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题应对

2010-08-15 00:52孔曼
关键词:毕业生基层院校

孔曼

(商丘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南 商丘476000)

省属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题应对

孔曼

(商丘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南 商丘476000)

由于省属地方院校非重点大学和地缘劣势,其毕业生就业时更突显了困难,在应对这个难题时,应立足地方,改变就业条件,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地方院校要进行教学改革,加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

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

一、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地方院校由于非211大学、部属院校,没有一些光环,专业也几乎都属大众化的专业,又多以教学型为主,专业结构与社会需要有一定的差距,几乎没有优势可言,供需不对称,导致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以致就业难上加难。

(一)师范生就业瓶颈

经过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全国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合并组建了一大批地方综合性院校。这些院校专业覆盖面较宽,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占有较大比重。[1]为此每年都有大批的师范生毕业,总体来说教师需求总量上供大于求,而且结构性差异明显,城市基本饱和,农村由于经济文化欠发达,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教师工资偏低等原因,造成农村难以引进和留住高素质的教师;再者,按照国家政策,无论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对教师编制都卡得较死。这种现象在农村尤甚。没有编制,在很多人看来就相当于没有保障。[2]

现在很多农村老师待遇一直比较低,虽然国家一再要提高农村老师待遇,但由于当地财政收入不足,就没有去重视老师的薪水,有时甚至不能及时拨下来。学校不能收取学费,也不能收取其它杂费,待遇低,很难留住人才,稍微有点关系的人,都会找关系调进城里或调到其他行业。

所以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现象并存,而农村呈现教师紧缺、素质不高的现象。

(二)非师范生

统计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仅为0.3%~0.4%。那么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创业比例会更低,而到基层,到农村创业的比例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大部分地方院校非师范类毕业生首选到东部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去找工作,一部分留在地级城市,很少有到基层就业。但由于非名校和自身就业技能不高、大城市生活成本高等多种原因,致使一部分学生碰壁后选择回流,再考虑地方一些中小企业。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既影响了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3]

二、地方院校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基层就业环境

1.改善基层就业环境,加强到基层就业制度化建设

政府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西部就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报考公务员,但这些政策对于毕业生的帮助指数只在2.5左右,并非很大。这些政策在制定的时候,忽视了我国现存的显性或隐性的客观环境以及相关制度的限制。[3]

要想让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就要为其提供一个可预期的发展空间。一个正常流动的退出机制,以及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重点落实好代偿助学贷款、考公务员加分、考研加分、职称评定、创业扶持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真正在户籍地选择、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甚至子女入托上学等方面提供保障。

2.真正改变农村教师待遇和条件。一方面是大批的师范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农村的孩子享受不到优质教育,很多村子的小学学生很少,稍微有些经济能力的家长情愿出高价把孩子送往县城,这对孩子对家长对大学生都是不利的。这问题的根源之一是教育的公平,教育的公平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配备的公平。为基层学校输送新鲜血液,提供优质的教育离不开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们,地方政府应完善待遇,靠待遇留人,而不是靠交巨额押金强迫人留下。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工作强度大,压力大,而工资水平、生活条件都不能和城市相比,怎么能留得住人。如果三险交齐,福利远远高于城里,职称评定顺利,发展平台宽广,基层生活成本又低谁能不愿意留下呢。

3.加强师范生的技能教育

对师范生除了重视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加强教师技能的培训和实践,教师技能培训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几次讲座和比赛所能奏效,为此大学四年应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加强普通话、毛笔字训练,中学课程试教、课堂观摩见习等等要贯穿教学始终,提高从教能力,使得每位学生从大学校园一出门就具备一位优秀教师的素质。

(二)地方院校调整专业设置的结构,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理顺与社会、市场的关系,改变培养模式,增大应用人才的培养,加强创业教育。

1.学校教育中应注意创业心理的养成。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欲望,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培养对当前创业环境和自身所具备的创业能力的信心。加强创业教育,建设创业文化,使更多的劳动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是创业教育中一项启蒙任务。

2.明确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实施高校教学由常规教育有目的地转变到创业教育,增加课堂教学创业教育的内容。

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还应更快地适应创新社会的需求,建立特色的创业教育体制。大学应该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加快创业教育发展的平台,包括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因此学术界应不断加强对创业教育理论问题的解读,国家应重视大学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政策支持。

