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伟,杨国庆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对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范畴的重析与再认
彭小伟,杨国庆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随着人们对于体育教学行为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同时期对于体育教学方法范畴的界定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呈现出“整体综合性”特征,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只能是有机构成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元素”。当前应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元素”,并积极探索组合体育教学方法“元素”的有效方式,创新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范畴
《当代汉语词典》中对范畴的解释:①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基本概念;②类型、范围[1]。由于教学方法是对教学规律认识后所形成的教学行为规则体系,所以对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范畴的分析就是探讨在现代教学观下,体育教学方法这一基本教学概念究竟应该反映何种类型、层次及范围的体育教学行为规则体系。
由于人们对体育教学行为规律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所以出现于不同时期的体育教学方法其概念所对应的体育教学行为规则体系的类型与范围亦有所不同,也即教学方法的范畴不同。这些不同范畴的体育教学方法均作为体育教育者对教学实践探索所获得的理论成果被继承下来,成为一个庞大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既为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的理论,更为提高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与效率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对于体育教学方法范畴的准确界定开始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这关乎如何去定义、理解、运用、创造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正如毛振明所言:“体育教学方法在内涵与外延上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解和使用,体育教学方法的界限和内容的不清晰更妨碍着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材和教法课程教学的进行,影响着体育师范生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掌握和体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2]。”对体育教学方法内涵、外延问题的研究正是对体育教学方法范畴的研究,可见对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范畴问题的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对教学方法范畴问题的讨论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学领域,也存在于一般教学论的研究之中。如王策三在《教学论稿》中就“教学方法”一词的含义进行阐述时就曾经指出:在国内外的教学论著中均存在一种现象,即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范畴混到一起,都归入“教学方法”的做法,是很值得商榷的[3]。为此,笔者通过对多种教学论著中有关“教学方法”的不同解说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对教学方法范畴的认识大致有三种代表性观点:其一,活动论。如“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养任务而进行理论和实践认识活动的途径[4]。”任何教学方法都是教师的一整套有目的的动作,教师通过这些动作组织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养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5]。这类观点将教学方法等同于教学活动,将一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通过的教学途径,采取的教学活动都视作教学方法,其范畴涵盖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方式手段等一系列教学要素。其二,程序论。如“教学方法是指大多数教师能够充分加以运用并适合多学科反复使用的教学步骤或程序[6]。”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7]。这类观点在西方教学论著中较为常见,通常将教学方法视作为实现教学目的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完整步骤与程序,通常由一系列教学技术组合而成,其范畴不再涉及教学内容,只涵盖教学组织形式、方式手段等要素。其三,方式论。如“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领导的学生的工作方式,借助于这些工作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还可以形成他们的世界观和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8]。”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9]。这类观点将从事教学活动的教与学的技术称为教学方法,其范畴一般不涉及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只涵盖教学活动方式、手段。同时发现,持“方式论”观点的论著中所举例的具体教学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提问法等。持“程序论”观点的论著中所举例的具体教学方法是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方法,如程序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等,而持“活动论”观点的论著中所举例的具体教学方法则是传统与现代两类教学方法兼而有之。
显然,上述不同观点代表了当前对教学方法范畴问题的几种不同认识,而哪种有关教学方法范畴的界定更具科学性也就成了被反复争论的问题。吴文侃等通过对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比较研究后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理论的表述上还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常常是把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机械地割裂开来,互不联系,孤立地研究或运用其中的某种方法或手段,从而带有较大的片面性。”“现代教学方法是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出现了综合的趋势,即把某些传统教学方法、手段优化组合起来,构成便于发挥更好教学效果的整体教学方法[10]。”“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谈话、演示、观察、练习等虽仍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正逐渐被融入新的教学方法中,成为观念全新的现代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11]。”这一研究结论符合当前教学活动在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影响下,所呈现出的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取向,得到了众多教学论专家的认可。如李秉德就提出相同观点:“现代教学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由多种多样的 (传统)教学方法相互作用与联系组成的。每种 (传统)教学方法作为一个要素,均有其各自的特点、范围和条件。它们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有机配合,发挥整体功能与作用[9]。”我们可以从各种现代教学方法的施教环节、步骤上清楚地看到这一发展趋势,以暗示教学法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既包含有教师的讲授,也有学生之间多样化的交际性练习;既有美妙动听的音乐,又有学生轻松愉快的游戏,体现了多种方法、手段的有机组合。