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世东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四个误区与对策
● 滕世东
近几年来,笔者深入到中小学体育课堂,先后到30多所学校去听课。就听课的情况来看,尽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对课程标准片面理解和对组织教学认识不到位的现象。通过归类分析,笔者将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分为四大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兴趣”为中心
在一节小学体育课上,教师带领学生热身后,提问道:“同学们,这节课喜欢练习什么内容?”学生有的说喜欢踢足球,有的说喜欢跑步,有的说喜欢做游戏,然后教师进行了简单的分组,学生散开,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练习。老师一会儿到这一组简单组织,一会儿到那组维持秩序,整堂课忙的满头大汗。与其说这是一节体育课倒不如说是一节课外活动课。学生们你跑我跳,你追我闹,一堂课嘻嘻哈哈,杂乱无章。课后授课教师在谈设计思路时竟然说:“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主,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体育课上我们不应再限制学生的自由”。
上述现象表明,不考虑学生的学龄段特点、运动技能掌握水平和心理特点一味严格按竞技化模式教学,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但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摒弃技能教学,一味让学生自由学习、自己尝试、自己讨论、自己感受,也同样是错误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对照课标精神,我们不难看出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唯一出发点盲目展开课堂教学,是无法贯穿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这一课堂教学主线的。
因此,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展开,学生兴趣的激发只是上好体育课的手段。体育课是以学生身体、技能、学习方法的发展为目标的,在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再去寻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才能使体育课堂充满活力。只是一味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能保证体育课根本目的的实现。
误区二:过度强调课堂组织形式,忽略练习密度,主次颠倒
在一节五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运用了合作学习法。但是,整节课穿插讨论、探究过多,学生在40分钟时间里只练习了三次往返跑、三次接力跑、两次两人三足跑;在一节初二跳远课上,学生在课上观摩示范、观看挂图、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时间竟然达到了18分钟;在一节三年级各种姿势的跑的课上,游戏喧宾夺主,占用了这节课的25分钟,技能练习大量缩水,练习密度的安排很不适宜。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把练习时间还给学生,这在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体质增强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练习时间成正比的,我们不否认通过讨论、探究和观摩能对学生学习兴趣有所帮助,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挤占学生练习时间的理由。
就教师来讲,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认真备课。要认真备教材、背学生,合理安排各环节的衔接以及队形的转换,保障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要根据上课实效,及时修正备课过程中时间安排的疏漏,要善于积累驾驭课堂的经验,养成打造高效课堂的习惯。其次,要把练习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指导中应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教师要参与到练习中,把错误纠正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最后,要提高组织课堂的效率。能用轮换练习法不用统一练习法;能做到每人一件器材就不用分组练习法;能用简单易于转换的队形就尽量减少或不用复杂不易转换的队形,组织形式要强调简单、快捷。合理搭配人员和器材的关系,不能出现学生站着没事干,器材还闲着的现象。
误区三: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放“空炮”、“哑炮”
有的教师在课堂即时评价中不停的说“你真棒”、“OK”、“很好,加油”“继续努力”诸如此类的空洞评价。这些评价语言都缺乏明确的导向性,“你真棒”,哪里真棒?你让其他学生学习他动作中的哪些优点?教师表扬的热火朝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我对这种现象称之为放空炮;有的教师在结束部分的评价中这样讲道:“哪位同学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几名同学举手发言,发言结束后,教师一句“你们总结的很好”,就宣布下课了。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放哑炮。
体育教学中的评价是必要的,是鼓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旨在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程理念,评价应突出激励性,目标要明确。例如在水平四的立定跳远练习中,一名男同学跳出了2.57米,教师立即对其进行评价:“大家看,这名同学跳得真远,我们为他鼓鼓掌。”这个评价简单到位,既是对跳得远的同学的表扬,又是对成绩不理想同学的鼓励。
体育课程标准在学习评价的重点中指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要注重对最终成绩、学习过程及进步幅度的评价。”在一节课的最后总结评价中,教师的总结评价对学生练习兴趣的增强、自信心的提升和对进步的体验及成功的喜悦是很期待的,他们非常需要教师对他们练习的肯定评价,这对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至关重要。
误区四:场地、器材选用不合理
在一节初二的障碍跑课上,场地距离是从一个足球门到对面的足球门(标准足球场地),教师依次安排了起跑—前滚翻—钻呼啦圈—跳栏—爬跳箱—过平衡木—冲刺跑的练习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四组,采用迎面接力的方式上课。结果第一轮比赛就有三名身体很胖的同学没完成练习,有四名同学爬跳箱时因体力消耗过大掉了下来,有七名同学过平衡木时因没控制好平衡而掉下来。场地布局不合理,不但失去了比赛的意义,更大大降低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场地布局面积过大,教师的评判、保护、讲解、示范都无法有效进行,最后只好草草收场。
在一节水平三的跳高课上,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和保护学生,在大约20平方米的场地上并排摆放了两幅跳高架,男女生各一副。结果不管教师怎么示范,怎么鼓励,整节课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试跳。课下我问这些学生为什么不去尝试,五名学生都说横杆太高,非常害怕。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场地安排要首先强调布置合理。通过以上两节课我看可以分析出:第一,场地的布置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名学生都能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得到身体的锻炼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场地布局面积过大,势必阻碍师生的相互观察和课堂秩序的维持,同时对学生安全也构成威胁。同样是障碍跑,如果教师把距离缩短一半,让学生进行往返跑接力赛,可能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练习就会在教师的视野范围内,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也能跟上。第二,器材的选择要有趣。学生为什么不敢跳高,很明显是空间知觉障碍。如果教师在摆放跳高架时适当增加横杆的长度,是不是就能让学生产生降低了横杆的高度的错觉,从而提高了练习兴趣呢?如果把横杆换成浅色的橡皮筋效果是不是会更佳呢?如果把橡皮筋拉成一边高一边低,是不是更能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呢?
教师在体育课场地器材的选择上一定要突出场地、器材的服务性,我们选择场地器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选择场地器材时还要突出趣味性,科学新颖的场地器材设置会形成积极的生理反应,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从而起到让学生尽情享受运动的目的。
毫无疑问,体育教师的授课水平是保证建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长效机制的最重要基石。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找出了制约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绊脚石”,在与体育教师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中,纠正了错误,统一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体育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提高执教能力,必须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遵循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积极探索和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初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柳菊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陆建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M].科学出版社,2003.
[4]徐俊超.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分组的若干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0.(06):36-37.
滕世东/山东省胶南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