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涛
论人力资本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刘 涛
高等教育通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影响人力资本的类型和价值增殖,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生命发展既是人力资本增值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既要满足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又要构建相关的外部保障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对人力资本增殖的引导作用,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应有的助力。
人力资本;高校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高等教育通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人力资本。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1]这不仅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增殖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然而,仅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教师的发展,不但忽略了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存在根基,而且窄化了高校教师发展的空间。人的发展需要、生命发展的整体性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面对的,还是人力资本存在和增殖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来看,高校教师应立足专业发展,通过社会实践和专业反思,满足生命发展的内在需要,构建相应的外部发展机制,在社会互动中实现教师人力资本的增殖,提高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从而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教师通过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递,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从而增加社会人力资本的存量,调整人力资本的类型与结构;通过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努力,获得职业发展的社会认可,从而增强其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社会竞争力,专业发展成为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价值增值的本源。但是,从人力资本视角来看,高校教师的发展不能局限于专业或职业,教师的生命发展需要必须在资本增殖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重视,只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所带来的物质资本的累积是不全面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存在着缺陷。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人才、开发社会人力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相关的公共理论知识具有合理的解释方式,当社会需要某种方式,教师就去掌握这种技能,教师专业发展过多地从外部社会需要入手思考教师素质结构和发展取向,忽视高校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内在发展需要。把教师定位于知识传授、人力资本发展的社会工具,教师只是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是“无声音”的个人,教师的内在发展“声音”得不到回应,高校教师的内在发展需求被忽视。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学校可以视为专门生产学历的厂家,教育机构(包括各种学校在内)可以视为一种工业部门,[2]教育就是人们的一种投资行为,教师是投资收益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这种理论下,高校教师是教育工业流水线上的工人,其工作就是负责学生在标准化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标准化的人才,教师的思维被固化在教育产业的流水线,面对不断变动的社会实践,高校教师缺乏灵活的处理智慧,其专业发展被定位于“教育操作技能”的提高上,缺乏发自内在需求的专业反思能力。
当前,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是其专业能力的主要表现方式,发表科研文章的层次,科研课题的申报、获奖等是高校教师评审职称的关键,科研工作量和教师职称直接与教师的收入挂钩,科研成果丰富就意味着职称评审通过的成功率高,职称评审通过的教师其收入水平会提高,发文章、作课题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然而,这种固化的专业发展模式忽略了教师的内在发展需求,教师因专注于科研项目的进展,可能降低对教学技能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关注度,忽视自身生命发展的健康,长此以往,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脱离真正的社会需要,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也随之弱化。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不应仅立足在 “专业”发展的领域之内,而是要谋求一种全面的发展。对高校教师来讲,一方面要注重完善教师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的生命感悟和经验反思应介入教育实践,融入学生的发展需要,用生命之间的开放式交流拓展教师发展的空间。一般来说,人的健康、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是一种资本存量,作为现在和未来产出和收入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在形式上没有多大的区别,[3]然而,人的生命是人力资本存在和发展的根基,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不能忽视生命的发展,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建立在生命发展的基础上,其人力资本的增殖也要以实现生命价值为前提,这就开拓了我们思考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领域。
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师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力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教师专业化理念逐渐被人们关注,然而,高校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专业地位的外在确认与制度保障的研究,缺乏对教师内在需求的关注,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关注人生命发展的需求,满足人的健康、人的发展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我们应该从生命发展的全面性来思考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不能仅从外部关注教师的专业化,还要从人力资本增殖和生命健康发展的视角发掘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总结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修养、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教师人力资本的主要构成要素,赋予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内在生成的能力。然而,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生成周期较长,培育成本高,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的责、权、利,[4]而且这种能力体现着教师的个性特征,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使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具有稀缺性。另一方面,从当前社会资源的分类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稀缺的教育资源,高校教师运用社会稀缺资源为社会培养高等教育人才,这是其人力资本稀缺性特征存在的根源。