由此可见,无论从满足系统科学原理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当前教学活动开展的趋势来看,现代教学方法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整体综合性,相比之下,持教学方法“程序论”观点对教学方法范畴问题的认识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即,现代教学方法的范畴涵盖“包括师生相互联系活动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10]”。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于教学行为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同时期关于教学方法范畴的界定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既反映在对教学方法所给出的不同定义中,也表现在其所包含的具体教学方法的内在结构中。因为现代教学方法在结构上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具有“整体综合性”特征;而传统教学方法只能是有机构成现代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现代教学方法元素”。正确认识当前教学方法的范畴,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范畴的关系,对于重新认识、运用与创新教学方法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使我们将教学方法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就更具有针对性;在运用过程中也力求以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元素的不同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效用;同时,还能以这些教学方法元素为“原材料”,在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探索不同的组合方式,以创新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对一般教学论中相关理论的移植,由于一般教学论自身对于教学方法范畴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相对统一认识的时间较短,所以对体育教学方法范畴问题的重新认识可以说还只是处于研究的初期。具体表现为,在大多数体育教学理论的论著中,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定义时,虽也借鉴了一般教学论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出现了“整体综合”的趋势,如“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和[11]。”“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属于体育教学法的范畴[12]。”但是在种种有关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中,还是以讲解、示范、练习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为主,即使部分研究者将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纳入分类体系之中,也是将这两种不同范畴的教学方法平行排列,未从逻辑结构上对二者的关系加以辨别。在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中,更是缺乏“现代教学方法思想”,系统整合多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功能,追求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
毛振明等也曾在其主编的《体育教学论》中论述:“广义的教学方法 (即现代教学方法,笔者注)是我们过去说的传统定义中的教学方法的组合,也是我们原来理解的教学方法的组合设计的层面,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法和手段的组合进行教学的行为方式[2]”,但却未能在对现代教学方法进行定义、分类的进一步研究中一以贯之地坚持“整体综合性”特征,明确划定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的范畴。反倒是又提出体育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方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三个层次,忽视了整体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模糊了不同教学范畴之间的界限,表现在其随后的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中,则仍然是讲解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元素”与发现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并列平行的方式出现。
张洪潭也认为在研究体育教学方法范畴时,必须首先形成关于“教学的整体观”,教学方法范畴的基本属性是“完整程序”。“原先的讲解法、示范法、纠正错误法只能称作教的方法,原先的练习法、观察法、课后作业法只能称作学的方法[13]”,“体育教学方法的完整程序,一般应当包括五大环节,即讲解、示范、练习、正误、检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只能归于教法或学法一类,不能独立单称教学法。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对其他环节都有依存性,而缺乏独立存在的效能[13]。”同时提出这五大环节的变式、变位与变项,共同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三维体系,任何一个维度上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由此形成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法[13]。从这种意义上说,体育教学方法是数以千计的,教师在学习与运用体育教学方法时,也应从三维方法体系的“整体”结构入手。
应该说,张洪潭的上述观点将对体育教学方法范畴问题的认识,沿着现代教学方法的研究趋势向前发展推进了一大步。但其论点中也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之处,其一,是对教学方法“元素”的简单化认识,由于现代教学方法具有更为突出“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入教学的情感性”等功能,因此,在构成整体教学方法的“元素”中还应加入讨论法、研究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元素”,为现代教学方法的“合成”提供更丰富的“原材料”。其二,是将教学方法与具体教学行为概念混淆,认为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个体的即时创造,“每一个具体的方法都需要一个三维即时合成的过程,任何预先设定都不会真正起作用”。须知“教学方法只是教学行为的规则体系,所有教学方法都是对大量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行为的抽象和概括,当方法从行为中抽象出来,就成为了客观精神产品中的一种,其存在不再依托于人,教学方法提供的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框架,框架中的细节需要教师根据特定情景用各种行为将其补充上去[14]”。
系统科学发展的理论成果对人们认识教学实践的规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催生了现代教学方法的综合性特征,教学方法的范畴由此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教学方法不再是指讲解法、示范法等单一的教学技术,而是按照一定规律多种教与学技术的优化组合。可以这样简单定义体育教学方法: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由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共同组成的完整体育教学程序。
