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安徽 蒙城 233500)
从英语绝句到汉语绝句
—— 以《鲁拜集》汉译为例
王虹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安徽 蒙城 233500)
著名的“奥马尔诗节”是英语诗歌中四行诗节的变体,它每首四行,独立成诗,具有独特的韵律,这与汉语绝句的特点基本相同。通过汉译例证,认为《鲁拜集》最好的翻译形式就是从绝句到绝句,即把两种具有相似的外部节奏形式的诗歌语言进行基本对等的翻译,从而更好地保留“奥马尔诗节”这种英语绝句的外在节奏和形式美。
绝句;韵律;节奏;鲁拜集;平仄
《鲁拜集》是古波斯(伊朗)诗人奥马尔·海亚姆 (Omar khayyám,1048—1122),又译莪默·伽叶默的诗歌总集。奥马尔·海亚姆是古波斯诗人、天文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其作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尔德(Edward FitzGerald)将其诗译成英文,海亚姆和他的诗歌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译本已再版139次,各国喜好者也争相把它翻译成自己国家的语言。仅就中国而言,1912年起至2001年,翻译过《鲁拜集》的中国文人,计有胡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伍蠡甫、黄克孙、李霁野、黄杲昕、陈次震、张鸿年、傅一勤、屠岸、辜正坤等数十人之多,而《鲁拜集》的汉语翻译著作,粗略估算,也计有三十余本。在所有的译本中,多数为自由体译本,如郭沫若、张鸿年、屠岸、黄杲昕等的译本,而黄克孙、李霁野、傅一勤、辜正坤等则采用了中国绝句体翻译。笔者认为,汉语绝句和英语绝句虽然从语言上来说,一是象形文字,一为拼音文字,似乎无法相提并论,但从汉语绝句和英语绝句的的外部韵律(节奏)来看,无论是象形文字还是拼音文字,都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也就有了很多形式上的相通之处。从绝句到绝句,应该是《鲁拜集》最好的翻译方式。
一
英语诗歌里的“绝句”主要是指19世纪中叶,英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尔德 (Edward FitzGerald,1809—1883)翻译的《鲁拜集》(Rubáiyát of Omar Khayyám)的诗歌形式。“鲁拜”,又译“柔巴依”,波斯语译音,意指“绝句”、“四行诗”。其基本特征:每首四行,独立成诗,具有独特的韵律,即每行十一音节,重弱读音节抑扬交替,一二四行押尾韵,第三行孤韵,或四行全部押尾韵,类似于中国的绝句,颇有抑扬顿挫之音乐美。这是一种传统的波斯古典诗歌形式,短小精悍,易诵易记,起伏有致,精巧绝伦,非常适合表达诗人瞬间的思想情感,每首诗歌都有着绝佳的审美意境。聆听古波斯语的《鲁拜集》(Rubáiyát of Omar Khayyám)朗读,那种字词语句间美妙的韵律,如天籁之音,让人回味无穷。英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尔德将其诗译成英文,极忠实地将波斯文的鲁拜体移植到了英语里,即在符合英语诗歌韵律节奏要求的基础之上(比如满足英语诗歌韵律meter,节奏rhythm,音步foot,抑扬格iambic等要求),保留了原诗的古典韵律格式,将其成功的变成了一组美妙绝伦的英语古典诗歌,让《鲁拜集》和海亚姆被世界人广泛接受和喜爱,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学遗产。同时,也为英语诗歌大家族里增加了非常重要的一员—— 英语四行诗节中著名的“奥马尔诗节”。[1]49
“鲁拜”是英语ruba’i(不是rubai)的音译,而ruba’i来自波斯的roba’i,指的是一种诗行等长而一、二、四行押韵的四行诗。以“鲁拜”为名起于郭沫若的汉语白话体(自由体)翻译。“柔巴依”(roba’i)是格律诗,每行十二字五顿,第一、二、四行押韵,反映了原作格律。在维吾尔语中,有一种同波斯roba’i一脉相传的传统格律诗,其现成的汉译就叫“柔巴依”[2]。由于郭沫若先生所译《鲁拜集》在中国影响甚大,所以,现在不论是格律诗翻译还是白话体翻译,均把海亚姆的四行绝句统称为《鲁拜集》。