但是,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教师的工作具有公共性。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投入与产出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公共利益有关,高校教师的科研方向的选择、科研项目的转化都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中心,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是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公共性受高校教师工作特殊性的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开发人力资源所依靠的是相对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专业知识,因此,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和公共性相互支持、相互融合。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的社会机构,又是科学研究的场所。高校教师拥有探究的学术理念与精神,在其专业领域内不断地发现知识、创造知识,[5]赋予教育实践以创造性,并直接表现为学术性与专业性。[6]教师追求学术成就、发展专业技能就是体验创造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促进人力资本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承载着多倍的知识资本,具有创造性。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的背景下,依靠自身知识丰厚的储备,具有很大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高校教师依靠其具有的智能性、创新性的特点和优势,必然会成为流动性很强的资本。[7]高校教师的专业创造能力是人力资本流动的底蕴,不管是从高校教师自身发展来说,还是从教师的教育实践来讲,创造能力是教师人力资本流动的先决条件,人力资本的流动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的变迁必然能启发教师的创新思维的发展,由此,人力资本的创造性与流动性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增值。
物质资本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自然腐蚀或损坏等原因,效率和收益是递减的,而人力资本不仅能弱化或消除其他资本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减状态,而且对经济增长呈现出收益递增的特性,有研究认为,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有可能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力,从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8]高校教师通过专业发展以提升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进而改进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结构差异。高层次人才是人力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他们可以从事创造性的劳动,使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资本增殖。[9]高校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丰富知识量,提升专业技能,从而获取人力资本的增殖;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培养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所以,高校教师是人力资本增殖的主力军。然而,相对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本来说,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周期长、前期资本投入高,但是他们的教育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加速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能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本的正外部性和技术进步的作用,通过集聚高层次人力资本,带动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10]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人力资本价值增值的基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具有长效性与增值性统一的特点。
人力资本的价值增殖需要三种激励方式,即产权激励、地位激励和企业文化激励,高校教师作为人力资本的培养者和受益者,其专业发展应该从高校教师内在发展需求出发,着重提高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能力,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提升其社会地位;通过建立外在的保障制度,明确高校教师教育实践的产权归属,激发教师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教师在内心需求得到满足,外在制度得以保障的基础上,必然形成充满活力的学校文化,进而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发挥教育对人力资本价值增加的正面作用。因此,我们要从高校教师的内在需求出发,探索其专业发展的路径。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11]精神生命的增长与转换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促生、转化人力资本的主要方式。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就是教师内在的精神能量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唤醒、转换、提升,其生命的内在需求在丰富的、不断动态生成的教育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整合、提高、满足、生成……,教师的潜能和多种实践能力被发掘出来,形成比较富有复杂性、创造性的精神素质,[12]达到教师开发内心悟性、正确认知内在需求的发展目的。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首先,高校教师的实践知识要具有合理性。教师的教育“实践知识对于他们的发展更为直接和根本”,它是教师对生活的内心体验和智慧的提炼,联结着教师、学生和其他的教育群体,合理性的实践知识不仅具有理论组织的逻辑性、观念之间的相容性、理论论断与经验材料的一致性,同时还要具有开放性,是多种观念相互论证争辩的结果,是对情感的、生命的理性进行关注[13]的结果,它既是高校教师对于内在发展需要进行观照的知识基础,又是高校教师与社会实践互动、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底蕴。其次,高校教师的思维要具有复杂性。在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情境中,高校教师要增大思维容纳空间,形成空间结构,在动态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内在层次结构,对个体在各种实践中的经历、体验、心态、期望、行为及结果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体察和省悟,[14]成为富有个性和表现真实自我的人,发展人力资本的独特性。高校教师思维的复杂性是在复杂的教育情景中总结提升教育实践智慧、培养优秀的高层次人才的前提。再次,高校教师的实践具有创造性。生命的本质存在是一种创造力的显现,个体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也蕴藏在创造性之中。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是教师职业的内在创造性所带来的职业尊严与欢乐,教师通过个体的经验与独立体悟,在教育实践中将外在的知识、文化以及其他人的创造转化为自身的发展与成长,[15]个人的实践与生命的创造力结合在一块,教师的生命力在创造活动中焕发,其质量在创造性的职业生涯中不断的提高、完善。最后,高校教师的实践要具有发展性。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高校教师的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行为重复,而是通过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智慧的提升和价值的实现。高校教师实践的发展性一方面来自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师自我发展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体验到“质”的变革,精神能量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内在的发展需求不时地得到满足,获得真实的“发展感”,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实现教师由内自外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拓展高校教师发展的空间和乐趣。
