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西高职教育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与发展

2011-02-21 14:12岳德虎邓奕军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广西实训

岳德虎 邓奕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柳州545006)

试论广西高职教育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与发展

岳德虎 邓奕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柳州545006)

广西文化产业的广阔前景给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而高职教育发展又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高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持,二者的良性互动对于广西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广西;高职教育;文化产业;互动;发展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进入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8日,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对外文化联络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就为广西实现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任务选择了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扶持重点文化产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这是在传统的文化产业概念及其实际发展状况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更为明确的具有前瞻性、开拓性、创造性的文化产业规划与发展思路,凸显现代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因此,如何以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思维为指导,结合广西高职教育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实际,加大“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力度,共同促进广西社会经济稳步提高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广西高职教育与文化产业互动协调的必要性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广西具有丰富的天然旅游资源,又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研究开发针对旅游者的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产品,以旅游与文化产业合作作为广西新的增长点。而文化产业的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能够使其在低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拓宽广西区域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据一位英国学者测算,目前全世界文化产业仅创意一项每天便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年增长速度递增。因此,把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广西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对于提升广西的竞争力、推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文化产业作为信息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通过对自主知识产权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广西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供更加宽广的就业渠道,提升整体的消费层次,理应成为广西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高职院校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服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2004年春,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与文化部中国文化报社启动了“全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活动”,这项课题研究已经在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调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对文化产业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虽然广西的高职院校还不具备那样的实力,但也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并且在二产类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如果能够借助这些成功的经验,依托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利用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和学术资源,建设服务广西文化产业的“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和“文化产业辐射基地”,实现高职教育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协调发展,就完全有可能推动广西经济取得更大的突破。

广西在高职教育与文化产业方面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广西的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2007年12月出台《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以来,逐步建立了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两所国家示范高职)为中心的桂南、桂中北的高职教育园区,目前共有高职院校39所,初步形成了专业较为齐全、师资比较完备、实训基地较为先进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而文化产业一直是广西的主要经济支撑之一,具有增值潜力与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广西在21世纪着力培养的“黄金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自200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加快广西文化发展的决定以来,文化产业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从“刘三姐”一枝独秀到北部湾文化产业圈的建立,实现了从“指头”到“拳头”的整合。2008年,广西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机构共有1.4万多个,从业人员约7万人,实现总产值21.42亿元,较2007年增加了21.37%,实现增加值19.87亿元。文化产业已成为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西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

就目前来说,广西高职教育还偏重于经济价值,经济建设人才比例明显高于文化专门人才。尽管广西高职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政策及措施都已明确,基础条件较为完备,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但在具有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的同时,又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职教育与文化产业市场需求脱节。由于对广西文化产业缺乏系统的学术研究,对文化产业性质和规律探讨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文化产业研究队伍,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尤其是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研究得很不够,导致目前文化产业学科和专业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够明确,还没有建立起与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产业教育培养体系。从学校层面来看,尽管许多高职院校纷纷设立了文化产业及相关专业,招生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但并没有很好地研究文化产业人才市场,往往是受大局影响设置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和扩大招生,总体上还只是其他专业的附属或补充,没有真正把握文化产业市场的动态,在市场调研和专业设置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投入,再加上缺乏文化产业实训基地等各种因素,造成广西高职教育在文化产业方面发展缓慢。

广西高职教育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作用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西经济繁荣的主要支柱之一,而高等职业教育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作为高技能人才的载体,高职院校应当为文化产业发展发挥相应的作用,通过文化培育、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提供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促进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

