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安徽机械工业学校 安徽 淮南 232052)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和强化对策
李庆
(安徽机械工业学校 安徽 淮南 232052)
为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大力强化德育工作,着力解决好德育队伍建设、德育环境改善、统一德育认识、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等几个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问题;强化;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有其自己的特殊性,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给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大力强化德育。
(一)德育对象特殊
文化基础弱 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生源多为中考落榜者,大部分中考分数较低;高中生源多为高考落榜者,大部分高考分数也较低。
思想观念杂 受多元文化、逆反心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许多中职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偏差。比如,有学生认为日后的工作压力、工作强度越小越好,收入要越高越好。少劳多获,不劳而获,甚至不惜违法犯罪获取财富的思想存在于部分学生头脑中。
品行素质差 学生存在的品行问题包括逃学、迟到、早退,上课睡觉、聊天、破坏课堂秩序,平日里污言秽语、发饰怪异、吸烟、酗酒、痴迷网络游戏、打架、男女交往过度亲密,不知荣辱、不懂礼貌、不讲诚信、不服管教,损坏公物等等。甚至还有学生做出敲诈勒索、盗窃、抢夺等违法犯罪行为。中职生的总体是好的,但与同龄普通高中生相比,上述情况却又是普遍存在的。
成长环境特殊 据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中职生来自农村留守家庭和城市贫困家庭,他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收入偏低。来自离异、分居、单亲、重组、问题家庭(父母赌博、吸毒、涉黄、家庭不和睦等)的学生也较多。他们在家里未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关爱,在学校也多是成绩不好、表现较差的,交往对象多是和自己品行差不多的学生,他们的不良习气互相感染。当然,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学校教育有不位之处,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些不和谐现象也影响了他们的成长。
自我认知迷茫 大多数中职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优势、不足认识不清,对未来没有规划。对于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毕业后往何处去,怎么才能成功,他们是比较迷茫的。
能力、信心不足 多数中职生毕业后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差距很大,高素质劳动者对他们而言还只是个目标。他们对自己的就业优势、前景信心不足,但对未来工作普遍期望较高,这种预期与他们的能力和信心是相悖的。
(二)德育队伍特殊
人员构成复杂 由于种种原因和利益纠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并不像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那么专业,来源和队伍构成较为复杂。
专业化程度低 在德育队伍中,真正具有专业水准又有责任心的人凤毛麟角,大部分是从其他岗位、其他专业转行来从事德育工作的。他们对德育地位、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学生心理、学生管理、学生教育缺乏专业认知,往往凭借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开展德育工作,德育效果可想而知。
思想认识不统一 由于德育队伍构成复杂,专业素质低,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对德育各方面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各自为政,一个人一种做法,难以形成合力。
有职业倦怠感 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德育工作的各类人员面对的是比普通高中同龄学生问题更多的学生。他们开展教育时,付出多,收获少,身心疲惫,尤其面对一些劣行较重的学生和不明事理的家长时还会有一种恐惧感和无奈感。
(三)德育环境特殊
家庭环境 如前所述,中职生大多来自农村留守和经济贫困家庭,家长文化水平较低,迫于生计外出务工,对子女关爱较少;还有一部分来自离异、单亲、重组、问题家庭,家长缺乏监管或是纵惯孩子,甚至有些家长只顾自己玩乐给子女树立了负面典型。
学校环境 同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师资力量薄弱,德育硬件差,问题学生多,校园文化、学习氛围、校园风气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
社会大环境 当今社会不断多元化,局部道德状况恶化,加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良传媒把大量色情、暴力信息传递给学生,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中职生没有升学压力,社会活动相对较多,顶岗实习时间长,接触社会人员相对多,所以受社会影响较大。
(四)德育认识特殊
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认为自己来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学得一技之长的,不是来听教师“啰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对德育有很强的怀疑和抵触心理。
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面对问题较多的学生,有的失去信心,认为无法管教;有的觉得教育难度大,付出多,成效差,不想管教;有的面对品行恶劣的学生和家长怕挨打挨骂,不敢管教。
校管理者 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者把精力主要放在抓硬件建设、招生就业、技能训练上,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这导致学校在德育队伍建设、德育经费保证、德育课时安排等方面能按照国家和德育大纲要求加以很好落实的不多,德育地位没有摆正。
教育以人为本。育人之本,首在育德。作为教育机构,中等职业学校不能把职业教育仅仅视为单纯的、急功近利的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而首先应视之为知、情、信、意、行特别是人格等心理素质和品行的培养。如黄炎培所言“任何教育都不应只是一种单纯谋生求职的工具或手段,而应把它视为一种自我实现及自身发展的愉悦体验”。我们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一定要首先教育学生做人,要让他们学会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报答社会,要尽一切努力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为自己现在的学习、日后的职业生涯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教做人和教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符合社会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鉴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艰巨。广大中职德育工作者应该把德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按照德育优先、素质提升、全面发展的原则,科学实施德育,以培养更多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离开了德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开拓新局面将会失去根本方向。
未来一段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很难改变。面对特定的受教育对象,我们能做的首先就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改善德育环境,统一德育认识,抓实养成教育。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一支过硬的德育队伍是抓好德育工作的关键。为建设好中职德育队伍,应做到:
严把入口关 要明确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从事德育工作,不能因为各种利益纠葛,让那些在别的岗位安排不了的人员来搞德育,尤其是专职德育教师和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聘用。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品行素养好的人充实到德育队伍中来,实施德育课名师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特级教师。
