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吉,戴嘉佳
(湖南商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南 长沙410205)
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戴 吉,戴嘉佳
(湖南商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南 长沙410205)
为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地方性商科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应结合社会需求,围绕商科人才核心心理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构建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已经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其领域将从只为具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扩展到面向全体学生,其内容将从心理适应教育转变为心理潜能的教育。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调适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地方性商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应对各种挑战和处理心理压力的能力,已成为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就建立地方性商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一)地方性商科院校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性商科院校具有地方性和商科性两个特征,其目标定位在服务区域经济[1],专业设置主要以与商业管理直接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为主,如经济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会计、金融学等专业。与传统的教学型和科研型高校不同的是,地方商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从事某类专业工作的一般技能和从事有关岗位的核心技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要求其具有良好的人格、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组织管理和人际协调能力。[2]
(二)地方性商科院校人才心理素质要求
对于地方性商科类人才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不同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唐未兵将“创新性”作为地方性商科院校人才的首要心理素质,认为应该培养学生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企业经营实践中所需要的发现问题、捕捉商机、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提升业绩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3]纪宝成特别强调商科类人才应该人格健全和具有主观幸福感,认为未来的商人应是高雅精明的“儒商”,包括人品的高尚、人性的发展、人格的健全和个人生活的充盈、幸福。[4]周晓三认为商科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商科大学生善交往、能适应、会创新,具有全球和国际观念,应该在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素质方面下工夫,真正实现身心和谐。[5]向秀英认为,全球化的经济运作形态凸现出明显的人格化特征:独立的自由个性、公平的竞争能力、高度的道德自律;呼唤着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自主创业意识和胆识的人才。[6]可见,商科类人才核心心理素质应包括健全的人格,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等。
地方商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其他类型高校基本一致,但由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领域的不同,地方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手段应有其自身特点。我们知道,社会对于商科类学生心理素质要求有其特殊性,例如,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求具备较好人际协调能力,有良好的心态,不墨守成规等。当前虽然大多地方商科院校都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内容缺乏侧重点,基本围绕心理疾病预防和普遍意义上心理素质提升;形式没有突破,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专家讲座、个别咨询、团体训练等,整体构架同质化较为明显。此外,与其他高校一样还存在着重心理问题诊治,轻预防引导;重知识本位,轻身心提高;重绩效评定,轻理解等现象。[7]可以说,适合商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构建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围绕商科人才核心心理素质,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内容、形式等方面着手,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完善。
(一)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
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大学生心育的主要工作部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防治心理疾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当前推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大背景下,心育中心应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与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各院系协同开展工作,形成合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同时按照“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要求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梯队,以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心育中心专兼职老师为主,同时将辅导员和专业任课教师纳入其中,通过专业优势互补,建立一支既懂商科专业又懂心理学知识,既能从专业角度教育学生又能从心理角度培养学生的队伍,从不同层面、角度、渠道开展工作,打造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多元化组合的工作体系。
(二)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围绕商科人才核心心理素质来确定,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预防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健全人格塑造,注重人际交往、创新等实际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学生的良好心态。
1.加强人格塑造
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才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8],因此,要注重培养地方性商科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过于追求个人利益的品行,帮助其塑造意志品质、加强自我监控能力,成为目光远大、恪守诚信,具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合格大学生。[9]将人格塑造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自我价值观念和个人特质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当前社会对商科类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为标准,主动积极地塑造健全人格。
2.打造良好心态
地方性商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往往直接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需要接触形形色色的社会人,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了挑战和压力,既需要良好的专业素质,亦不可缺少良好的心态。因此,在大学阶段,就应通过课堂教学和发展性个别咨询等,向他们传授疏导压力、对抗挫折、调节心理平衡的知识和方法,帮忙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值得注意的是,还应多给学生提供体验和感受的机会,通过团体训练、情境模拟等形式,促进其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并迁移到实际情境中,转化为维护自身良好心态的真正能力。
3.增强实际能力
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应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方面有所侧重,并结合学生就业倾向和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增强实际能力。例如,不同工作领域的人际交往模式各有特点,营销工作需要与公众和陌生人打交道,要求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人际信任;而管理岗位需要具备较强的共情能力和较高的沟通技巧。因此,有必要开展人际交往模拟情境训练,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不同类型的人际交往技巧。又如,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属于认知心理学领域,虽然认知能力训练内容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普遍较少涉及,但商科院校完全可以灵活地引入认知能力训练,将其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内容。
(三)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个别咨询、团体训练、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地方性商科院校应在做好个别咨询、危机干预的基础上,以课程教学、团体训练、素质拓展等活动为主要手段,适时引入企业培训方式,形成了课内课外、教育辅导、预防干预紧密结合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1.重视普及教育
构建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该以课程教学、团体训练、素质拓展等活动为主要手段,抓好面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商科类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针对各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开设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和人文素质选修课,如《商业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等,形成以打造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同时,开展主题鲜明的团体训练,给学生提供各类模拟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开展大学生涯设计活动有助于学生尽早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发展;专业老师积极参与与指导,更能促使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实际能力培养。
2.抓好个体教育
地方性商科院校在做好普及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抓好以防治为主的个体教育,通过新生心理普查和回访、个别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形式,为各种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支持、矫正、治疗,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个体教育有助于心理障碍学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重新回到身心健康的发展之路上,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面对未来。
3.引入企业培训形式
商科类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是各大中企业。企业往往会根据本企业文化和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培训,促使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和适应工作岗位。企业培训的形式和内容相对比较成熟、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已经成为企业培养储备人才、提升职业素质的重要一环,其培训形式尤其值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借鉴。企业培训的形式丰富,如参与性很强的讨论法、着重于提高实际能力的案例法、模拟真实的情境的行为模仿法、锻炼意志力和团队精神的素质拓展训练[10],培训过程中还穿插了自由讨论、互相提问、主题辩论、命题演讲,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听、学、看、做、想结合起来,使参训者懂理论、会操作、能变通。虽然某些培训形式在高校的团体训练中也常用到,但是企业培训设计得更为细致、运用得更为灵活,例如,讨论法就细分为集体讨论法,小组讨论法和对立讨论法。因此,引入企业培训形式将促使商科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接轨,与时俱进,更有利于培养面对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要结合社会需求,围绕商科人才核心心理素质进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提高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当然,地方性商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仅作了粗浅的讨论,期望抛砖引玉,对后来者有所启发。
[1]欧阳峣.刍议地方性商科院校的办学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5, (12):29-30.
[2]唐未兵.地方商科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J].中国高教研究,2006,(20):56-57.
[3]唐未兵.地方商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J].光明日报,2006-06-15.
[4]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6,(10):1-2.
[5]周晓三.商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 (3):123-126.
[6]向秀英.地方商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思路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43):125-126.
[7]姜微微.以发展模式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33-34.
[8]赵向红,唐加俊.素质教育的核心之维:构筑大学生的健全人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22-123.
[9]安丰军,刘云山.新阶段商人健全人格养成浅析[J].商场现代化, 2007,(12)(下旬刊):180.
[10]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