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焱 王成全 仇英华 冯雪影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炎症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本研究试图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术后sICAM-1、Hs-CRP的变化规律来探讨在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炎症反应参与的程度,以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变化趋势。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庆龙南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期间,68例支架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病变血管造影结果,将支架置入患者分两组,同一个患者具有两种病变者,以最重病变为分组标准。其中A型病变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平均(59.15±10.80)岁;B型病变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平均(60.50±12.25)岁;另选取造影正常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8.35±9.50)岁。均符合WHO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诊断标准。各组患者均除外近期合并感染性疾病如肺部感染、肝胆道感染、高热、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等。
1.2 方法
1.2.1 血清标本采集 本实验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第1天采集肘静脉血4 ml,室温下静置30 min后置于离心管中离心(3000r/min),分离血清,放入安培道格管中,所有血清统一编号,保存于-70℃冰箱,择期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各项指标均统一标准,一批完成检测。
1.2.2 实验方法 sICAM-1、Hs-CRP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s)
项目 A型病变组(n=34) B型病变组(n=34) 对照组(n=20)年龄(岁)59.15±10.80 60.50±12.25 58.35±9.50性别(男/女) 24/10 25/9 14/6高血压(例) 11 15 9糖尿病(例) 9 12 6吸 烟(例) 12 11 8 LCL-C(mmol/l) 2.72±0.45 2.78±0.55 2.50±0.74 LVEF(%)60.10±10.25 56.87±10.97 60.70±11.86
从上表对其基本资料比较后发现三组患者性别、糖尿及高血压、吸烟患病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LVEF、LDL-C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sICAM-1、Hs-CRP的变化(见表2、3)。
表2 sICAM-1介入治疗前后变化情况(x ± s,ng/ml)
表3 表3 Hs-CRP介入治疗前后变化情况(x ± s,mg/ml)
2.3 介入治疗后sICAM-1浓度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495,P<0.01。心脏介入治疗支架术后随着sICAM-1浓度增加Hs-CRP浓度也在增加。介入治疗后sICAM-1浓度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性。
2.4 分析 术前1天,不同类型冠心病sICAM-1、Hs-CRP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介入术后1天sICAM-1、Hs-CRP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介入治疗后sICAM-1浓度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性。说明支架术后炎症反应的状态不仅与术前冠脉病变基础状态有关,更与介入干预过程密切相关。B型病变组变化较A型病变组变化明显。
冠心病(CHD)是血管壁的一个慢性炎症,是对血管壁受到损害的反应和修复过程。循环中的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通常会升高,是易损斑块炎症反应的标志,可以预测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再血管化后患者的未来危险性[1]。不同患者的炎症过程可能有着内在的差异。以多项炎症血清学指标联合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脂水平进行检测或许能更有效地检测斑块的稳定性,预测急性心血管事件。sICAM-1是较有潜力且研究较多的一种炎性标志物。随着血浆sICAM-1水平逐步升高,发生远期冠脉意外的危险性也升高。Xie等[2]研究发现sICAM-1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成功再灌注后的AMI其指标下降。在美国内科医师健康研究中,sICAM-I基线浓度升高和将来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他们得出结论:sICAM-I对将来发生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这种预测的程度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这种时间依赖作用提示sICAM-1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发挥作用。支架术后炎症反应的状态不仅与术前冠脉病变基础状态有关,更与介入干预过程密切相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斑块在受到挤压后释放出炎症因子,另一方面对人体以及生物体来说,支架植入作为异物必然会引起炎症反应,特别是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时挤压斑块使得斑块破裂,支架损伤血管中膜层后,诱发了炎症反应,急性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决定于动脉基质和血管损伤的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故术前、术后均应加强抗炎、抗血小板治疗的必要性。
[1]Ridker PM,Stampfer MJ,Rifai N.Novel risk factors for systemic atherosclerosis:a comparison of C-reactive protein.fibrinogen.homocysteine.lipoprotein(a).and standard cholesterol screening as predictors of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JAMA,2001,285:2481-2485.
[2]Xie Y,Zhou T,Shen W,et al.Soluble cell adhension molecul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Chin Med(Engl)J,2000;113: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