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萍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现状与对策思考
——以乌鲁木齐高校为例
马丽萍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54)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以及他们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对宗教政策和宗教现状的评价,信教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观的自身特点,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观;现状;对策
为了深入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状况,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依据,笔者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观现状展开调研,定量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方式,对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五所高校一、二、三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2009年 6、7、8月,问卷采用汉语文字共发放1 600份,回收1 558份,回收率为97.3%。其中有效问卷1 512份,有效率为94.5%,从中选取问卷 1 500份。
表1 调查人数发放比例
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有关材料、数据进行了认真的统计、整理、分析和研究。
宗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于原始社会中的自然压迫和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宗教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终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亡,但其消亡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宗教的存在将是长期的[1]。
宗教作为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其信仰群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在新疆这一多民族地区中,有的民族全民族信教,宗教几乎对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浸染。作为少数民族中掌握现代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是如何应对传统宗教的信仰及影响呢?他们的宗教观又是如何呢?我们在此设计了直接与此相关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现状及宗教对他们的影响程度。笔者分别从对党的宗教政策的理解、是否信教、信教的原因及怎样看待大学生信教五个问题入手,探讨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念。
表2 问题之一“你对党的宗教政策所持的态度”的选择情况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政策持肯定态度,比较符合实际,但仍有极少数民族学生认为违背宗教自由或者不清楚,这说明有部分民族学生对我国的宗教信仰政策还不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各种宗教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因而在调查统计中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我国的宗教政策坚决拥护,人数比例之和高达85.8%,这也比较符合我国当前的宗教状况。但是,也有5.73%的同学认为违背宗教信仰自由,一方面可能是他们对宗教现状存在的问题有看法,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贯彻宗教信仰政策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信这种状况将随着我国宗教政策的进一步全面落实而有所改观。
表3 问题之二“你是否信教”的选择状况
表 3的统计说明: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宗教的影响较大,承认自己信仰宗教人数比例不小,这种结果可能与其家庭的信仰背景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宗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演化成了特定地域、民族的生活习惯,所以,从小生活在浓郁宗教文化氛围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宗教信仰方面,难免会受到家庭及所处社会环境的深厚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全员信教”的特性。比如表中所统计的不信仰宗教的人数比例达到21.13%,而且随着民族学生接受先进的科学文化越来越多,思想越来越活跃、开放,逐渐摆脱宗教对自己思想的束缚,这一点我们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不信仰和半信半疑的人数比例之和达到28.4%。
表4 问题之三“您认为自己的宗教信仰是”
从表 4的统计数据来看,认为自己的宗教信仰是一种从众心理,有 878人,占58.53%。这说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在家庭或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自己不自觉地就信仰宗教或从事宗教行为。而认为自己的信仰是一种理性信仰的人数有 351人,占23.40%。可以看出还有不小的一部分同学在信仰宗教方面是较为理性的。认为自己的信仰是盲目信仰和遇到困难时才信的人分别占9.47%和8.60%,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呈现多样性。
表5 问题之四“大学生信教的原因”选择状况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功能。在这些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的原因中,认为“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的人数最多;其次,选择“受家庭的熏陶,在家人的影响下信仰”为 21.2%。所以,我们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的原因主要还是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由此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宗教长期存在的心理原因,而家庭对大学生信教的影响也表现突出。
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现实土壤,在调查中表现为肯定信教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对社会没有什么影响”的人数比例为46.4%,这说明他们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与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本相符。其次,部分同学也认为信教“有助于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人数比例为23.33%,这表明宗教世俗化中所表现出的伦理道德方面的积极因素日益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们所接受,也成为部分同学信仰宗教的原因。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的价值得到了这一群体的认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22.7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不应该信仰宗教,当然我们不排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隐瞒自己信仰宗教的事实。
表6 问题之五“怎样看待大学生信教”的选择状况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观的特点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他们中大部分都来自比较偏远的农牧区,自小就生活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进入大学后,经过多年的正规高等教育,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调查显示,他们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和认识,宗教对他们的影响等都有自身特点。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的基本观点,了解宗教对他们的影响程度,对今后更好地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自觉抵制宗教狂热分子和“三股势力”的诱惑和蛊惑有着重要意义。
1.宗教信仰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表现出一定的普遍性
