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广宝
均衡发展:开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蒙阴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张广宝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指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配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能够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更是提升全民素质、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自2005年以来,蒙阴县累计投入9929万元,新建教学楼、公寓楼46栋、11.5万平方米,整合学校112处,全县每个乡镇都建设了一所规模在1500-2000人的标准化学校,改善了布局结构,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和创造性的“蒙阴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获得了全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北京大学的教育专家、人民日报的高级记者专程来蒙阴进行调研,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是立足实际,转变观念,调整思路。蒙阴县是纯山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中小学曾经有460多处,最小的学校只有13名学生,总体的状况是学校处数多,布局分散,规模小、条件差、危房多、设施少、教师老。国家出台危房改造政策后,我们也借助上级的扶持,改造了大批危房,但由于点多面广量大,又加上过去建设标准低,质量把关不够严格,出现了“年年投资改危房,年年不见变模样”的状况。尽管各级政府投入了很大的财力,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前建后改、边建边改、越改越多的不良现状,危房改造成了干不完的事,填不满的“坑”。另一方面,随着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源减少,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水平越来越高,在孩子就学问题上由过去的贪图方便转化为追求办学条件,哪里条件好,就往哪里去,城镇学生人满为患,八、九十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大量存在,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就学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针对这些实际情况,蒙阴县委县政府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在广泛了解征求干部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决定启动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科学谋划学校的布局结构,转变就危改论危改搞危改的观念,用足用好危改政策,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最好的效益。
二是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基于蒙阴县域的经济基础和特殊的教情,县教育局提出了危房改造与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建设农村标准化学校的具体意见。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后,从2005年春开始,组织教育、财政、城建、发改、土地5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考察论证、制定规划,当年8月份就拿出了全县11个乡镇危改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规划建设方案,并在垛庄镇、蒙阴镇、野店镇进行试点。2006年初,县政府下发了1号文件,确定在全县全面推开。总体规划利用3-5年的时间,在每个乡镇建设一处规模在1500-2000人的标准化小学,将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集中到乡镇标准化学校就读。1-2年级学生以乡镇为单位合理布点,分步进行规划改造和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凡是纳入规划的标准化学校校舍建设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县里补助350元资金,其余部分通过上级扶持解决一点,学校布局调整后资产盘活一点,乡镇财政投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的办法解决。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所收规费,一律减免,手续办理一律从简,县财政资金拨付一律优先。
三是统一组织,协调配合,各负其责。为搞好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对这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调度检查,并列入全县十大为民工程和县委、县政府重点调度项目,两家办公室每季度进行一次督查通报。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教育部门综合牵头,财政部门负责编制当年建设的投资预算和资金拨付,审计部门跟踪审计资金到位和管理使用情况,计划、建设部门负责项目的规划、审批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把关,乡镇政府负责施工建设,各有关方面既相互协调配合,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过程中,县教育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配备,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在集中全力建设标准化学校校舍的同时,县教育局提出了实施“三化”工程的思路目标。一是教育发展的信息化工程。县教育局制定落实了与标准化学校建设同步实施的信息化工程,新建校舍一律装备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备,天网、地网一起上。近四年,全县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县所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实现了行政办公、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的信息化。二是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工程。全县选出1000名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分县、乡、学校三级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成为领头人和教师学习的榜样。三是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工程。以创建省、市级规范学校为总抓手,开展了管理效益年活动和精细化管理年活动,高中段、初中段、小学段各树一面旗帜,比学赶超,形成抓管理、促提高、上水平、求发展的氛围。对已建成使用的标准化学校实行全封闭、全过程、流水线式的一条龙管理模式,从学生的吃、住、行、医、学、娱乐、安全七个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服务管理无盲区、无死角、无隐患、无事故,努力做到校舍建设标准化,教育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校管理规范化。通过加强硬件配套建设、内部管理等工作,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配置,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县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城里和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就学压力大,班额严重超出国家规定;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相比,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缺乏、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的现状亟待改善;学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没有突破和提高;村小联小的学生还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差距比较大等等。