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0-10-19 13:02张瑛
关键词:品德课体验式道德

张瑛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师进修学校,浙江 嘉兴314001)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张瑛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师进修学校,浙江 嘉兴314001)

本文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及实施过程,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在师生双边体验过程中创建生态课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

体验式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其核心任务就是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其总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体道德观。从个体道德观的形成来看,它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取道德认知,建构道德经验。这是道德观形成的前提,是学生建构道德经验的过程,在此,学生还没有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这种道德经验是不成熟的、不稳定的、有待于在道德冲突中接受检验和重构的。第二阶段是形成道德信念。学生在道德场景、道德冲突中,在对道德原则和规范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感悟、反思,形成道德信念。第三阶段是道德践行,已有的道德经验在道德信念的支撑下,在特定的条件、特定的环境中外化,并接受现实的检验,这时不同的人对自己已有的道德经验将在现实的考验中进行重构,获取道德体验,确立长久的、稳定的个体道德观。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构想正是从学生个体道德观形成的这三个阶段出发来进行构建的,是一种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内容和资源,创设情境、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体验、讨论、感悟、反思而形成道德信念并最终外化为道德行为的教学方式。其过程为:感知体验——感悟体验(反思)——践行体验。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其思想品德朝着良好的、具有个性特色的目标前进。

这种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课堂教学,其实施策略为:

1.在师生双边体验过程中创建生态课堂

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原有道德经验,从学生的积累与教学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解开教材的束缚,创设道德体验的开放性情境。

比如,八年级下册《维护我们的隐私权》一课的教学实录:

师:为了便于掌握每位同学的情况,也为了加强同学间的进一步了解,老师特意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请各位同学如实填写,收齐后请班长张贴于我班的学习园地中。

(调查卷中涉及到学生家庭收入,父母工作单位及职务以及是否为单亲家庭等内容。)

(学生填写,神情各异。)

师:大家都填好了,现在请将其投入我左手边的箱子。

(学生一一投入。)

(教师发放每人一张白纸。)

师:现在请大家写一写你刚才填写调查卷时的心情和想法。并请说说:你认为老师作这样的调查好不好?你同意张贴吗?为什么?这一份问卷请不要署名。写完后请投入我右手边的箱子。

(学生再次提笔作答,下笔明显流畅了许多。)

师:下面我请同学随意地从我右手边的箱子里抽取纸条来念一念。

生1:这张上是这样写的:我很紧张,老师,能不公开贴吗?我爸爸妈妈没有正当的工作,靠捡垃圾为生,他们供我读书很不容易,我怕同学知道了会看不起我。

生2念:我爸爸妈妈离婚了,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可我并不是问题孩子,我不希望大家同情我或者鄙视我,老师,你没有权利这么做。

生3念:我觉得老师的做法挺好的,可以便于大家了解。我妈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以,找朋友也要看他的家里是干什么的。如果爸爸妈妈都是没有正当工作的,这种家里出来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

(班里静寂无声,同学表情凝重。)

教师打开左边箱子,取出所有的调查表,一一撕毁。同学们诧异地看着老师,沉默了几秒钟后,教室里响起如雷般的掌声。

……

教师这别开生面的导入,使每一位同学对“隐私”有了深刻体会,对维护自己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有了真切的体验。教师没有饶舌的解释,没有谆谆的告诫,但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任何言语所不可比拟的。

同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造出一些和学生的一般认知有冲突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地体验。比如,七年级下册《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一课,在“重视合作,友善待人”这一内容的学习上,教师出示案例:

我市最繁华的商业街边坐了一位貌似学生的青年女子,面前用粉笔写了一行清秀的字:我来此寻找朋友,朋友没有找到,身上没有钱了,我回不了家,请各位好心人帮帮忙,给我一顿的饭钱行吗?(课件出示现场图片)

请问:你会给他钱吗?为什么会或为什么不会?

这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个场景,给钱或不给钱在生活中都占有一定比例,这建立在对这位女孩信任或不信任的基础上。学生在讨论中也很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方认为要给,因为那么年轻的女孩,看着那么清爽秀气的样子,字又写得那么好,不可能是骗子,既然人家一时有难,那么伸手援助是应该的;一方则认为不应该给,因为现在的骗子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高明,谁能保证这不是骗子的新伎俩呢?我们已经被他们耍过那么多次了,警察也一再警告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所以,钱不能给。课堂上赞成不给钱的同学占了大多数,这时教师抛出第二个问题:

