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波,李雪莉
(1.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8;2.黑龙江电力职工大学,哈尔滨 15003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周海波1,李雪莉2
(1.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8;2.黑龙江电力职工大学,哈尔滨 150030)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思想中的核心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这一契合点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从社会学层面、本体论层面、目标层面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进行简要剖析,以此为基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刻剖析。
人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研读马克思主义文本,贯穿马克思主义学说始终的线索就是人的问题,不论是理想的人,还是现实的人,它的最终目标都是寻求人的解放和自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从人类产生起,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便是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促进人自身完善和幸福,最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价值取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人的本质”研究的终极目标相一致。因此,从这一维度进行探索与思考,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人类存在的现实乃至历史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发他们的唯物史观时便强调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将有生命的个人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个人作为有生命的肉体存在,首先需要吃、穿、住等等,这就需要进行生产活动来满足这种生存需求。而一旦进行生产活动,人与人便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特定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并产生与此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系统和运行机制。……”[2]从社会学层面上看,人一旦进行生产活动,便与他人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他就不再是孤立的个人存在,而是必然要受到他所处的现实关系的制约,因此,马克思将人的社会本质界定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简言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的条件下,从事创造性生产劳动的,能动地表现、实现和确证其独特个性,并满足其需要及不断发展的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现实的人。由此出发,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个性化和社会化内在统一的现实的人。保持教育对象双重属性之间的适当张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体现个性化教育特色又要强调社会化的教育与引导,如果一个社会只允许思想政治教育的人作为社会化的存在,而扼杀其个性化的发展,那么这个社会就可能变得沉闷单调、无生机和活力,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如果一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人的个性化而忽视人的社会化,那么这个社会将可能失去稳定和凝聚力,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失范和动乱的危险。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僵硬的思辨教条,而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深切关怀。在一些僵化的、无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割裂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脱离了积极的文化内容,使教育变为纯粹的形式。对现实中的人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深切关怀,才能真正取得教育的实效。这种关怀能够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产生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和理解,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这种体验,要远远比获得一些具体的结论性的所谓知识要重要得多。正如伽达默尔所言:“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他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的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以这种方式成为体验的东西,在艺术表现里就完全获得一种新的存在状态。”[3]
马克思不仅在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的现实本质作了说明,而且也从哲学本体论意义上对人的本质特性作了阐释。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人的类本质界定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如果说“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还只是人的一种抽象本性,那么它的实现和确证方式便是人自身的实践。人的实践从一开始就具有双重意义和特性:一方面,它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实现和确证;而另一方面,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特性则又不断展开和丰富,把人的实践发展导向新的发展阶段。从这一意义上讲,实践是人的本质规定,人凭借着实践的超越本性不断扬弃对象和自身的规定性,从而在不断超越自在世界的同时,也不断重构人类世界和自己的本质。人的这一本质规定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坐标。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是教育者,而是受教育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充分重视,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被忽视,这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命令主义、强制压服和单向注入,受教育者成为没有独立、没有自主、缺乏创造性的教育客体,人被降到机械物的水平,严重地挫伤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模式化和标准化之中,极大地弱化了教育的效果。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不是外部模塑,而是自我建构。所谓“自主建构”,是指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由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对象基于自身思想基础和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地选择、接受教育的影响,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教育只是提高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因,自我教育则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因,只有将“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单向度的消极客体,而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历史主体。在现代社会中,狭隘的社会分工,失控的科学技术,只会造就越来越多的单一技能的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只会带来更多的空虚的抽象的甚至丧失人性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以人为实践对象或工作对象的,是一项专门培养人的主体性、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不断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并能不断超越现实世界和现存自我的真正的历史主体,推动人们利用既有的一切,自主地、全面地、持续地改造和发展现存的世界、现存的社会和现存的自我,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由于实践的生成性,人成为一种未完成意义上的生成性存在,人“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异的绝对运动之中”[4]。人总是走在途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塑造和自我创造。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的存在必然更加完善,人的生存和发展境界必然不断提升,人必然不断占有自己的本质,逐步从偶然的个性走向自由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育个性和谐丰富、全面发展的新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要把人都塑造成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而是要培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现代公民,他们不仅能够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具有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相一致的思想品德,而且能够以其自身独特的个性变革社会、改造环境,成为自由、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体。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4.
[2]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6.
[3][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上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7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6卷 (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6.
The Theory about Human Nature ofMarxism:A Great Inspiratio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 ork
ZHOU Hai-bo1,L IXue-li2
(1.Heilongjiang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areer College,Harbin 150088,China; 2.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Staff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s the core ofMarxis m and the problem of people is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o apparently,the above two correspond to each other.Now this paper aims at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heory about human nature ofMarxis m from the sociological,ontological,and goal angles.Meanwhile based on thispoin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will be approached profoundly.
human na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spiration
A811.6;D64
A
1001-7836(2010)06-0001-02
(责任编辑:孙大力)
2010-03-24
周海波 (1980-),女,黑龙江肇州人,讲师,哲学硕士,从事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雪莉 (196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