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儿童钢琴教育中音乐创作与教育实践的探索

2010-11-18 21:26文雅
江西教育C 2015年1期
关键词:钢琴创作教材

关键词:当代儿童钢琴教育作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受到音乐家、教育家的关注。但是,与近年来中国钢琴艺术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相比,无论是从作品创作的数量还是教育实践的质量上看,仍然难以满足这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就此而言,本文从儿童题材钢琴作品的创作以及教育实践的角度对两者作探索,并期望这一研究成果可以对我国当代儿童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可资参考和利用的建议。

摘   要:儿童钢琴教育   音乐创作   教育实践

一、技法与艺术观念的更新对当代儿童钢琴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

从音乐作品的创作上来看,儿童题材的音乐创作自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发端之日开始就受到了我国音乐家们的关注。几代音乐家们通过借鉴外来作曲技法并融合本民族的音乐特点,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儿童钢琴作品。这些音乐作品作为我国钢琴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规律与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统一性。

中国的音乐文化是一种具有历史承袭性的艺术形态,与世界当代文化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从我国当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来看,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音乐创作在实际的音乐实践中,内容与形式上呈现出两种意义上的更新:一是技法的更新,二是观念的更新。

从技法门类上来看,从本世纪初的多调性作曲技法到严格控制的序列技术,再到最大程度发挥主题意识的偶然音乐,乃至80年代末才兴起的简约派写法等等在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创作实践中被物化成形态各异的音乐作品。与之伴随的艺术观念的更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以赵曦的作品儿童钢琴组曲《热带鱼》为例。从技法上来看,作曲家在对“核心集合”的设计上,以三音集合3-7(0,2,5)作为音乐发展的“原始细胞”,通过采用逆行、倒影的方式对原始细胞进行了“裂变”,衍生出两组具有民族五声调式风格的四音集合4-23(0,2,5,7)和4-26(0,3,5,8)。两个派生的四音序列是将原始三音列进行逆行和倒影,并分别采用同构的三音集合a、b、c、d进行音序的组合,也就是a+b与c+d进行组合方式。这种力求简洁的音乐语言表达方式使得作品的构思一开始就建立了一个易于沟通的“平台”,对于诱发儿童由听觉产生视觉上的联想打下了伏笔。

从作品的内容上来看,这部作品的四个乐章分别使用了四种不同的体裁塑造四个各异的音乐形象。从题材选择上来看,作者选择了热带鱼这种现今普及于众多家庭中的宠物并贴近当今儿童生活的事物作为写作的对象,一方面摆脱了传统上的做法,即对民族音乐的改编或单纯模仿的旧模式;另一方面在采用新技法的同时,对音乐作品的内容依然赋予了传统的扬善除恶的教育意义。这种在艺术观念上与时俱进的创作思维,使得作品以形象化的音乐语言激发起儿童学习的兴趣。

二、当代儿童钢琴音乐作品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作曲家在音乐的实践创作中既突出了“主体意识”的多重可能性,也关注音乐的时代性特点,并从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上解决了音乐文化的归属问题。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儿童钢琴曲创作进入了高峰时期,产生了大量在语言、题材、形式、手法等都颇具创新意义的作品。与此同时,我们在创作的实践领域也陆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

1.作品受众的局限性

钢琴在西方音乐文化发展中已有了300 多年的历史,对于西方人来说,钢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体会本民族文明和生活的过程。虽然钢琴传入我国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实际上它是从20世纪才开始参与中国人的生活。钢琴作为西方音乐的介入,一开始引入中国就是作为教育的工具,承载着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早先,中国音乐家通过不断实践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西方体系化作曲技法与中国本土音乐的结合,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征。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钢琴已成为我国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并在广泛吸收和消化欧洲钢琴优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中国钢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队伍。然而,通过考察发现,目前在我国钢琴教育领域的基本受众群——儿童——这一群体中,尚未形成具有同一标准和适应当代社会并属于自己民族的钢琴学习的新系统。

2.理论指导的滞后性

尽管我国现代音乐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但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却是在经历波折后的80年代才呈现出振兴的局面。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实践中,伴随着创作技法的更新,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同步跟进,理论的研究也表现出不同于传统音乐的表现方式和研究逻辑,并逐步形成了与本民族音乐文化底蕴相符的理论系统。以姚恒璐先生著的《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为例,这部教材对20世纪新音乐的特点作了较为全面的说明和解释,对于某些在20世纪新音乐创作历程中持续时间较长、运用范围较广、发展脉络较清楚的作曲技术类型进行了梳理,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当代新音乐创作的一条途径。然而,在实际阅读中,我们却发现对于20世纪新音乐的解释通常是技术的而不是描述的,是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是透视的而不是浅表的,因而使得这部教材仅仅可供专业教学而无法进行一般性阅读。同样,国内其他相关理论著作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过于强调其学术性的同时无法兼顾其可读性。因而,客观上造成大部分学习受众群体仅仅局限于专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

