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芳
(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广西柳州54500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成人德育
黄平芳
(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广西柳州545006)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人的德育工作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必须要尊重、关心和服务于个体,充分发挥成人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成人德育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以人为本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在社会发展中依靠谁和为了谁的问题。
学校德育是塑造成人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的最重要的途径和内容,是构建和谐校园,提高人才整体素质的首要目标,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因此,成人德育必须充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人德育的以人为本就是在对成人开展道德教育中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和关心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他们中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和愿望得到尊重,健康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学习成果得到认可和肯定。
在开展成人德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个体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以人为核心,也就是以成人的发展为起点、以成人的内在需要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成人的素质为目的,尊重成人的需要、肯定学生的价值、最终促进成人的发展。在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成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导向。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成人自身的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以人为本体现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观和导向,它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出发点。因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崇高理想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评价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所开展的一切活动也都是看其是否能实现了关心成人、促进成人的发展、服务于成人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准则。思想道德教育究竟是为了谁、达到什么目标是教育工作者要明确的基本问题。个体既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对象,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对思想道德教育发挥整体性的调控作用,成为一种准则。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手段方式的运用,教育机制的确定和评价效果的标准都必须以成人为主要考虑因素。贯彻以人为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成人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抓好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的服务,自觉地克服背离以人为本理念的做法,切实把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促进人的主体性发挥和全面发展。
被尊重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重要需要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级,尊重需要属于社会性需要,处于需要层次的第四级。需要是个体活动的积极性的基本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成人对尊重的需要是他们高层次的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社会生活中渴望人们对其自我评价和自我尊重给以肯定的重要内容。成人群体更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尊重能够推动成人去学习、创造,去开创美好的未来。高校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个人的美好愿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个人的尊严及个性特点等。因为成人既是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育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习惯自上而下,由学校和教师说了算,不尊重个人的意愿,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台、评比条例的制定,活动的开展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具体情况及个人需要。当代成人群体渴望被人尊重,在教育活动中以平等的身份和独立的人格与学校及教师进行对话沟通,渴望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学校管理事务,渴望在学习、生活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大家的重视,社会越进步学生的这种需求就会越强烈。
在我们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一贯主张采取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和平等、民主的方法对待学生,但是这种理念往往在实际工作中有失偏颇,影响了对成人的德育效果。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前提是提高成人德育实效性的基本保障。高校德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行,充分调动人内在的道德要求,并把这种要求积极主动地自觉地转变为外在的道德行为。
成人的德育工作绝不是对他们开几个讲座,讲几个道理,参观几个道德建设基地,写几篇观后感就能搞好那么简单。它必须要关心人的健康成长,了解人的生活,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理解当代成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只有关心人的利益需求,才能充分调动成人参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各种思想和观念都在不同程度交互地影响着成人的思想成长。这种影响给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尤为深刻。在多年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教他们读好书可以出人头地,却没教会他们如何面对贫困、面对挫折,以及如何化解心理上的不适应。社会贫富差距增大,社会环境中各种物质刺激、激烈的竞争给成人增加了更多的心理压力。面对着多重压力,他们处理不当有可能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和封闭的状态。相当部分的人表现出盲目自卑、过分敏感、孤僻、内向、焦虑与抑郁、偏激与逆反、自我放弃与自我怜悯,常常怨天尤人,甚至发展为人格偏执和抑郁症。大学时期是人生的转折点,是心理和人格发育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所以成人更需要来自社会多方面的支持。而贫困学生是人群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经济上的窘迫致使其心理及行为反应方式受到多种影响。所以我们更需要关注贫困成人的心理状况,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促使其获得更高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高的积极情感,更少的消极情感,保证心理健康发展。
关心人就是要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切实为人办实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环境,让学生体会学校和教师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给他们的良好收益,把思想道德教育变成扎扎实实关心人的切身利益和成长之举,这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自从1998年中国高校招生收费全面并轨,免费上大学就已经成为历史。缴费上学,也就意味着成人学生从过去国家大包大揽免费上学变成缴费享受教育服务的上帝。成人学生既然为自己所接受的教育花了钱“买单”,他们就有享受作为教育“顾客”的权利,要求学校为自己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学校成人思想道德教育要落实以人为本就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变过去的自上而下的教育和训导模式为服务与指导成人的模式,把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管理、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随着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成人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就业等各种压力。一些贫困成人学生还面临生活困难和经济窘迫的压力,这些压力引发了成人大量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思想道德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必须要在发挥传统的“教育”与“管理”两个功能的基础上,立足于对人服务的需要,把对学生的服务渗透于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学校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努力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凝聚力、说服力和实效性。
思想道德教育说到底就是帮助人全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用学校和教师言行表率去感染成人、引导成人,让他们在学校的管理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高校要满足成人的要求,就必须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质量和良好的服务,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从小处入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个体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在外在价值观的引导下通过借助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来实现的。教育者所教导的要求能否被受教育者接受,或是在多大程度上被教育者接受关键的因素不在于教育者本身,而是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者可以引导、指导受教育者,但不能越俎代庖地替代受教育者去接受教育,教育效果的评价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受教育者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只有贯彻以人为本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只有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通过受教育者自己的积极活动,自觉地参与思想道德教育,愉快地接受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条件,教育者只有对受教育者的人格、个性予以充分尊重,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想方设法为成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创设有利条件,引导成人将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成人的主体性,挖掘其潜能,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
[1]王荣德.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J].思想教育研究,2005(6).
[2]陈志宏.以人为本——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7-111.
[3]陈志尚.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2-28.
[4]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G410
A
2010-05-24
黄平芳(1961-),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1001-8794(2010)12-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