当前范畴下的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上既包括一般教学论中提及的现代教学方法,如程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也包括体育教学方法创新过程中出现领会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等。但在体育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必须考虑体育教学与一般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主要知识形态不同,分别为操作性知识与认知性知识,在一般教学论中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是否完全适用于体育教学,还是应该有一个加工转换的过程,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要意识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应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有学者就质疑程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体育教学内容体系自身也有一个严重缺陷,就是尚未达到精确系列化阶段,而缺乏知识系列化的学科,是不被程序教学法所认可的[13]”。
再者,教学方法元素的构成应从教法元素和学法元素两方面进行分析。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教法有比较充分的研究,如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提问法、反馈法等,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却相对不足。虽然也有学者根据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学习环节,提出体育学法包括听讲法、观察法、模仿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展示法等七种主要类别[15],但对如此分类的合理性以及每一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元素组合运用的原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体育教学方法范畴的重新界定,更有利于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因为“整体综合”的教学方法更能反映一定教学内容的特征及特定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在对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时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更有利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因为在不断突破的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尝试组合体育教学方法元素新的方式,从中总结出可普遍提高某一类教学实践效率的固定教学程序,就有可能创新出好的体育教学方法。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方法范畴界定上的变化,既是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对教学提出的总体要求,也是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更是人们对于体育教学自身规律认识的深入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当前范畴下的体育教学方法更能体现出时代的特征,能够高效率和大面积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但同时,也不应忽视对原有范畴下体育教学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因为,作为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元素,其各自的实施效果对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认识和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处理好不同时期、不同范畴下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体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
[1]编委会.《当代汉语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9:416.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6, 129.
[3]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36.
[4]巴拉洛夫.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64.
[5]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1.
[6]Edward L.Dejnozka,David E.Kapel.American Educator’s Encyclopedia[M].CA:Greenwood Press,1982:519-520.
[7]JohnA.Laska.The four basic methodsof instruction[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84,22(6):55.
[8]达尼洛夫,叶希波夫.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280.
[9]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3,209.
[10]吴文侃.比较教学论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94, 266,263.
[1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57.
[12]吴志超,刘绍曾.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10.
[13]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15-116.
[14]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97.
[15]于素梅,毛振明.体育学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77.
Re-analysis and Recogn ition to Current Category of PE Teaching and Learn ingM ethods
PENG X iaow ei,YANG Guoq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 eijing N orm al U niversity,B eijing100875,China)
W ith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to the pattern of P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havior,the definition to the category at different tim es of PE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s changed.A ffected by the system theory,m oder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ethods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ity,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ethods could only be the organic components of m oder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ethods.A t present,under the guidance of m odern teaching theory,w e should enrich the elem en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ethods,explore the effective w ay to organizing the elem en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ethods,and then,create m oder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ethods.
PE teaching;teaching and learning m ethods;category
G807.04
A
1004-0560(2010)04-0093-03
2010-05-29;
2010-07-06
彭小伟(1977-),男,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
杨国庆(1954-),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
责任编辑:刘红霞
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