提升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德育工作者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基础,要懂一定的德育专业知识,要有比其他人员更好的品行;对学生要有信心,一个学生都能不放弃;对学生要有爱心,用关爱去温暖抚慰学生的心灵;要有耐心,不能浮躁;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愿做育人育心的辛勤园丁。
统一思想认识 德育工作虽没有定式,但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要讲究德育的科学性,无论教师怎么想怎么做,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上来。
千方百计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应适当给德育工作人员比其他人员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及更好的待遇。家长和社会也要理解广大德育工作者的艰辛,支持他们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感。
(二)改善德育环境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家庭稳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留守、贫困、离异、单亲、重组、问题家庭均会对孩子的品行养成产生负面影响。亲人们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了第一榜样。当子女看到了家长的种种不良品行时,你再要他(她)好好做人做事就很难。所以,家长一定要从正面教育子女,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给子女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许多时候,家庭的关爱,家长的示范,比教师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需要每一个人来共同维护和净化。我们要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从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高度来看道德环境问题。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今天,社会上充斥的许多不和谐因素污染了社会环境,影响了家庭、学校正面的德育。虽然个体不能决定社会,但只要多数人自己先做好了,政策配套了,监管到位了,社会环境必将有大的改观。
学校环境 良好的学校环境需要大家共同营造。在中职校园,人人都要做德育榜样,处处都应是德育园地。全员、全面、全程德育要求每个人都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给学生树立负面道德榜样,要借助贴近学生的名人、名言、先进事迹,塑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要突出职业特色熏陶,比如利用校内遗址、雕塑、纪念馆、文化墙、名人廊等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统一德育认识
对德育地位、内容、方法、途径、手段、评价的认识正确与否、到位与否都关系到德育工作的落实。
关于德育地位 但凡搞教育一定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做不了好人,难做好事。因此,所有人都要认清德育的地位和重要性。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一定要认清中职德育的特殊性,不要忘记德育是自己第一要紧的工作,要落实德育政策,保证德育课时,做好物质和经费保障。
关于德育内容 鉴于德育课的特殊性,第一课堂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德育大纲要求,科学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第二课堂则应多关注学生思想、情感、日常行为方面的问题。重点是抓好自信教育、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法纪教育、责任教育。
关于德育方法 对传统的说教法、灌输法不可全盘否定,要区别内容区别对象,该说的还要说,该教的还要教,该灌输的还得灌输。当然,广大德育工作者更多地要运用讨论法、谈话法、情景演示、角色扮演、榜样示范等行为导向法开展德育教学。要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又适合他们的各种活动,寓德育于活动当中。
关于德育途径 应在课内外、校内外,通过教育和管理、指导和实践来实施德育,具体通过德育课教学、其他课程教学、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完成。倡导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促进、互相补充,家庭、社区、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步调一致,充分体现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思想。
关于德育手段 以往限于条件德育手段就是教材、黑板、幻灯、录像等。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学生喜欢电脑,喜欢上网,就应灵活运用网络聊天、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时间,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德育内容动态化、形象化,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于德育评价 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品行测评。由于学生的品行有精神性、变化性、复杂性等特点,其测评不同于其他学科,难度较大。但学生的品行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借助科学的工具与方法,在完善的目标体系下,客观真实地获取学生的品行特征信息,并对量化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是可以较客观地认识学生真实的品行面貌的。我们要做的一是对各种可量化的内容进行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二是在“测”的指标和分值设计上,除了要考虑学生“知”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看其“信”、“情”、“意”、“行”如何,尤其是其“行”如何。三是测评主体要多元化。要让学生参与自评、互评;让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社(村)居委等全面参与测评。四是在测评的标准上,应将测得的分数按性质归类,有些条目,如违法犯罪、道德败坏等,应一票否决。以不违法犯罪为底线 (品行及格),以其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为基本标准(品行良好),以其是否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为目标(品行优秀)。
(四)重点抓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
一个人良好品行的养成,一是靠学习和模仿,二是靠他的社会观察能力,三是靠个人的自我修养。结合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是中职广大德育工作者要教育好学生,自己首先要起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各方应努力营造一个好环境,陶冶学生的心灵;三是要求学生加强自身修养。这一过程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要做好长期艰苦付出的准备。
中职德育要从每个学生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同时,中职生自己也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重视个人良好品行的养成,明确道德准则,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对自己实施道德自律,也就是将道德知识“内化”,并在实际生活中付诸行动,这才是我们最终要的结果。
[1]高丽.迷茫·失意·困惑——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涯发展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7,(34):85.
[2]陈于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DB/OL].(2008-11-21).http://www.dye21.cn/article/2008/1121/article_971.html.
[3]王继平.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行动纲领——解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8-11.
[4]马彩红.中职校学生道德问题调查及德育误区分析[J].职教通讯,2003,(4):48-50.
G712
A
1672-5727(2011)09-0042-03
李庆(1967—),男,安徽淮南人,安徽机械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