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导学—探究—质疑”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0-08-31 03:58刘大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7期
关键词:质疑导学新课标

刘大超

【摘 要】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革新的时期,其直接反映就在于课堂教学的变革。“导学—探究—质疑”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直接适应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的要求。如何有效利用该模式,是我们在实践中应该不断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导学 探究 质疑 教学模式

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下面就以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变革为例,阐述一下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期使变革寻找到更有效的突破口。

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

从宏观来看,任何一个时代,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都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所需的知识、以及比知识更为高级和重要的智慧,而这个智慧一方面要延续以前时代的某种习惯,另一方面又带有新时代的特征。新课标的颁布,对语文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质的发展。从微观来看,高、初中新课程,可以从四层面去对比。第一个层面,就是从知识层面上对比;第二个层面,学习方法方法上对比;第三个层面,就是思维层面;第四个层面,科学探究对高初中能力要求的层面。在每个层面的对比上,高中比初中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探索一种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衔接初、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二、“导学—探究—质疑”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导学—探究—质疑”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语文导学提纲,做到课前把握学习重点,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在探究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质疑思维主导下,获得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知识、实践和感悟,是学习的三个层次。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只侧重知识的传递;新课堂教学模式侧重感悟方式,上下统合,三个层次协同学习。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无论是工作、生活的环境,还是未来的阅读材料,以传输知识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学生驾驭极大的信息量,无法跨越更广泛的领域,无法快速甄别信息,无法解读新的文本。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对自己和他人都有高度的了悟,以保证终生目标的“达成”、合作的效率、以及对文本的创造性解读,这些智慧和能力是无法通过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获得的。而“导学—探究—质疑”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感悟中思考并利用知识,并最终实现知识的创新。

三、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践

1.导学机制的生成

导学机制的生成,主要在于导学提纲的编制。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导学提纲的研制是很讲究的。现在每所学校基本上都有每周一次的备课组集体备课,利用集体备课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导学提纲的编制及人员安排。集体备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导学提纲的编制:

(1)备课组长收集上一周导学提纲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教学提纲。主要是针对导学提纲的选材是否有趣味性,能否真正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问题设置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等等。从大方向到小问题都进行研究,以期导学提纲能真正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真正成为老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2)探讨下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体备教材、教法,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以便于导学提纲能够抓住教材重难点,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材料及问题的有效设置。

(3)研制导学提纲。大家通过讨论,针对不同文体,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确定导学提纲的组成部分及内容。集体收集材料,组织内容编排,最终形成提纲。导学提纲编制的一般原则是:趣味性、知识性、预设性、检测性、探究性。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预习思考、基础检测、拓展探究几个部分,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做机动调整。

2.探究契机的把握及效果检测机制的确立

所有知识、方法、概念、规律等,都会有值得探究的地方,语文课堂探究的契机把握最显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的效果。所有探究都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产生疑惑的基础上的。探究契机其实就是当学生出现疑问时,课堂就是学生展示问题,教师引导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所有的问题预设,以及重难点的确立都应该建立在充分掌握学情和把握知识的关键点上。导学问题的反馈、学生自己思考产生的疑惑、教师需要强调的重难点都是探究的主体。所以,契机的出现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的反应和教师教学要点的变化自然显现的。探究的方式有很多种,学生自学中的自我钻研,结合资料或课本解读,同学之间的讨论,聆听教师的讲解,等等。要检测一节课的探究效果,关键在于学生生成问题的多少,探究程度的深浅,学生能力提高多少,知识掌握多少。真正的课堂探究应该是充满激情和热烈的讨论氛围,师生互动合理,学生收获丰富。通过学生发言的踊跃性、问题解答的深入性和创造性,可以检测整节课的探究效果,并发现学生思维上的亮点和认识误区,为教师的引导、评价做好准备。

探究问题的预设,将对老师的个人的知识储备提出挑战,探究的组织和引导,将凸显现教师的驾驭能力。课堂上,教师要随机应变,让探究既不流于形式,又不难度过大,让探究真正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对课堂探究效果的主动检测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3.质疑的界定和培养学生思维力的目标

所谓质疑,从狭义上说就是学生提出疑问,以求解决。广义上的质疑,是指在对原有问题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内在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并由此引发的学生对知识的创造性使用上引出疑问,从而创造知识。而后者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即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拓展知识,使学生在未来面对陌生问题时,能够依靠自己的思考最终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课堂上必须注重学生思维力的培养,让学生做一个能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真正主体。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思维力培养的问题要具体化,细致化。为了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导学提纲上要有明确的方法陈述或问题设置,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班级的教学实际,把延伸拓展性问题明确到教案,并在教学反思中進行效果跟踪检测。

(2)课堂拒绝讲死知识、传授死方法。针对一些有技巧性的知识点,教师一定要注意点拨方式,积极利用契机,培养学生。一定要有耐心,给学生一思考的时间。不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一定要有实效。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3)组内磨课,提高老师课堂设问和引导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设问和引导有直接关系。教师带的班级数也不少,一定不能在所有班级所讲内容、教授过程完全一致,应该要求自己一节要比一节有所进步,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新教材改革和新课标,为我们老师磨课提出了必然的要求。我们只有在磨课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悟新课标的内涵。

(4)检测到位,汇总学生质疑的问题,积极寻找能力开发的盲点。对于预设问题,能否实现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必须及时通过一定方式和方法进行反馈,并以此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的课堂教学需要达成对个性问题及思维方式的深度认识,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能够不断促进教师自身各方面能力的进步。正如孔子所言的“教学相长”。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师生之间的对话才能取得实效。寻找适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就能实现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质疑导学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我是小导游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