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2011-04-03 08:57王璐璐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业务素质内涵式背景

● 王璐璐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 王璐璐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当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目标定位的基本理据;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四个相互关联的内容。实现以上四方面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内涵式发展;素质教育;目标定位

我国高等教育现在已由数量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阶段转到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既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又是高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提升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需要。

一、内涵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

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对于高校来说,就是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建设的工作思路。构成高校发展的元素很多,但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本质。提高人才质量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很多,如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培养方式的转变、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变革等。其中,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条基本途径。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应如何定位?笔者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目标定位的基本理据。

首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应当反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人的能力的多方面发展。马克思指出:“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力得到多方面发展的人,并以符合社会发展为最高目标和价值尺度。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人在实践这种对象性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变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应当体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全面性、创新性、发展性。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特征是针对“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范畴而言,涵盖了全部主体;观念创新是对客观事物特有的一种认识和实践的突破,它被视为全面发展的灵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前进的过程体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应该着眼于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全体性、全面性;着眼于培养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具有创造性、主体性;着眼于培养灵活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开放性、发展性等特征。

再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应当涵盖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内容、动力、实现条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人的劳动能力主要是体力和智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的现实需要是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动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要与社会关系及交往条件相适应。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知识素养,更要注重人的品格养成,实现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不仅要强调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的需求;不仅要通过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进行,而且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等形式全方位实施。

二、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分解为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业务素质是核心,文化素质是基础,身心素质是保障。

(一)塑造灵魂——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代大学生有很好的文化素质,始终走在社会的文化前沿;他们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同时,他们的道德精神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有着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在扎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应该着重引导大学生在“立志、修身、报国”方面的道德精神追求。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许多竞争与压力。每个人内心都有着很强烈的困惑、无奈和挣扎。他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航标,成为前行的动力。因此,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志向”,搞好人生规划。这在他们的一生中会起着巨大的作用,直接关系着未来的发展动力和最终的自我实现程度。中国特定的文化自古以来就很重视个体的道德修养,即“修身”。在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我们需要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地调整和追求新的道德价值观,从而在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不断从提高个体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践行修养的实现,提升人生的境界,实现报国的志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报国”是个人走向成材和个体成功的主要衡量标准。在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我们需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报国之心紧密相连。报国应该是理想在现实中的细微的体现,应该是不断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动态地接近理想的追求。

(二)优化课堂——促进大学生业务素质的完善

大学生的业务素质不仅指知识,还包括思维、创造和能力素质。知识产生于思维和创造之中,良好的思维素质能够促使人不断地追求新知;创造素质主要是指丰富的想象力和构建力,能够触类旁通,寻找新的生长点;能力是人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智能,是科研人员品质的核心,是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的综合体现。知识、思维、创造、能力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具体到大学生的业务素质主要是指从事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课堂教学是大学生业务素质培养的主渠道。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和考评制度,力求把教师变成推动学生独立思考的帮手;把教材变成学生主动求知的利器;把课堂打造成学生开发潜能的新天地。

(三)夯实基础——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现代科技发展的路径表明,人的文化背景越宽厚、融会贯通的能力越强,就越容易接近前沿科学。文化基础和文化修养较专业知识能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人才质量。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必须重视人文教育,确立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充分挖掘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整合文化素质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力量,形成人文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重视载体——强化大学生身心素质

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深化以及发展都有着明显的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品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科学文化知识得以有效内化、并被正确使用的必要主观条件,又是促使创新意识萌发的必要内在因素。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必须以身心素质教育为载体。身心素质的强化既是现代社会科学健康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总之,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在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指导下,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注重素质教育各个元素的互动发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多路径立体网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田建国.以人为本与德育教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3]段伟.大学生素质教育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基.试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甘肃社会科学,2007,(5).

[6]张存库等.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7]许国动.论当代大学生道德追求的精神内涵.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J].2007,(10).

[8]罗长青.试论科学精神及其培养.光明日报[N].2001-8-4.

王璐璐/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何 言)

猜你喜欢
业务素质内涵式背景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探究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编辑的业务素质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设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