汉语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有一定的平仄粘对规则,一般双数句押平声韵(少数押仄声韵),一联内平仄相对,二联间平仄相粘;时而交叉,时而平行;音韵优美,节奏鲜明;形式齐整,回环不绝。汉语绝句的发展是从古绝到律绝发展的过程。古绝,不讲究严格的格律约束,但也讲究同句内的抑扬顿挫,平仄相谐和交替,二四字异声,音步停顿等;律绝是在格律诗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有严格的韵律要求,比如同句内的平仄交替相谐和两句间的平仄相对、字词对仗以及粘对、拗救等。这是唐以后的绝句概念。在此以前,四句的五、七言诗早有称为绝句的。不管是五言绝句或是七言绝句,它们都是五、七言古诗的一种,与五、七言诗均有嫡亲的血缘关系,然就其体格而言,古代民间歌谣则无疑是它们共同的历史源头。
然而,这种古代民间歌谣据传来自古波斯,或西亚地区。从外部节奏上来说,中国的汉语绝句也与古波斯的诗歌唱和有着极为强烈的相通之处。作为《鲁拜集》的翻译格式,可以根据情况分别采用古绝和律绝两种形式,而鉴于《鲁拜集》原作在韵律上的特点,我们所采用的翻译形式多以古绝为主。古绝,相对于律绝,在格律要求上更加自由一些,但其形式以及同句间的音乐美、句末的押韵形式则与《鲁拜集》原诗及英译诗非常的相似,即每首四行同长,五音步,一二四句押尾韵,第三句孤韵,少数四行皆韵,同句间讲究抑扬韵律和节奏的谐调,而两句间不讲究工稳的对仗和抑扬相对等。
二
我们认为,不管是“鲁拜”还是“柔巴依”,都应该是绝句,翻译成汉语的诗歌形式,最好的方法是严格的按照原诗韵律格式和形式翻译,不仅仅可以译出原作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境,还能译出原作的形式和风格,以及韵律美。用中国传统绝句形式翻译《鲁拜集》,表明新世纪英语诗歌的汉语翻译的最高发展,那就是形与意的完全协调和统一,即译《鲁拜集》,要译出原作品的内在韵律和风格,还要译出原作品的外在韵律和风格。菲氏英文翻译虽然在一定的形与意上与原文有所出入,但总体而言,还是颇为忠实原文的,更何况菲氏译文在思想上与原作品的贴近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道,是相通的。这里的道,指的是中国道家文化里的道,菲氏之《鲁拜集》的翻译,译出了原文对于宇宙和人的存在的探索与思考,对于生命的终极询问,对于现世的矛盾与思索,对于虚无和虚静状态的修炼与追求等,这些都与中国道家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和异曲同工之妙,可见,道,或哲学,不分国界,不分人种,在海亚姆的哲学思考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庄子的影子,而在菲氏的诗歌语言里,我们又能看见11世纪海亚姆迫己任性、狂放不羁的灵魂。基于此,我们现在所探讨的《鲁拜集》的汉语翻译,肯定要建立在菲氏英语翻译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菲氏英语译文是我们研究《鲁拜集》汉语翻译的基础。因此,用汉语绝句翻译《鲁拜集》,是形式与内容上的双重要求。在符合原诗歌内容和意义的基础之上,《鲁拜集》的汉语翻译更重视其外在的节奏韵律和结构形式,亦即“以绝句译绝句”,是我们最终要探究的课题。
中国的绝句多以七言和五言为主,因此,《鲁拜集》被翻译成中国人喜闻乐见的绝句形式,在字数或诗句长短上,有些屈就,也就是说,长句变成了短句,音节相应减少,五音步变成了三音步或四音步,这是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音和结构形式所决定的,无法达到完全的形式对等。当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柔巴依”更加符合原诗的格律,比如每句十二字,共有五顿,和原诗的十一音节、五音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那不符合汉语的绝句形式,想把世界瑰宝《鲁拜集》成功的入乡随俗,只有把它翻译成中国绝句的典型形式,才能被中国人更好的接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广为传诵。拿《鲁拜集》部分诗歌为例,笔者试用白话体翻译如下:
When You and I behind the Veil are past,
Oh but the long long while the World shall last
Which of our Coming and Departure heeds
As much as Ocean of a pebble-cast.