通过调查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传统民族宗教的影响,认为自己信仰宗教者占大多数,比例高达71.60%。乌鲁木齐市各高校都有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不分民族,一律不允许信仰宗教和进行有关宗教活动。在笔者进行的信仰宗教的原因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信仰是一种从众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在新疆这一特殊的人文和地域环境中,宗教信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2.宗教信仰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表现出一定的盲从性
调查发现,认为自己的信仰是一种从众心理的占58.532%,占了这一群体的一大半。还有9.4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种盲目信仰。这说明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自小就生活宗教浓厚的环境中,看到自己周围的人都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即便学校是不允许大学生信仰宗教,但出于自身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潜移默化地就接受了传统民族宗教。调查也显示大多数人对宗教的信仰主要体现在精神需求上,这也表明对宗教知识了解不多,不能理解宗教的本质和宗教存在、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对宗教存在过度迷信的情况。
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党的宗教政策较为了解,评价较为客观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同学对党的宗教政策是了解的,并坚决拥护。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青年中的知识阶层,能够正确认识和了解党的宗教政策,并对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有着较为客观的评价。有占46.40%的人认为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事,表现出了较高的知识素质。有 346人占22.73%的同学认为作为当代拥有科学知识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应该信仰宗教。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政治敏锐性,能够自觉抵制宗教极端分子的破坏活动,能够对新疆的社会稳定担起责任。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观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党的宗教政策了解并坚决拥护支持,对信仰宗教有着理性认识,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精神,不应该信仰宗教。但通过数据和我们座谈了解,76.60%表示自己信仰宗教,而且存在从众心理和盲目信仰;有62.2%的同学认为信仰宗教,是因为宗教可以给人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有19.00%的同学认为宗教可以保佑平安,无形中夸大了宗教的作用,忽视了宗教的消极作用。对党的宗教政策缺乏正确的了解与理解,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少数同学不太了解宗教政策,或者是根本没有听说过宗教政策,甚至有个别人认为在我国宗教信仰不自由。没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无神论教育。
(一)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宗教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它把宗教看做是由人类的物质生活决定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信仰,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比以往任何一种宗教观都更科学地把握了宗教的本质,从而实现了宗教观历史上的根本变革,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宗教观[2]。
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问题的论述,使他们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正确看待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性看待宗教问题
宗教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与民族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宗教无小事,历史和实践表明这是真理[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未来本民族地区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重任,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是民族地区未来的希望。在新疆这一有着特殊区情的祖国边陲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并存,在复杂的环境中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性看待宗教问题非常重要。
国际反华势力和“三股势力”总是打着宗教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他们散布宗教反动言论,宣言要建立民族宗教国家,不断制造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矛盾,激起矛盾挑起事端,破坏新疆各民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他们拉拢的主要对象,因此,民族大学生一定认清事实真相,明确态度,坚定立场,绝不能受他们的蛊惑上当,成为他们的破坏民族团结的工具。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宗教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够汲取其中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了解宗教和宗教学知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传统宗教文化。不仅有助于他们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使他们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宗教与迷信。
(三)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其科学精神
调查中笔者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大部分人认为可以找到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部分同学认为宗教可以保佑人平安;还有部分同学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或对现实不满时,又回到宗教那里寻求精神安慰。归根结底,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是基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而在情绪上表现出来的对神灵的依赖感、敬畏感和发自内心的服从等感情。那怎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勇敢面对现实,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屈服,知难而上,而不是躲进宗教的避风港里寻求安慰,一种畏世的态度。笔者认为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努力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抵制宗教对自己的消极影响,树立科学观念。科学知识已经证明了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必然经过生老病死,衰老、疾病和死亡是自然的生命规律,按照科学的医疗方法和健康的心里疗法去与疾病作斗争,根本不是像宗教思想所宣扬的通过祈祷就能治病,也不是迷信邪说所宣扬的依靠打坐、咒符、禁忌就可以转危为安[4]。学生应自觉培养科学精神,注重培养探索真理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通过对科学的追求、历练,坚定无神论观念,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5]。
[1]马凤强,等.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
[2]占建青.宗教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1).
[3]王康.大学生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9,(15).
[4]邓文科,邢海燕,马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与思考——西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J].民族研究,2002,(2).
[5]汪士华,陈真亮.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9,(8).
(责任编辑:朱 岚)
G641
A
1001-7836(2010)08-0039-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8.016
2010-03-18
马丽萍 (1980-),女,山东高密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