三、对我国未来儿童钢琴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1.确立审美教育的主导性地位

在我国当代儿童钢琴音乐的实践创作与教学中,由于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其审美教育的功能应当作为一个主导性的因素进行考察。音乐文化的自觉性是在音乐创作与教育实践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从表面上来看,它处理的是专业技术和风格层面上的问题,而其核心内容是影响社会、影响大众的精神价值取向问题。

因此,在教材选择以及施教方式上,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听觉潜能和听觉审美应该放在首位。当然,这要求我们在执教过程中,更多关心的应该是孩子听到了什么,演奏时是否了解乐句的意义、音乐的色彩及演奏风格,并同时兼顾到双手的平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会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但是,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开发儿童的听觉审美,应该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遵守的原则。目前社会上大批未经过专业教育学习的执教老师通常是先教导孩子认音符、五线谱,矫正手型,最后再来感受音乐,这种“从手指到耳朵”本末倒置的指导方法,可以说成为了扼杀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凶手之一。

2.鼓励“本土化”儿童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

儿童启蒙教材的选择对于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基础巩固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钢琴初级阶段的教学中, 教材选择将对孩子兴趣的诱发提供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儿童启蒙所用的钢琴教材主要是以拜耳、哈农、汤普森为主,尤其在本土化的作品选择上,旋律也局限于一些民歌小调。当然,这些教材经历了时间的检验, 对于提高儿童钢琴弹奏能力方面有突出的贡献, 但是这些教材在内容选择、编排形式上与当代儿童喜欢的乐谱类型存在较大的差距。老一辈作曲家们在特定时代下创作的反映民间乡土风味的民歌、童谣等儿童音乐作品,时至今日已无法符合、迎合当前的社会背景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因而,随着当前儿童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情趣的改变,教材的选择应该从具有“时代性”特征的作品入手、激发他们的真实情感,这也就同时需要我们本土音乐工作者们为之奋斗和努力。

此外,我国钢琴教育界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外译教材,缺少自己的幼儿钢琴启蒙教材——尤其是缺融合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教材。当然,近些年国内相继举办了一些关于儿童钢琴作品创作的比赛,但是,作品大部分在技术上难度较大,不符合儿童的生理特征,并且没有形成一套具有本土化特点的规范化教学体系,这是导致目前社会上各类钢琴教学出现水平良莠不齐现象的原因之一,也是阻碍我国当代儿童钢琴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提高执教人员综合专业技术素质水平

近些年,钢琴渐成为儿童学龄前教育的首选乐器, 当下学钢琴的小孩越来越多, 开始学习年龄也越来越小, 这就对钢琴的启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对我们钢琴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对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国内钢琴授课方式大部分采用一对一的小课方式,一周一节课,课时长一般在45~60分钟。要在一小时内要求孩子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课、教师对其进行矫正并授予新内容,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水准有极高要求,尤其是教师自身的演奏示范能力,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演奏对孩子的整个学琴过程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由于孩子天真、活泼、好奇的天性,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有时候需要将正确的演奏的方式通过动画和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孩子听,并引导孩子与之互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学使用的材料也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也要迎合当代儿童的审美情趣。

其次,在授课方式上,要求老师不能仅仅局限在钢琴演奏教授领域。除了技能课之外,声乐与肢体语言也需要放入“音乐启蒙”课内。当然,这种弹唱甚至弹跳的授课方式主要为3到6岁儿童设置,以舞蹈和歌唱的方式培养他们对音乐语言的初步感受力。当儿童上学以后,需要加以史论、视唱、乐理以及和声的学习训练,这对孩子未来音乐能力的提升可提供良好的基础。由此可知,要在短暂的课堂上做到这些,执教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来把握教学进度,同时也需要全面而深厚的专业功底。

现今各类比赛、考级在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热闹之下,我们不难看出缺乏的是对艺术教育本质的思考与研究。儿童艺术教育事关民族发展的大计,是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钢琴作为当前社会音乐文化传播的通用工具,已深入到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影响我国未来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儿童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文化艺术环境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未来儿童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为之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魏莲.20世纪中国儿童钢琴曲的创作特征[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2010,04.

[2]杨慧.浅议21世纪中国儿童钢琴作品创作[J].《人民音乐》,2010,1.

[3]夏云.法国音乐教育一瞥,[J].《中国音乐教育》2011, 8.

[4]文雅.对我国当代两部儿童钢琴组曲的技法研究[J].2013.◆(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刘伟林

猜你喜欢
钢琴创作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墙之隔》创作谈
钢琴
创作随笔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