反思是专业人员最重要的品质,通过经常性、系统化的自我反思与对话,才能对自己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作出诊断,进而调整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提高教育实践的理性自觉。[16]高校教师是专业人员,他们的反思是指教师借助反思日记、课堂录像、同行观摩、校际赛课、专家观摩等策略不断探究与解决教育教学主体、目的、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师实践的合理性,[17]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丰富完善。教师在反思实践中达到增长实践智慧的目的,首先,要具有必要的平衡智慧。高校教师的实践方式在教育理论和政策的规范体系联结中,受多种社会力量的规约,然而,教师的教育实践因为个体经验和能力的不同而出现对教育理论和规范体系的理解性差异,教育实践与教育理想之间存在着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抗和抵制,冲突是沟通与融合的前提。教师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与自己的经验相互联结的开放式的体系,把教育实践的反思与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嫁接、融合,[18]平衡教育实践与理论和规范体系之间的差异,赋予教育实践真正的教师发展内涵。其次,要有务实的实践理性。高等教育实践是对教育的未来性、可能性进行直接的干预,是在某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育情景的掌控和引导,在教育实践中反思,就意味着是高校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实在性进行理性的观察与反思。费尔认为,教育哲学的目的就是把教师们从固定僵化的程序中和大量偶然的事件中解放出来,使之获得“教育的自由”,从而促使教师个体教育生活的自我更新。而要获得解放,臻达自由的教育境界,就必须以教育者的“自我反思”为前提,[19]反思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助力,善于反思的高校教师不但能够合理地定位自己的社会位置,积极寻找其专业领域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方向,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实现专业成长与个体人力资本增殖和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的良性循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产权属性是社会经济体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教师的待遇与行政等级相挂钩,编制、待遇、报酬的标准都由政府决定,[20]而且现行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相对企业来说,忽视了保护教师作为人力资本投资者的应得利益,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产权归属不是很清晰。高校教师在潜心教学、挖掘科研潜力,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的基础上,开拓科研成果与社会发展对接的空间,使科研能力快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以确保高校教师的知识产权收益,实现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最大增殖。高校和地方政府为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科研与社会对接的优势,增强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然要为教师人力资本的转化、优化建立必要的产权保护制度以明确其产权的归属,给予相应的政策保证,健全现有的高校教师人力产权制度,进而使高校教师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19世纪以来,大学的使命从单一的教学发展到教学与研究并重,进而扩大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21]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资本的流动是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人力资本区域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繁荣地方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劳动力流动不仅是人个体的流动,也是其掌握的劳动技能及生产知识的人力资本的流动。[22]因此,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既提升专业能力、增加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又满足其个人发展需要。高校应积极响应其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号召,与地方政府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高校教师把他们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基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地区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能力;高校教师培养高层次人才,不断的再生产高层次的人力资本,优化高校所在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因此,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区域流动。
投入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越多,资本投入者获得的薪酬越高,这是传统经济学倡导的薪酬分配理论。但是,新时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由投资所形成的蕴藏在人身上的比一般社会劳动要复杂的活劳动,它创造的价值除了补偿自身的投资以外,还参与了剩余价值的分配,[23]高校教师是高层次人力资本,参与资本投入所产出的剩余价值的分配。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高校教师人力资本薪酬分配应以公平为基本原则,以保证教师生命发展需要的满足,强化人力资本增值的基础,然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其人力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内生变量,体现社会分配的效率优先原则,高校办学实力的提升和市场竞争核心力量的增长都要依靠教师专业发展,因此,高校教师人力资本薪酬的分配要尊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分配制度的建立与运行要体现高校教师的劳动分工差别,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
满足生命发展需要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力资本增殖的有效手段。以人力资本增殖为契机,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机制,既能够提高教师的人力资本价值,又为再生产高层次的社会人力资本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社会环境建设,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因多元化人力资本的流动得以调整、优化。
[1]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2.
[2]马扬,张玉璐.高等教育收益率研究[J].高等教育,2002,(1):39-42.
[3]周其仁.产权和制度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
[4]李素贤,李罗曼.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价值维度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126-130.
[5][16]曲铁华,冯茁.基于学术特质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论[J].教育研究,2009,(1):60-63.
[6]叶赋桂.高等学校教师:概念与特质[J].教育学报,2005,1(5):82-87.
[7]高功敏,卫武.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化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22-24.
[8]Lucas,R.E, On the Mechanic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1988(22):3-42.
[9]高素英等.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动态相关性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84-90.
[10]包玉香等.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0,(3):28-33.
[11]叶澜.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2):33-37.
[12][13]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172-175.
[14][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15.17-19.
[15]孙元涛.对教师发展的新理解——解读《“新基础教育”论》之“教师发展”观[J].中小学管理,2007,(3):54-55.
[17]李小红,邓友超.教师反思何以可能——以学校组织文化为视角[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43-48.
[18]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2004,(2):16-20.
[19]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45.
[20]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36-247.
[21]诸大建,鄢妮.大学对所在城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作用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7-32.
[22]Woolcock,M.,1998“Huamn Capital cross-regional flow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w and a Theoretical Synthesis and policy Framework.”Thoery and Society 27(2):151-208.
[23]李文群.论中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10):105.110.
刘 涛/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刘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