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好课评价尝试

2011-04-04 02:51孙连盛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品德课音乐会品德

● 孙连盛

基于标准的好课评价尝试

● 孙连盛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少年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那么,怎样才算得上是一节好的品德课呢?作为教师应该从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研读教材、创设氛围、组织教学、参与评价,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一堂好课应有全面明确的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精髓部分的浓缩,教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对该阶段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的达成决定着这节课的是否成功。教学目标应当符合课程标准,贴合教材,全面而明确,要符合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的特点。一个好的品德教师会注重师生课前的精心准备,这准备包括解读学生认知心理、生活经验、已有的生活体验以及资料拓展等多方面的准备,诱发学生的学习期待,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要看每个活动的设计是否有助于突破难点、解决重点,达成目标;教学评价与课外延伸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等。

如我在讲《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的《池塘里的歌唱家》一课时,根据课标中“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呈现内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夏天出现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我就以“音乐会”作为主线,设计了下面这样四个教学环节,并根据环节目标开展教学:一、筹备音乐会。创设情境,夏天的池塘里小动物们要找举行一场音乐会,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合理的对他们进行分工。二、欣赏音乐会。欣赏音乐会的美妙歌曲的同时,利用图片、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三、探究音乐会开不下去的原因。通过播放公益录像,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寻找小动物们纷纷消失的原因。四、让音乐会继续开下去,我们应该怎么办?带领学生展开大讨论:用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动物。纵观整堂课,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内容围绕目标层层展开,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学生情感得到充分调动,活动参与率很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目标不明确,仅仅让学生了解青蛙等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就容易上成科学课,失去了品德课特有的德育育人功能。所以评价一堂品德课,先要看这堂课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否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一节课中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是否都围绕这堂课的总目标展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堂好的品德课的前提条件。教师也只有理解了教学目标,那品德课才会生出浓浓的品德味来。

二、一堂好课应让课堂教学有效而充满活力

课堂上,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要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运用得当。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课堂具有开放性,但要收放有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规范、价值观念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以导入为例,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则是课堂精彩的前提条件之一。我在教学《雄伟的布达拉宫》一课时,引用韩红的一首《青藏高原》导入,婉蜒起伏的山脉配以这首旋律高亢,富有青藏气息的歌曲,将学生引入了富有神秘色彩的青藏高原和布达拉宫,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情感的需要,有满足的需要,有好奇的需要,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这种生命的需要,用爱心、耐心、信心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敬重感、信赖感,形成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才能和学生平等地进行对话,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引导者。因此在课堂上,我首先注意到教态的亲切自然,让学生感到容易亲近,有话敢说、想说。其次做到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发言,寻找其中的闪光点,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不足的地方进行引导。

有一次,我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这课时,让学生说说班中同学克服困难、勤奋好学的事例,同学们纷纷举手。突然,有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们班中有同学学习上最懒惰,他经常不完成作业……”这一说,其他同学也跟着应和,目光全都聚集在班中的小明身上。此刻,他羞得满脸通红,象被斗败的公鸡一样情不自禁地低下了头。这尴尬的场面,我该这样面对?是继续批斗这位平时表现很差的学生,还是从人性的高度去呵护一个鲜活的生命?于是,我笑着说:“同学们,他以前的确不够认真,可是今天他学了这一课,相信他有所启发,老师相信他一定会努力的。”说着,我把一张书签送给他,当即写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名句以此勉励。当时那孩子的眼眶就湿润了……从那以后,那个孩子学习非常努力,进步很快。

三、一堂好课应有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

评价能够激励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并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因此一节课好的品德课,要有适合学生的评价。我在教学《小小一粒米》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回答出了比较难的问题。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是爸爸告诉我的。”我立刻抓住时机进行表扬,“从爸爸妈妈那里获得知识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这样既是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享受了成功,同时也告诉全班学生一种学习的好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教育的真谛是促使儿童在智慧和感情两方面增添深层积淀。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有珍视孩子的独特内心体验,灵动引导其自己体验、探索、体悟,在全身心参与中才能提升满足学生的精神追求,人格的濡化,才能让课堂教学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发芽生根,才能孕育充满生机的课堂。

因此,作为一堂好课,教师要合理运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改正。教师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激发他们学习品德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当然,我们评价一堂课的要素远不止这些,教师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要有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教态、语言、评价,教学过程中驾驭课堂的能力及多媒体辅助的恰当使用等等也都是不可缺少的。总之,一堂成功的品德课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建立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人,用积极主动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用活跃的思维去探讨问题,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创新,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并学会了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这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才是一节让老师和学生都收获颇丰的好课。

孙连盛/胶州市胶东办事处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品德课音乐会品德
搞砸的音乐会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失败的音乐会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