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人物画的变格——以丁、吴、崔、陈为例

2011-03-20 16:53张燕飞
文教资料 2011年34期
关键词:陈洪绶画风人物画

张燕飞

(南京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明代中期,唐寅、仇英主攻山水,兼作人物,拉开富有生机的人物画创作序幕,所绘仕女温和流美,效仿者甚多,然而,往往由于细丽刻画流于柔媚,徘徊不振。明末,画坛风格突变,几位不同凡响的画家独树一帜,异军突起,真正为人物画带来了新生,是明清两代难得的极具个性的人物画家群,他们是:安徽休宁人丁云鹏,福建莆田人吴彬,山东莱阳人崔子忠,浙江诸暨人陈洪绶。

这批画家,深受哲学意识形态中“童心说”、“真心说”理念的影响,在个性解放思潮中推崇反中和之美,倡导冲突之美,破裂之美。画面突破常规,公然对传统尺度进行破坏,以狂放怪诞的外在形象,强化视觉感官刺激,达到“惊”、“俗”、“艳”、“骇”的效果,成为这一阶段人物画变异画风的代表性样式。

具体说来,这种变异画风的探索,表现于艺术家们对画面形式趣味的独特实践,以及形式与时代情感交融的个性思考。

在人物画的发展过程中,画家们对人物的处理,如:线描手法、衣纹组织、人物外形节奏、人物组合等,已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办法,程式化地延续。明末画家们打破若干程式,积极变革画面形式,寻求更丰富的语汇符号,表达自身情感,最终形成变异之风。

线,是中国书画的灵魂。四家在线的沉着运动中,极尽所能探索线型的变化与平衡统一。他们大量尝试各种描法,在运用传统技法上,更显自由多变。如:行云流水描,使人物衣纹如行云流水,或紧或松,飘忽灵动,让人觉得人物身上穿的衣服如云之舒卷自如,似水之转折不滞,风生笔底;如:战笔水纹描,使衣纹重叠,顿挫微妙,行而不滑,停而不滞。陈洪绶更是把个人际遇情感凝练其间,将线条几易方圆,中年的郁结顿挫,晚年的萧散冲和均在线中娓娓道来。他们不仅探索多种线型语汇变化,还考究线条组织的风格化信息,将线条统一节奏,反复排列,简洁明快,获得强烈装饰意味。当线条组合形式与形体结构发生冲突,更从整体效果和艺术形式着眼,以期艺术形式上的脱俗,展现了这些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不凡的艺术胆识。

明末人物画家们有意识调整画面形象,与前人“温柔敦厚,平和中则”的审美趣味拉开距离。画家们笔下的人物比例奇而骇,或身形伟岸敦实,或头大身短,令人瞠目结舌;整体造型或方整或团圆,强烈几何化,姿态夸张扭转,一扫前人之舒展体态;面部处理丑而怪,表情细腻生动,如丁云鹏画中人物眼睛上下使用双线或多线,不单画肉,兼画其骨,瞪目广颌,颇具异趣。吴彬《五百罗汉图》里,以往人物画中常见的慈眉善目、仙风鹤骨,都被一个个五官极度扭曲的形象取代……四家极尽所能,探索视觉语汇,极力制造画面视觉冲突,用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直指心灵,导入另一种审美境界。

他们的形式趣味探索,使笔下的人物与传统程式拉开了距离,获得“出其不意”、“冷水浇背”的强烈变异视觉效果。但他们的变异并不是天马行空、毫无尺度的意外,在他们作品奇趣的面目之下,深藏强大的传统基础。四人上追晋唐渊源,心追手摩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李公麟等大师作品,深得精髓,入古出新,化古为今。其中陈洪绶临李公麟《七十二贤石刻》,易圆为方,易整为散,最具代表意义。他们的作品虽惊世骇俗,但细细品来,古趣十足,笔笔有来处。故后人在“奇趣”之外常伴有“高古”、“古俊”、“奇古”、“僻古”的评语。

丁云鹏、吴彬、崔子忠、陈洪绶四家变异画风的形成,是建立在高古基础上形式趣味探索的结果,更是形式与时代情感交融的个性思考的产物。

丁云鹏,在四家中最为年长。其人物画中的变异成分,更多的是被其作品的典雅大度所涵括。他的作品讲究形式,更讲究传统古法的继承延续,所以画中的反中和情绪相对其他三人则比较含蓄收敛,表面的符号性因素比较隐伏。丁云鹏诗画具精,李维祯为其诗作序中,对其书画推崇备至,董其昌更以摩诘相拟,赞其为“三百年来无此作手”,丁云鹏也确是晚明人物道释画的一代领袖。但丁云鹏当时只以善画扬名,这是因为当时艺坛诗人如林,而善画者却相对较少,尤其在晚明画坛,人物画衰微之际,丁云鹏如异军突起,备受世人所重,故其诗名被画所掩。丁的综合修养使其画作更为大度,尤其晚年作品豪放厚劲,博大深邃,其变异之风,可视作古法出新意、大度包容之“古异”。