当来世的你我俱为消失,
这世界还会漫长的维持。
你我的来去,被人忽视,
正如汪洋的波涛,
抛弃在沙滩的石子。
And that inverted Bowl we call The Sky,
Where under crawling coop’t we live and die,
Lift not thy hands to it for help -- for It
Rolls impotently on as Thou or I.
我们把这倒置的碗叫做“天”,
被囚的我们爬行着苟延残喘。
不要举手向天祈求任何救援,
它如你我疲弱乏力向前滚翻。
With them the Seed of Wisdom did I sow,
And with my own hand labour’d it to grow:
And this was all the Harvest that I reap’d -
“I came like Water and like Wind I go.”
我播下智慧之种,
又努力使它葱茏。
却丰收不过如斯——
“但若来如流水,
必将去似轻风。”
Oh,come with old Khayyam,and leave the Wise
To talk;one thing is certain,that Life flies;
One thing is certain,and the Rest is Lies;
The Flower that once has blown forever dies.
啊,来和古老的伽叶默一起,
留下智者们空自唏嘘。
天底下只有一个真理,
其余全是欺人和自欺。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
那曾经绚烂的花朵,终将永远的去死。
Yesterday This Day’s Madness did prepare;
To-morrow’s Silence,Triumph,or Despair:
Drink!for you know not whence you came,nor why: Drink!for you know not why you go,nor where.
昨日把今天的疯狂酝酿,
还有明天的沉默、辉煌与绝望。
来,喝酒!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来,
和你来的理由。
来,喝酒!你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走,
和你走的尽头。
综观以上翻译,从形式上来说,完全的自由,因着内容上的传情达意,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任意发挥和创造,只要符合原文主旨和意境,仍然不失为较好的翻译作品。但从格式上来说,译作上已经看不出原文的形式美和韵律特点,比如原来的大约等长的四行,变成了不等长的五行,甚至是六行,原来的音步很有规律,译作的音步却显得非常的随意和混乱,原来的押韵形式虽然基本保持,但由于行数变了,四行的一韵到底和一二四行同韵也失去了整齐划一的感觉,更加遗憾的是,虽然译作基本能符合原文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境,但其作品却不能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诵,以
Rubáiyát of Omar Khayyám第七首为例:
Come,/fill the/Cup,and/in the Fire/of Spring/
The Winter/Garment/of Re/pentance/fling/:
The Bird/of Time/has but/a little/way/
To fly/--and Lo!/the Bird/is on/the Wing/.笔者以古绝形式试译如下:
斟满/此杯/春意/浓/,冬装/扔去/万事/空/。
时鸟/欲还/疑/无路/,良辰/美景/须/从容/。
以五绝(五言律绝)形式意译如下:
春归/紫燕/翔/,行乐/趁/韶光/。
抛却/烦心/事/,开怀/共举/觞/。
