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伊丽
不少班主任平时常会抱怨:为什么学生一届比一届难带?为什么学生越来越像瓷娃娃?为什么学生越来越不能吃苦?……学生期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时期,随着生理逐渐成熟,青少年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畏缩不前,害怕尝试,经受不住老师的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在这些学生中,尤其是开始步入中学的“00后”,更凸显出缺乏恒心和耐力、学习被动、依赖性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
每个班级都配备有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核心。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和个人魅力。班主任不仅要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班主任要抓住工作重心,有方法、有步骤地减轻甚至消弭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不良影响,让青少年在学校教育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结合学生特点设立班委会
组成班集体的是一些性格迥异的学生,他们或活泼,或内向,或干练,或拖拉。班主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孩子的大体性格特点,可以利用开学第一次家长会的机会,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家长填写表格,获得第一手资料,随后在开学的半个月内通过观察、询问,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让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班长,有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担任纪律委员,学习上进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人缘好、活泼好动的同学担任组织委员、文体委员等。对于选出的班干,可以先试用一个月,逐步完善要求。
班主任要精心设计班委会的成立仪式,通过演说、宣誓等活动,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感。班委会成立之初,班干部由于缺乏经验,往往不知道如何行使职责,此时班主任就要给他们布置具体的工作。比如,让班长尝试开班会,总结一周的学习、纪律情况,或开展主题性班会;学习委员开展学习情况调查,组织一对一的互助学习小组;体育委员协助体育教师组织跳远或跳绳等单项比赛;文艺委员开展元旦迎新文艺活动、黑板报评比等。班主任要对班干部工作方式和方法加以指导,淡化其“管人”意识,强化其“服务”意识,及时反映班上出现的问题,避免班干部与同学之间因为工作方法不当而产生的矛盾。在出现差错时,班主任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照顾到班干部的威信,又要让学生心服口服。
二、做学生的求知伙伴和知心朋友
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求知途中的组织者,是学生求知的伙伴。班主任要放下架子,勇于承认自己不懂的知识,敢于向学生求教。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情境,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从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探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让学生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片相同的树叶,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让学生在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得到肯定,获得自信,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正能量。
网上暴力游戏、不良影片等毒害着青少年心理健康,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漫画、恐怖故事等书籍让学生脱离实际,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而难以自拔,产生厌学心理。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内心,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从事健康有益的活动,注重对学生智慧的启迪,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尤其要关注来自离异家庭、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以及学困生,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三、打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战线
青少年的成长始于家庭,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获得与道德观的形成。可以说,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是家长的另一个影子。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让笔者明显感觉到:出自家庭关系不和睦、离异家庭的孩子明显比家庭关系和谐的孩子心理更加脆弱、敏感,也比较容易产生挫败感。有些家长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对孩子心理上造成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会在情感上对教师进行的一系列教育产生抵触甚至是逆反心理。如今独生子女普遍化,以子女为核心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形成“我是主角,其他人都得顺着我”的自我定位,青少年失去了很多学会互助及自我反省的机会。
作为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发现问题向家长及时反馈。通过家校网络平台、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保持家校联系的顺畅。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是向家长反馈问题而不是告状。一味的告状不仅激化了家长的情绪,也会使学生害怕班主任打来的电话,对班主任的工作方式产生反感心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除此之外,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拧成一股绳,多与任课教师沟通,及时了解班上学生的表现,尽早发现问题,采取针对孩子个性的教育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工作平凡而琐碎,但班主任一职又是至关重要的,其个人素养、工作方法影响着整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实施班级管理,以乐观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挖掘出他们身上的积极力量,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