广西文化产业的繁荣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壮剧《瓦氏夫人》、民族歌舞诗《漓江诗情》、舞蹈《壮族大歌》等140多个剧目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各类全国性评选和比赛中获奖,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和桂剧《大儒还乡》连续三年分别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等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受到世人瞩目……,广西的文化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并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潜力。《广西2008年人才开发目录》表明,广西在中国和东盟的文化产业交流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外经外贸、会展、涉外旅游、东南亚小语种等相关专业的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具体包括:(1)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但缺少高级创作型人才以及擅长挖掘、保护、研究民族文化的专业人才。(2)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异常强劲,人才需求急速增长。(3)文化传媒方面。目前,能够运用高新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为缺乏的。(4)文化经营方面。广西从事文化产业管理人员大多出身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岗位,文化素质较高,但却不善于或无能力实现文化产业运作。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从创意策划、可行性研究到成品制作、批量生产再到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是一套体系完整的市场运作程序,每一环节的实施都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这就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广西高职教育为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从广西高职院校的文化产业专业设置来看,广西的高职院校70%以上均开设了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传媒印刷、影视音像、文化旅游等专业或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并且发展极其迅速,效应不断增大,在国家级比赛中也捷报频传: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壮族现代舞《远山》获2006年“全国魅力校园”舞蹈比赛金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第五届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类专业优秀毕业设计大赛中更是取得优异成绩 (斩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2个)。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实训基地建设也成绩斐然,广西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能动作用,借鉴“二产类”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联合企业共建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如按照“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要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桂林百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等15家企业组成的校外实训基地,初步具备了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的能力。通过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等方法,教学科研人员通过参与文化产业企业的具体活动,提供创意设计,承担科研课题,为文化企业提供教育培训、咨询、制定规划等有偿服务,直接参与文化产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丰富和繁荣文化市场,为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广西高职教育与文化产业的互动模式

目前,广西地方文化产业集群的崛起正成为各地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因此,让高职院校参与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方式是广西探索文化产业建设、与外界强势文化产业相抗衡的最好形式之一。

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 该互动模式是以广西地方政府为主导,依据广西“一地一品”的文化产业格局,地方政府通过了解企业提供的品种、资金、场地等,以本地文化产业的战略研究为主要目标,提供决策、规划、资金等规划,协调高职院校以政府和企业提供的支持为基础,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据目前广西文化产业和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政府、高职院校与文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三元”(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联合,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共建区域文化产业实验室和实训中心;(2)校企合作,地方政府通过具体办法支持或推动高职院校与文化产业共建企业;(3)地方政府依靠高职院校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利用企业资金合作建立实验室或工程中心,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层次水平。

以学校为主导的模式 “服务地方”是高职院校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职能之一,目前,广西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据广西的文化产业特征(民族传统、泛北部湾等),高职院校通过具体的调研和规划,依托自身的研究中心、实训基地等建立起与文化产业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计划招生数量和要求,开展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实施顶岗实习制度,不仅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在师资轮训、教学形式、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发展,而且可以促成高职院校与区域文化产业企业紧密合作,把高职院校大量的具有技术含量和市场潜力的文化科研成果通过合作以更高的质量推向市场,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文化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实现校企双赢。

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体现是 “订单式”培养。一般有两种互动模式:一种是企业依据自身发展的现实,确立需求人才的专业和数量,通过具体考察,选取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施完备的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由文化产业企业到高职院校亲自挑选合格的学生,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另一种是文化产业派遣员工到高职院校进行培训,依托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实训设施,加强企业员工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手能力的学习,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这种互动模式是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动下实施完成的校企合作,也使得高职院校通过“订单式”培养整合了文化教育资源,建立了高职教育文化合作区或实体,为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确立,广西的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社会需求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融合渗入,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大批的熟练掌握文化制作、了解新知识、会用新技术的高技能专业人才,这就给正在发展中的广西高职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从文化产业链的角度开展教学,选择最有优势的领域开展工作,并与之达到良性互动,对于广西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Howkins J.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London:Allen Lane,2001:311-325.

[2]从刘三姐“一枝独秀”到北部湾文化产业圈[OL].新华网,2009-09-09.

[3]黄永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要解决四个“脱节”[N].光明日报,2010-03-04.

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9-0005-02

岳德虎(1975—),男,安徽泗县人,文学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高职教育研究。

邓奕军(1972—),男,广西灵山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和高职教育研究。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广西实训
广西贵港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