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1-02-19 17:04韩中洲河南省武陟县西陶镇中心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课文同学语文

韩中洲 (河南省武陟县西陶镇中心校)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 姆林斯基也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心理学上,兴趣又叫内驱力,指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对开发学生智力、推动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成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的课题。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经过十余年的学习摸索和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一、塑造自我形象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应该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语文教师。”不错,一个深受学生敬仰和爱戴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学生学习的诱因。所以,加强教师修养,塑造自我形象,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前提。而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早已赋予教师素质更为深邃的内涵。

1.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正如加里宁所言:“教师每天都蹲在镜子里,外面有成百双敏锐的眼睛在盯着。”我们要培养开拓创新型人才,自身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操,要处处以身作则,讲究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言行一致,为人师表,无怪乎毛泽东总是高度赞扬“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徐特立。鲁迅先生也曾久久怀念着藤野先生,而他本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呐喊”终生的战斗历程又理所当然地成为“青年的吸铁石”。

2.博学多才,爱好广泛。初中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和才能。多年来,在工作之余,我学唱歌,练舞步,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可谓无所不学。力求一专多能,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这样,就能自然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并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也就更加亲近自己,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3.语言优美,幽默机智。毋庸置疑,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永远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参加工作后,我没有间断过口语训练,还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演讲、朗诵比赛,不断主持各类文体表演活动,努力讲好普通话,力争用幽默、机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

4.奉献爱心,真诚待人。要让学生喜欢老师,老师就得真诚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要以满腔热情帮助、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应该变急躁为耐心,变冷漠为热忱,变粗暴的训斥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赖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才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二、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扣人心弦。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对语文课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上消极被动呢?我想,其症结在于执教者只把语文作为工具课,把语言训练当作一种机械、单纯的技术训练,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至于把活生生的课文讲死了。因此,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有加强情感教育,才能以情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使学生进入“共振”境界。教学伊始,我充满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感到无限生机,无穷的力量”。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些诗句只从一个或两个角度来描写春天。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写春的内容很多,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写春的?这样导入新课,学生定会“如沐春风”。

刚接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也进行了情感创意。先让学生齐读《春》第一小结,然后说:“无奈何,无奈何,树叶落了,西北风刮起来了,河水结冰了,身上衣服也加多了——严寒的冬天来到了。同学们,在我们这里,冬天,是怎样一种情景呢?”——寒风呼啸,雪花纷飞,万木萧疏 (学生附和),令人闻而生畏。然而,在我国著名的泉城——山东济南却是另一番景象。虽说她比不上春日的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但是她自有迷人的风采。这一节我们就来共同领略一下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情怀。

更为激动人心的是《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课。我把这首诗与李瑛《一月的哀思》放在一起教,反复朗读,并配上哀婉伤感的音乐。结果,师生与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教师哽咽不能读,学生则潸然泪下,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情感的熏陶下,学生对本诗投入了极大的激情和兴趣,教师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改变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深受大家名派教改方案的影响,对于各类文体的教学基本上是用一种模式一上到底,教师的人格魅力难以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随之荡然无存。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知识基础等情况,将教学形式及过程设计得活泼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死海不死》是一篇说明文,若按常规的教学模式——导入阅读,分析说明层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小结进行授课,势必使学生厌倦。于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我先准备一个烧杯、一个鸡蛋、一把钥匙和一茶杯食盐,并将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烧杯里,让同学们观察此时的现象 (鸡蛋沉入水底)。上课铃一响,我就“故弄玄虚”,为大家表演“鸡蛋自动漂浮”的魔术,班内的同学马上活跃了起来,自然地投入到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教学轻松、自如。

此外,如果遇到一些内容浅显、故事性强的课文,我就自编节目,让学生表演。比如,在讲《卖蟹》一文时,我编了一个小作品 “卖花姑娘”,让一位女生扮演卖花姑娘,一位高个子的男生扮演正在热恋中而强横跋扈的小青年,另一位矮个子的男生扮演一名准备为自己生命垂危的启蒙老师送一束鲜花的小学生。最后,当那位卖花姑娘毅然抵制金钱的诱惑,将最后一束鲜花无偿送给这位眼泪潸潸的小学生时,全班骤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我健步走上讲台,同“小演员们”一一握手,并把准备好的纪念品发给他们。接着,我满怀激情地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刚才这个小品的情节基本一致,而且叙述更为感人。那么,我们究竟从这位卖花姑娘的身上看到怎样的精神风貌呢?请大家读《卖蟹》一文。”没想到,平时逢读课文就头痛的同学只用了 3分钟时间就读完了全文。我随即点了一名程度较差的学生检查,他竟能将《卖蟹》一文的内容讲得滴水不漏。我不无感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引入竞争机制

竞争是当今时代的特点。只有竞争,才有活力;只有竞争,才会进步;只有竞争,才能提高。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但好胜心强、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共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把握好这种共性,引入竞争机制,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年新学期伊始,我将全班学生的名字分别刻在几十个专制的竹签上。每次上课,我把所设的问题分成“分组回答”“个人抢答”“个人必答”三类。提问的时候,先抽签决定一位同学当本节课的“抽签员”,然后再由他抽签决定回答的问题和需要回答问题的同学,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记分入册,一周总结一次,得分较高的前 5位学生将得到班级近期的最新杂志、报刊一份。在平时抽查作业的同时,我也时常用之。这项活动,不但充满了神秘感,消除了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个别差生的依赖性和侥幸心理,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开动机器”,勤于实践和探索,就能取得异曲同工之效,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猜你喜欢
课文同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