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践探索研究

2010-08-15 00:52朱勤丰
关键词:公允会计准则会计人员

朱勤丰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会计系,浙江 杭州310018)

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践探索研究

朱勤丰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会计系,浙江 杭州310018)

公允价值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式纳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力的基本准则中,不仅反映出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而且也足以证明我国对本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充满自信。但是,由于无形资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还尚不成熟,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在无形资产计量的运用中会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应不断加以完善。

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问题;措施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年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具体运用是企业会计准则的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经过实践运用研究发现,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特殊性,给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带来了一定的操作难度,对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际运用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即熟悉情况的当事人在公平交易中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作为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因此,其运用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组织会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将公允价值写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突破,充分反映了我国会计实现国际趋同的信心和决心。

在资产的初始计量中,自愿买卖的双方在公开市场上所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或其等价物就代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但是在非现金交易中,当交易的资产或负债无法被直接客观地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可以采用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技术进行估计。如在《债务重组》准则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1)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2)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3)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对于无形资产计量而言,笔者认为,一般不满足上述(1)(2)两个原则,则多数情况下符合第(3)个原则,即可采用以公允价值为目标的现值技术预期现金流量法。

二、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存在的前提是资产要有活跃的交易市场,持有无形资产的企业要熟悉这种活跃的市场,但是无形资产本身就是稀缺资源,要找到相同或同类的无形资产作比较,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采用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技术的预期现金流量法在无形资产的计量中是最为合适的方法。但由于该方法本身的技术要求,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方法基本参数主要有:一是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二是折现率,三是无形资产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其运用前提条件是:(1)无形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2)无形资产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3)无形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看似只有几个参数,似乎很简单,其实几乎每个参数都难以确定,或者说难以准确把握。如预期收益是采用净现金流量还是净利润,用税前利润还是税后利润;无风险报酬率是采用国债利率还是银行利率,采用短期利率还是中长期利率等都有争议;行业报酬率、社会平均报酬率等数据本身的准确含义就很难界定,等等。由于类似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收益预测和衡量参数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对无形资产计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形资产的评估范围难以界定

实际上,在时间上是很难对技术型资产的经济寿命进行可靠的测定的。对一种新的技术型无形资产来说,它的经济寿命是随着技术开发的深度而不断延伸的,用现行的法定年限或协议年限去测定,实际上忽略了无形资产的可持续利用性。因此,我们常结合有形资产去界定无形资产的范围。但有形资产会随着投入规模的大小而发生变化,这使得无形资产的范围难以界定。

(二)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具有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法律合同寿命,二是经济寿命。我们常常以法定或协议的有效年限为依据,但是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要受技术进步和使用频率的影响。而无形资产的计量价值主要表现为超额利润。比如说,一项技术型无形资产法定有效期为50年,但实际上3、5年后就会完成技术更新,原有的技术即使继续受法律保护,也已不再具有先进性,不能再为所有者带来超额利润了。有的无形资产具有可持续开发的特性,如一些技术性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随着其开发、升级而得到延长。另外,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当一项无形资产被所有者独占时,可以较为清楚地确定收益,但是随着技术广泛传播,其价格、成本方面的独占优势逐渐丧失,收益期限也相应缩短。这些都使得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期限难以预测,具有不确定性。

(三)无形资产的收益难以预测、衡量

无形资产的收益是一种超额收益,它必需依附于直接的或间接的物质载体来表现它的价值,主要有: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使企业相关产品的产量、销量增加或产品价格提高,或两者兼而有之;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形成了生产经营费用的节约额;自创无形资产的存在和应用节约了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费。而一个企业取得的收益,除了有资产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与人的素质以及市场和机遇等因素有关。企业的收益是资产与人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要确定某项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是很难甚至是无法分清的。对无形资产未来收益预测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无形资产的计量,而收益又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得收益的预测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四)单项无形资产的收益分成率难以测定

无形资产必须与有形资产相联系,否则就不能独立产生经济效益。在预测无形资产的收益时,通常的做法是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放在一起,然后通过收益分成率这个指标将无形资产的价值从综合价值中分离出来。由于直接测定无形资产的分成率较为困难,通常先测算有形资产的分成率,再计算无形资产分成率。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分离出来的收益并不单是一种无形资产带来的,它是除有形资产以外各种无形资产价值的综合反映,单项的无形资产的收益分成率难以测定。

三、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完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完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研究:

(一)加强风险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特别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些都需要有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能力也还参差不齐。因此,在现实会计环境下,应加强有关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详细了解无形资产的基本状况,并加强对有关数据资料的分析

为了使无形资产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具可靠性,会计人员在计量前,应详细了解包括无形资产的取得过程、历史沿革和公司概况;公司经营环境及市场情况;无形资产的产权状况;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特别规定情况;相似无形资产的最新状况等情况。有些时候,有关方面往往因为自己的利益,将失真失实的无形资产的历史资料提供给会计人员,而会计人员又常常难以查清这种有目的的失真失实资料,这就给无形资产的计量带来了风险。因而,会计人员必须要对有关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并借助合法的、有效的、辅助的手段,识辨资料的真实性。

由于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预期收益期限及收益分成率预测等存在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计量时一定要重视数据资料的来源。在收益的预测时,要根据适度绩效情景,正确地把握无形资产的收益。由于不可能得到十分完整的市场资料,仅按手头上所掌握的全部资料而得出的结论并非一定准确可靠。因此,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时必须加强对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

(三)理解国家宏观政策,正确预测无形资产收益

收益预测是以公允价值为目标的现值技术预期现金流量法的核心内容,其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量结果的准确性。而收益的预测往往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往往又是会计人员无法了解和预测的。为规避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无形资产收益等的预测带来的风险,会计人员必须正确理解现有的国家宏观政策。

其次,收益的预测必须建立在对无形资产收益状况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并尽可能多地获取历史的会计资料、主要收益来源及主要成本项目的变动情况、结构情况。无形资产收益预测的基础资料应该不少于三期的历史数据及不少于五期的预测数据。预测后,还要对收益预测的基本假设、相关数据的来源及可靠程度、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复核。复核应当坚持谨慎性原则,对各项目的变动趋势有充分合理的解释。

(四)选用正确的方法确定无形资产分成率

确定无形资产分成率的方法一般有:边际分析法、约当投资分成法、成本加权平均分析法等。一般而言,获得和运用某无形资产是企业正常经营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是使企业起死回生时更为典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边际分析法,要得出无形资产收益期追加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会遇到以下难题:一是认为没有该无形资产的贡献企业濒临死亡,将生产利润全部或大部分归于超额利润,夸大了无形资产的超额利润;二是按行业平均利润率为标准确定超额利润,企业虽然起死回生,但利润率仍低于或等于行业平均利润率,这样就低估了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由于无形资产与其它资产的作用往往水乳难分,采用约当投资分成法则较为合适。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虽然有其优点,反映出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但是市场条件尚未真正成熟的今天,我国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时,更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水平、诚信意识、会计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从各方面努力,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1]上海市资产评估协会.收益法评估理论与实践[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王高峰.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J].金融会计,2006,(12).

[3]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Z].证监会计字[2004]1号.

[4]邵毅平,任坐田,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阐释与应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5]耿建新等.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具体运用[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12).

猜你喜欢
公允会计准则会计人员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浅谈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