意义的一种形式,对于青少年而言,成就人生关键在于责任和担当意识的形成。涉及此类古代文化常识,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天文地理、礼仪习俗、衣食住行、姓氏称谓方方面面,虽庞大却有序有趣。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梳理探究,应该可以体现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对于古代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意义在于思考当今的价值。就是说让所谓久远的、似乎没有生命力的文化,在当今寻找到它的影子,挖掘出当代发展前进的根。基于此的文化学习,才是最具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猜你喜欢
梳理文化素养继承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改性涤纶在梳理过程中静电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