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2011-02-19 17:04奚美凤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于勒语文课课文

奚美凤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的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积极高涨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知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主要有“变化”激趣法、氛围激趣法、设疑激趣法、成功激趣法、示范激趣法等。

一、“变化”激趣法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造成了部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针对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可根据青少年学生悦新好奇的心理特征,千方百计避免每堂课一讲字词、二分层次、三归纳中心的程式化教学,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对语文课有新鲜感、好奇心。例如教《岳阳楼记》这篇古文时,学生自读初知课文大意后,我并没有加以具体分析,只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优美的语言风格;教话剧《陈毅市长》时,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尽量读出陈毅、齐仰之的性格;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要求学生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俭以养德》时,组织学生对“赠送贺年卡、生日卡,是买的好还是自制的好”进行辩论;学校建了“人工湖”后,我组织学生参观景点,听设计师介绍,再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说明片断《“人工湖”简介》。这样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新鲜活泼、充满乐趣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从而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氛围”激趣法

恰当新颖的导语是烘托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就可能使学生整堂课都处在愉悦的状态中。如教读《统筹方法》,我先讲田忌运用统筹方法战胜齐王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统筹方法》的兴趣;教读《周总理,你在哪里》前,我先饱含深情地讲述敬爱的周总理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的动人事迹,把学生引入对周总理无比怀念的情境中;讲《白毛女》,一开头就点明“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激起学生对新社会的爱和对旧社会的恨;讲《松鼠》,用猜谜语的形式,触发学生想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等。

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进行,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自然的教态,运用亲切的目光、抑扬的语调、和缓的语气,注意与全体学生交流,形成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会以一种轻松自由的心态、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三、“设疑”激趣法

用疑问激发求知兴趣,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核中去,从而成为不断激发智能的催化剂。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设置疑问:

1.于平淡无奇处引疑。许多白话课文,乍看起来似乎一目了然、平淡无奇,学生浮光掠影地读一读,就会因不知其中奥妙而兴趣索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寻根究底,见其自读之未见,闻其自学之未闻,学生的学习兴趣定然激增。这就需要教师于平淡无奇处引疑。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船长和母亲对于勒的称呼,除了用“他”和“那人”以外,还用了“法国老流氓”“这个贼”“那个讨饭的”等,很多学生都是忽略而过。针对称呼,我向学生提问:对于同一个人,为什么有很多不同的称呼?这时,学生被这个疑问激起极大的求知兴趣,觉得这些看似信手写出的文字,其实是挺讲究的。经过思考和讨论后才懂得:穷困潦倒的于勒在“船长”眼中当然一文不值,只配称作“法国老流氓”,而在菲利普夫妇亲眼看到衣衫褴褛、形同乞丐的人正是天天所盼的“有良心”“有办法”的于勒时,立即脸色煞白、神色张皇,咒骂于勒为“这个贼”“那个讨饭的”“流氓”。这些称呼的变化,都紧紧围绕一个“钱”字,流露出人物内心的爱憎感情。这样,从课文称呼的变化中引导学生发现深刻的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于深层蕴含处引疑。典范文章中常常有许多曲笔、奇笔、神笔,或含蓄丰厚,或结构精巧,或韵味奥妙,如引发疑问,学生会兴趣盎然。如《孔乙己》篇末“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中,“大约”与“的确 ”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学生讨论后,才理解“大约”与“的确”不仅不矛盾,而且符合情理。鲁迅这样写,更会激起读者对苦人孔乙己的同情,对冷酷无情的旧社会的憎恨。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这样激疑生趣,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定会与日俱增。

四、“成功”激趣法

兴趣有赖于成功。人在从事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和发展兴趣有着特殊作用。经常获得成功,就可以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心情舒畅,情感愉悦,兴趣就易于形成和巩固。经常获得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曾遇到过困难,但是在战胜困难之后获得成功,会使人得到更大的满足,从而更加巩固和发展已形成的兴趣,语文学习也是如此。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或评讲作业时,要让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一些难题,让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比较容易的题目。这样,问题才能与被提问者的水平相适应,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取得成功。我班学生孙某,小学阶段语文成绩欠佳。但初中第一节语文课检测时,我发现他第一个举手要求背诵课文。背完(背诵时尽管不太流畅)后,我及时表扬:“虽然他小学基础不扎实,但本节课他能最快地完成背诵任务,让我们鼓掌表示祝贺,并预祝他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业。”初中一开始,他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学习就更积极了。三年后,他顺利地考入了区重点高中。

五、“示范”激趣法

教文为育人,学文先学人。语文课上,教师的师表形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完整流利、富有情感地背诵课文,字迹工整地完成板书,恰当清楚地复述课文,旁征博引地介绍故事等,都能让学生为之吸引,并模仿练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如主题班会课上进行即席演讲,语文课上播放自己的朗读录音,联欢会上高歌一曲,让学生发现老师的长处,佩服老师的能力。学生常常是因为喜欢老师才喜欢他教的课程。这样,教师的适时示范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潜在状态中激发出来后,教师更要注意把学生可能是一时的兴趣升华为持久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长期的学习动力和振奋的学习情绪。兴趣形成了,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毕竟,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了。

猜你喜欢
于勒语文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背课文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