破解这些难题,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科学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促进城乡校点布局均衡化。制订并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科学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力争到2012年,城乡校点布局均衡化、规模化,缩小城乡学校的硬件设施差距。条件成熟的乡镇,可根据当地城镇化发展趋势,建设高标准高水平新建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扩大优质校办学规模,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尽快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并按标准配齐配强生活老师、后勤人员及生活设施,解决撤校并点后农村学生上学后顾之忧,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寄宿、学业辅导、心理指导、法律援助等支助,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通过教育督导评估,促进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及县直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保证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管理、提高当地教育发展水平等,努力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角色定位与学校生命力息息相关,培养一名好校长,就等于办好了一处好学校。加强对校长的专项考核,督促校长切实把自己的责任履行到位,做一名有思想有思路有创新的校长;同时,计划从全县选拔一批年龄在45岁以下、年富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副校长,到外地挂职锻炼,作为校长队伍的后备军;继续坚持一年一度的校长论坛,让城乡中小学校长们汇聚一堂,聆听专家讲座,吸收现代办学思想,交流管理经验,进行理论知识更新,提高现代管理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师德,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把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引导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育改革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带动者,努力建设一支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导向。我县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低,专业能力不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面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胜任,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近几年,我们实施了教师专业化培训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在看来,远远不够,为此,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蒙阴名师、沂蒙名师的培养力度,提升教育发展动力。
搞好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途径,我们已经进行了四年,目前已初步形成覆盖全县的网络框架,有的学校已达到省级水平。但从整体上看,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微机配备数量少,应用水平低。省市督导检查已经把人手一机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今后我们要突出抓好两点,一是实行信息技术费统筹使用,统一进行配备,力争用2-3年的时间,实现全县教师人手一机,达到省、市的规定要求。二是狠抓应用。去年 2008年12月20日,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工作的意见》,对如何搞好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今年要突出抓好落实。我们规定45岁以下老师,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备课、上课、评课,各类比赛活动必须使用电子课件,否则一票否决。教研室、电教站、督导室要跟上督促检查,不折不扣地落实文件精神,确保通过应用促发展,促提高,上台阶,上水平。
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也不是平衡发展,而是根据各自的优势,坚持自主特色发展。特色是指不同于一般,不平平常常,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有独特的举措,有创新,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
如何引导学校特色发展?我们认为,首先要引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办学,办规范化、标准化的学校。其次是引导学校找准各自的优势,进行科学定位,实现自主特色优质地发展。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通过定方案、下标准、抓培训、搞调研、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和途径,引导学校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督促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彰显各自的特色,朝着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迈进。第二,通过改革对学校的考核表彰机制来引导学校走“规范加特色”发展之路。多年来,我们坚持每年对学校进行两次工作量化考核,这对全面推动学校工作,加强宏观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大推进了我县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今年,我们新修订的《蒙阴县2009年学校素质教育目标管理方案》,加大了对学校特色评估的权重。第四,改变以前那种根据综合督导评估结果单一表彰的办法,实行多元化表彰,即对学校某一方面有特色的学校进行表彰,从而多角度、多层面激发学校特色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均衡发展是 “不均衡——均衡——新的不均衡——新的均衡”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所以,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有非均衡发展的意识,而且还要有非均衡发展的举措,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持续上升。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提要求、立规范、定标准、建机制、抓考核,给学校充分展示自己管理才能,彰显管理个性和特点的舞台与机会。做到一不“削峰填谷”,即不削弱、限制优质学校发展,等候薄弱学校建设,而要“激峰扬谷”;二不“一刀切”,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冒尖,需要“领头雁”。这样教育才有榜样、才有动力,才能可持续发展。在管理层面上,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工作层面上,可采取抓点带面、点上试行、面上推广、点面结合、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在机制上、政策上要鼓励和支持优质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来带动和帮助薄弱学校的发展。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快速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促进全县教育的内涵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高起点上持续地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刘君玲)
张广宝/蒙阴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