吴彬的变异,抛弃了北宋画家崇尚的“理”与“自然定律”,打破了自然界的稳定,将自然界汹涌澎湃的力量为我所用。其人物画作品以佛像画为多,画中线条往复动荡,形态不定多变,神情微妙,在悲天悯人中渗透不可捉摸的诡秘,直视清净无华、神秘永恒的世界。人物周围安排的景物繁复,使人觉得压迫不安。吴彬在艺术追求上始终独执己见,其画作不太注重观者的感受,而是自说自话,个性独张,完全是出自内心最纯粹的流露,其画作颇有“诡异”之感。

丁云鹏、吴彬多作道释画,以奇异形象,开启人物画风新气象。之后,崔子忠、陈洪绶则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夸张僻古,把人物画变异画风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时誉甚隆,史称“南陈北崔”。流传至今,崔子忠的作品不足十件,为四人中最少,这与其性情、人生态度有重大关系。丁、吴、陈三人均有入仕经历,崔子忠则是四人中唯一的真正隐士,其好读奇书,孤高自傲,息影深山,杜门扫却。甲申之年,清军入关之际,崔走入土室而死,戏剧性结局更为其人生增添奇异色彩,崔子忠是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奇人。其作品《长白仙踪图》、《藏云图》、《云林洗桐图》等,多从文人故事出发,笔墨儒雅,质朴弘深,人物表面怪伟奇特,而整个画面又蕴藏着一股不同凡俗的文气、仙气,这可视作是崔子忠精神人格的体现及生命的延伸。崔子忠的变异,可谓清朗逸绝的“清异”。

陈洪绶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崔子忠,也是四人中最为后人所知,其一是因为传世画作最多,其二是陈洪绶的性格最为高调,心态最为起伏,作品语汇最富表现力,个人风格程式最为强烈。其史料记载也最为丰富完善,既有正史,又有类如“四岁涂壁”等传说故事,使其更为传奇,后世学者研究甚多,大批画家受其影响。可以说,正是因为陈洪绶,世人才更加关注明末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物画变异画风及画家群。

陈洪绶性格张扬,二十岁左右即嗜酒狂放,纳歌妓为妾,至于酒后失态,跟踪女郎,风流韵事甚多;乐为老卒寒士挥毫济贫,藐视权贵,重金不为搦笔。其早年积极入仕,二十多年奔走功名,期冀仕途进取,然而郁郁不得志,理想破灭亦使其更加悲苦其中,狂放于外。

陈洪绶游走于高雅浪漫与市民文艺之间,其关注传统,浸淫晋唐,深得古法,更关注日常俗世,充满热情投入市民文艺创作中,其创作的《水浒叶子》、《西厢记》、《鸳鸯塚》等大批优秀的木刻版画作品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为明末市民文化的典型代表。版画创作的经营设计直接作用于其绘画艺术,使其作品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彼此渗透,相辅相成。如《归去来图》,画面将文人追求的淡泊萧散表达得淋漓尽致,人物造型肥短压缩,极具民间艺术饱满开张的视觉效果。

纵观其作品,不同时期,风格截然不同,中年时期,画面颇有霸气,晚年则趋于宁静深沉,气度舒缓,超凡脱俗,内涵丰富。但总体而言,均为图式鲜明,个性十足,极易引起观者的共鸣,可谓新法出新意之“新异”。

丁云鹏“古异”,吴彬“诡异”,崔子忠“清异”,陈洪绶“新异”,四家的变异,是各具个性面貌的变异。用具体词汇来强化说明他们各自的变异特点,略显牵强,但也所指不虚。总之,他们的变异画风探索,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为明代人物画坛带来了一股奇异清新之风,也成为清代乃至今日人物画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1]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1.

[2]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11.

[3]陈传席.明末怪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11.

[4]中国历代画家大观·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8.

基金: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QKJB2010018。

猜你喜欢
陈洪绶画风人物画
明 陈洪绶 仕女图轴
高古奇骇
——陈洪绶书画作品展
陈洪绶绘画的“四美”特征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你没见过的“极简”画风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画风
不走寻常路 拥有独特画风的VR设备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