英语诗歌的韵律形式,多是五步抑扬格(iambic pentermeter),菲氏所译“鲁拜”体也不例外,即同行内轻重读音节交替互换,并有实词重读(stressed),虚词弱读(unstressed)之讲究,这样就出现了抑扬顿挫的韵律美,象打拍子,有高有低,起伏有致,形成了一定的节奏模式(rhythm),一个弱读音节和一个重读音节共同组成一个音步(foot),几个音步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美妙的诗句,从而有了英语诗歌的韵律(meters),这样的节奏美感是英语诗歌的典型特色。汉语古诗也是如此,特别是格律诗,同句内有一定的平仄交替,也有一定的停顿,它的讲究是按照汉字的四声决定的,汉字四声分别为平上去入,也就是所谓的平仄讲究。一般诗歌同句内平声字与仄声字要交替使用,类似于英语诗歌的抑扬韵律,也就是轻重读,同时,一个完整的词汇组合要有停顿,类似于英语里的轻重读音节组合而成的音步。这样,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就有了相似的韵律美,也叫节奏美,或是音乐美。如前文所划分的音节(用“/”符号表示),英语“鲁拜体”格式一般是五音步,抑扬格,韵脚一二四押韵,汉语翻译的七言古绝则是四音步,二四字异声,平仄交替 (多在音步落脚处,即第二四七字上,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比如“斟满”的“满”为仄声,“此杯”的“杯”就为平声,“春意浓”分别为平仄平,“冬装”的“装”为平声,“扔去”的“去”却为仄声,“万事空”为仄仄平;“时鸟”的“鸟”字为仄声,“欲还”的“还”字则为平声,“疑无路”为平平仄,“良辰”的“辰”字为平声,“美景”的“景”字则为仄声,“须从容”则为平平平。除了最后三个字没有严格的按照格律诗的要求以外,其余均符合格律诗的平仄交替相谐和相对原则。至于“五绝”的翻译就更是严格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了。这样翻译好处在于,把一首古老的波斯诗歌完全的入乡随俗,变成了中国地道的绝句,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并便于传诵和记忆。笔者试着把《鲁拜集》其余部分作品用中国古绝或律绝的形式翻译如下:
五绝·鲁拜集第十八首
寂寂帝王坟,蔷薇溢馥芬。
红花凝碧血,直似美人魂。
七绝·鲁拜集第十六首
富贵荣华俗人梦,追名逐利世喧嚣。
百年撒手人寰去,恰似雪花荒漠消。
古绝·鲁拜集第十二首
粗茶淡酒又何妨,乐向林间觅新章。
但得佳人常相伴,清歌一曲至天堂。
古绝·鲁拜集第16(Talbot译本)
再饮一杯须得意,伊人吻落天堂弃。
暂将桃面比美酒,心如乱发终难理。
古绝·鲁拜集第37首
斟满此杯休多言,时光飞逝枉自怜。
伤嗟明朝与去日,不如行乐趁当前。
古绝·鲁拜集第32首
有门无钥实难进,纱幔轻拂目逡巡。
似闻窃窃私语声,刹那静寂无所云。
古绝·鲁拜集第36首
市集一处风沙漫,陶匠劲捶湿泥团。
泥团嗫嚅发轻音,求求兄弟轻一点。
古绝·鲁拜集第35首
此瓮闷闷递弦音,疑为美人乐操琴。
瓮沿冰冷轻触沾,多少温情留旧痕。
古绝·鲁拜集二十六首
今朝有酒今朝醉,他日沦落尘与灰。
尘灰埋尽你我骨,再欲歌酒实难为。
古绝·鲁拜集二十七首
未雨绸缪,庸人自扰。
高塔真言,皆为徒劳。
总之,以汉语绝句翻译《鲁拜集》,应该是《鲁拜集》最好的翻译方式。译诗的美,必须体现汉语的美,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外语的美。优秀的译作是一种再创造的工作,是一种美的转化和传递。
[1]聂珍钊.英语诗歌形式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赛福鼎.十首“柔巴依”[J].诗刊,1984(4).
H315.9
A
1003-2134(2010)03-0119-04
2010-04-23
王虹(1968-),女,安徽蒙城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
责任编校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