3.加强自我锻炼和实习的机会,强化实践能力

加强技能型社团建设,高校的社团非常多,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创建技能型、创业型社团,作为学生走向社会创业的桥梁,因为小,环节非常简便,容易操作,这类社团也是很好的创业演练,能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校锻炼的平台。

建立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各类创业大赛活动应该摈弃纸上谈兵,由于我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过多的保护政策和必要保障,因而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不能完全接受市场的考验,缺乏真正的实践性。所以建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时除了考虑完善的服务,还应尽早把创业计划推向市场,最好从一开始就联合地方上的企业和资金等,进行市场化操作,项目从创立到运作完全接受市场考验,这样成长的过程会少走弯路,成活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三)鼓励毕业生到地方去创业,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地方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本省各县市,比较接近基层,对基层的情况熟悉,一旦遇上挫折因为离家较近,也容易得到安抚,化解困难,因此具有到基层就业或创业的优势,要改变毕业生“孔雀东南飞”现象,到大城市增加了就业难度和成本,除个别能力强和机遇好的同学,大部分无功而返,鼓励这部分学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长处。

到基层创业,市场潜力大,尤其是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支持下,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创办乡镇企业,可以办第三产业为农村提供优质服务,诸如幼儿园、营养快餐、农村品销售公司、医院等等。相对城市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基层还有很多处女地市场可供开发,地方院校毕业生应把握这个机会,改变基层无用武之地的陈旧观念。

1.政府部门对首次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优惠减免、资金支持的“一站式服务”等措施。目前我们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以及各地政府制定了各种措施,可在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大学生对政策知之甚少,多数人“听说过有优惠,不知道怎么申请”,就连很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老师,也很难说清楚。

这可能是因为国家各部门之间在制定政策时有时会缺乏沟通和协作,各部门的创业促进政策整合性不强;再者,政策制定之后,宣传力度不大,或宣传途径不够畅通,导致这些政策束之高阁,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

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9月26日转发的 《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避免各项优惠政策流于形式,包括资金、各项收费的优惠或减免。优惠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要想宣传到位,人人皆知,可以由老师在课堂上把这些优惠政策进行宣讲;还可以建立当地大学生创业网站,公开服务信息、优惠政策等;或者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说的那样,“建议由政府出面成立一个专门的代理机构,由这个机构出面来推动一些政策的具体落实。”在美国有一个中小企业局这样的机构,专门负责创业事务。

2.资金扶持要有力度。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资相当困难,一般大学生创业多从亲戚、朋友那儿集资,银行对大学生创业实行的是小额贷款,还要有抵押,针对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东西可以抵押。创业启动资金及后续资金的缺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使得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

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可由县市团委牵头,联合多家企业,用社会资助形式,利用民间公益力量,招募赞助企业建立创业基金。基金可对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和项目仔细审核,如能通过,就注入资金,可以用入股的方式,资金的数额要足够扶持其发展的。

另外还要降低注册门槛、减免初期税费等以减少市场主体的设立成本,适当放宽地方院校毕业生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把创业初期的资本投入降到最低。

3.技术指导。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资源,为创业青年提供导师辅导以及资金、技术、网络支持,帮助青年成功创业。可由基层团组织牵头联合当地成功企业家,组成专家团队,作为指导老师,跟踪指导,提供企业管理包括生产、营销、财务、税务、银行业务、行业专业知识、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创业辅导。

由县市团组织招募当地知名企业,采取就业+创业模式,利用一些成功的公司、企业需要扩大经营,在各地广开分公司和店面的机会,推荐有意创业的大学生先在这些企业就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后,再指导他们到基层开店创业,可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

4.用法律形式保障毕业生创业。美国有一系列法律使得政府为小企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如《反托拉斯》,《小企业投资法》,《小企业经济政策法》。

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实践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度。有些地方公务员不作为,虽有政策不执行,根本不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帮助。凡是违反就业法规定的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应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尽快形成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用法律保护创业。

(四)鼓励学生考研,提高考研率,为他们提供考研的条件和有用信息,经常举办经验交流会和报告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研的重要性和前景。通过考研把一部分学习基础好、有学术潜质的学生进行分流,减缓地方院校就业压力。

(注: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课题编号为:B375)

[1]高新.地方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07-29.

[2]杨晓谜.是什么造成地方师范院校生源匮乏?[N].教育时报,2008-07-25.

[3]叶忠.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政策态度的调查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8, (4):20-24.

猜你喜欢
毕业生基层院校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层在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