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莆田学院 医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创建和谐班级新探索
陈玲
(莆田学院 医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和谐班级是和谐校园的具体表现,笔者在全面分析构建和谐班级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谐班级的内涵和特征,以建设和谐班级为目标,提出了和谐班级构建的初步框架。
和谐;班级;建设
和谐班级作为和谐校园的子系统,不仅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校园建设具有推动作用。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校园建设的思想、文化基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弘扬和谐文化必然要求。
1.创建和谐班级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就是为我们党的执政和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基础群体;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就是为我们党未来的执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培养主导群体。这关系到我们党的兴衰成败,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和谐的校园建设,具体落实到班级,延伸到和谐班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优秀思想道德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有利于学生求知成才。因此,学校乃至小到班级必须站在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创建和谐校园的极端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建设,尤其要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民本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公平正义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平等友爱意识和自律清廉意识的教育培养。
2.创建和谐班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和谐班级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的和谐程度是整个校园和谐程度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创建和谐班级对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强大的积极作用。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特殊社会组织,一是创建和谐班级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和谐思想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不竭的人力资源,加速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二是创建和谐班级可以创新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可以通过创新先进班级文化,从而以先进班级文化引领和谐校园建设;三是创建和谐班级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实的基础,稳固支撑和谐校园建设;四是创建和谐班级可以为其它单位、组织提供借鉴经验和有益的参考,有力带动和谐社会建设。
3.创建和谐班级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需要
创建和谐班级是学校稳步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谐校园要通过创建和谐班级,促进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和谐班级就是班级秩序井井有条,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进而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1.和谐班级的内涵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和谐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匹配。所谓和谐班级,主要是指班级内各子系统及其要素间的协调运转,从而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整体效应。
班体形成一般经历松散阶段,凝聚阶段,发展阶段和优化阶段。其经历了共同活动的目的不断内化,相互作用不断增强,组织结构不断牢固,班级正确舆论不断形成的过程,最终达到班集体成员头脑中有明确的集体奋斗目标。全体成员愿意为实现班级目标自觉努力奋斗,有良好的班风、班集体核心基本形成、师生关系协调的优化阶段。从班体形成过程来看,教育和管理与学生内化社会价值和集体价值之间的矛盾对立要始终保持在协调中统一的平衡状态,就要在班级管理理念中牢固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协调好班级建设中的种种因素,使班体的形成过程始终保持在和谐状态之中。
2.和谐班级的特征
和谐班级形成过程中不仅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优良的班风等基本特征,而且应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整体性。班级首先是一个社会群体。和谐班级强调的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群体,这种群体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的,整体性是和谐班级的首要特征。作为一个整体,就要求整体中各个要素之间具有高度的交叉和融合,具有一种向心力和内聚力。
第二,平等性。班级的所有成员之间,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高低尊卑之分,相互尊重、相互认同;
第三,个性化。和谐班级的“整体”并不是整齐划一、齐头并进的,而是在千差万别的个性张扬下的和谐整体。和谐班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在充满炽热情感、充满成长气息的集体中获得个性化、最优化发展。
第四,包容性。班级的所有成员个体的思想观念、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都被其他成员所接受,让个体的“异”溶于集体的“同”,以不抹杀“个性”为主要特征。同时,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地球正逐步成为一个“村”的情况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第五,开放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社会,然而作为社会这个总系统中的“细胞”之一的传统班级从它诞生以来就是封闭的,这样的班级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和谐班级以班级建设为实施载体,以满足班级学生发展需求为宗旨,开发和利用班级和社会中大量的开放性资源,从而创造快乐的、高质量的班集体生活,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努力寻求沟通与增强班级组织与学校组织、家庭、成人劳动组织以及文化组织的联系”。
1.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强化学生班级凝聚力
作为一个班集体,如何能够把个性迥异的学生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这一切都需要集体主义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当然,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也不是虚无的,它需要培养并且也是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灌输,但不能仅靠灌输,更不能靠说教。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组织集体活动。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合之后,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多种内容、多样形式的集体活动,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气氛,从而催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为了强化集体荣誉感,有时候需要将班集体置于年级或学校乃至社会的大集体中,开展班际或校际的竞赛或联谊活动,其教育效果将会更好。
2.培育先进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核心价值观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系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活力源泉,同时它也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与制约。由于班级成员多样性,所以班级文化又受到不同社会文化、其它校园文化、不同家庭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独特的内涵。因此,班级文化应该是在不同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浸染与渗透下,班级成员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因此,创建和谐班级需要以培育先进班级文化作载体,发挥班级文化教育、导向、调适、凝聚功能。
建设先进的班级文化,要坚持用大学校园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班级文化。就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来说,主要是通过班级核心价值观来实现的。班级的核心价值观是系统化了的班级文化理念,是班级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价值和原则,是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核。一旦形成,就会对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通过班级核心价值观建设,消除诸多不和谐因素,激发班级活力。因此,要突出重点,按照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交流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义工活动等不同类别,集中策划和组织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品班级文化活动,打造班级核心价值观,搭建班级文化大舞台,为班级成员的成长与培育提供丰富的文化土壤。
3.推进平等对话机制,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和谐班级是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和谐,师生平等是和谐的前提条件和保障。教师与学生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只是因社会分工不同而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民主和平等的。构建和谐班级,就要打破这种“等级”观念,推进平等对话机制。即要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努力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共处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平等对话”。平等对话的要旨是达到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消除教与学的隔阂和对立,形成共同协调的行动,从而顺利实现教育目的。“对话”同样应当成为建设和谐班级的理念和方法,变单向传递为双向互动,教师由主宰者、主讲者变为发动者、引导者,学生由观众、听众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思考者,师生在对话中相互碰撞和激活,共同探寻真理,发现知识,获得智慧。总之,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加强,老师只是协作者,是为了促进学生精神发展,积极寻求方法策略的配合群体,就此也奠定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为“和谐”创造了条件。
4.推动个性化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并不是消灭个性、排斥个性。相反,和谐的基本精神正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由于遗传、环境、社会等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构成了教育的出发点。社会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绝不是每一个人的每一方面齐头并进的发展,而是在他们客观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全面的、有层次的、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探讨学生个体发展过程的和谐。因此,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赏识教育去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对那些在体育、文艺、写作、书法、英语、计算机应用等方面有特别爱好的学生,要加以支持、鼓励和引导,为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才华提供各种途径、空间和自由,推动其自我和谐发展。
5.架设对外沟通渠道,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
和谐班级,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学生不仅仅是生活在班级里,同时也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上,而且对其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和谐班级不仅是开放的学校教育,更是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和谐班级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这样,教师在履行职责构建和谐班级时,视野要开阔些,在搞好所在班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上,要密切与兄弟班级之间、与学校之间、与家长之间以及与所在社区之间的联系,并为之架设互通的渠道,努力促成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班级与学校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促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和谐班级的构建。
[1]宋建军,吴培良.构建和谐班集体浅议[J].卫生职业教育,2006,(21): 60-61.
[2]张明娟,马昌喜.构建和谐班级措施探讨[J].科技信息,2006,(1):94.
[3]杨金廷,蒋子春.高校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