这时,有个老人过来了,二话没说就给了那位女孩100元钱。你觉得这位老人给她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吗?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如果说前一个问题是基于学生的以往生活经验,那么,这第二个问题无疑是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情感冲突场景,给予了学生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引发他们新的情感体验。在第二个问题的讨论上两派同学争论得异常激烈:一方认为,老人给女孩钱是富于同情心的表现,他的爱心和仁慈帮助了女孩,老人没有轻易地怀疑别人,给人以充分的信任,宽容待人,体谅别人,甚至于成全别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的行为很有可能挽救了一个人,甚至是一个灵魂;另一方则认为,老人的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正是因为世界上有了像这位老人这样的人,才让一些骗子认为有机可趁,才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得逞,直到最后的不可挽救。可以说,老人的行为使一个有可能浪子回头的骗子最终跳下了悬崖,也给了更多好逸恶劳者行骗的希望。老人的行为是对坏蛋的纵容,对坏蛋纵容就是对好人残忍,“信任不应该是没有原则的”(学生语)。虽然讨论没有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友善待人是更高境界的诚信,它往往可以使他人也成为讲诚信的人。但是这种集体的讨论,把大量学生的真实感受展现出来,给学生留下了这样的教育影响:个人的感受可以有不同,还可以同时有许多不同。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资源分享的伙伴关系,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一起探索,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不断激励,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形成宽松的氛围,从而让学生作为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来体验学习主人的情趣,自主地去体验、探究。

当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强调“体验”、“生活”、“情境”并不是抛弃科学的理性思维,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自身体验是分不开的。人的体验过程蕴含着众多的思维冲突、修正和重建,也就是说,主体必然要经过反复的思索,不断的琢磨才能获得真切的感悟,甚至是一种“顿悟”。强调感悟反思是学习的基本规律,所以,课堂上教师不能以知识权威的面目出现,不能按备课时设定的目标和方式在不曾了解学生道德经验基础上去实施教学,要给予学生自由感悟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讨论与思索中探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在体验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实行动态指导,适时点拨,可用 “请说得更具体些好吗?”“还能从别的角度来谈谈吗?”等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继续探索和体验,可用“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这种追问让学生展示自身思维过程,给予自己更透彻的剖析,同时也给他人更多“豁然开朗”的启示。在此,教师体味学生的感受,这是一种双边体验过程。

显然,在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学生与传统思品课教学相比彼此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关系。

2.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

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与此相适应,体验式教学评价更重视过程的价值,更重视每个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学生依据教学评价来对自我进行调整,不断完善体验方法,引向新的学习,其核心是承认差异,促进发展。

表1 社会调查活动评价表

整个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包括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两方面。静态评价主要以书面测试的方式进行。以往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视了认知目标的评价,而忽视了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重视了一些所谓的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却没有任何要求,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其实,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交流是相互交织的,教学目标具有多维性,它不仅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而且还包括体验性目标。因此,书面测试的命题应注重开放性,用显现社会热点的题材密切思想品德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分析,通过情境题、材料题的设置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卷面上,问题的提出多采用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增加对话性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中,与试卷融为一体。总之,命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体现学生年龄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当然,由于书面测试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认知领域进行的一种终结性评价,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对学生的体验过程、努力状况和进步程度等却难以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且,书面评价的鉴别、甄选功能比较强,激励、发展等功能比较弱,这些不足的弥补就要借助于动态评价系统。动态评价系统以表现性测试的形式进行。表现性测试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教育界提出并构建的,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给出问题答案和展示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表现性测试评价有两类,一是体验探究活动评价;二是课堂表现评价。体验探究活动评价一学期可以搞2次左右,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收集整理能反映自己体验成绩的材料,由学生自己、同学、教师、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实践与情感体验,评价的标准是质性的、模糊的,主要评价学生参与实践的态度和过程,重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如,对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评价如表1。

在此,评价主体多元化,形成了一个评价小组,它包括自己、同学和教师,而且每位评价者都有评价的合理证明,即均对其调查与学习作出描述性说明。整个评价中关注的是学生情感与态度的投入、过程与方法的得当、知识与技能的获得,突出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加强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凸现了思想品德课相关知识的实效性,注重了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课堂表现评价主要记录学生日常课堂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是一种即时即效性的评价。其内容包括:提问、回答、课堂活动参与等。课堂表现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对自身体验活动的参与及积极程度,反思的有无及深刻程度,以及模拟实践中的领悟及运用。

动态评价主要采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成绩或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放入档案袋中,每学期举行两次成长档案展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评、互评。成长档案袋是一种以搜集学生作品为特色的实践评价。这种评价通过有目的地搜集学生作品,用这些作品来呈现学生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内的努力、进步和成就。它包括了学生、教师、家长和同学之间的对话,包括了提供给教师判断学生发展进步的信息和学生的自我反省。

在整个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中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各占50%,其中动态评价中体验探究活动评价占20%,课堂表现评价占30%。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贯穿于体验的全过程,侧重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努力程度、学习方式的评价。教师积极鼓励学生体验,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要引导学生的体验,通过评价反馈,让学生感悟体验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在此的评价不是为了追求教师和学生双方满意的标准答案,体验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体验,因此,评价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一个标准的量化结果,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无标准要求,允许学生的个别差异存在,实现不同程度和维度的发展与提高。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人民出版社,2005-10,(1).

[2]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7.

[3]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05.

[4]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5-10,(1).

[5]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04.

[6]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9,(1).

[7]高德胜.思想品德教材理念的革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6,(6).

猜你喜欢
品德课体验式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