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柯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9)
浅析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李林柯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写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此,体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被挖掘出来,在体育课程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点以及国内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于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写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习内容,这就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有的地位。
2.1 三维健康观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应该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理性、较高的智商,还需要有健全的心理、良好的情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即健康是三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的内容标准中设置了心理健康学习领域,真正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还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和谐地融入体育课堂中,发掘并充分发挥体育对人独特的教育养成作用,协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运动技能、情感与身体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培养出更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2.2 体育对于增进心理健康的功能
2.2.1 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中小学学生,特别是中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竞争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2.2.2 提高智力水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像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2.2.3 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会显著增强。
2.2.4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2.5 消除疲劳
疲劳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中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2.2.6 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3.1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只有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意识到人的身体活动和身体状况对人的心理是会产生影响的,也才能意识到通过身体活动是能调节人的心理状态的。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只有这两个方面保持和谐的统一,才能真正达到健康的状态。
3.2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体育运动为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自尊和自信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手段。学生经常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提高自尊和自信,才能喜欢体育活动,才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才能表现出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3.3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产生愉快感、转移注意力、释放消极情绪等,当学生学习压力大或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如果体育活动能与其他调节情绪的方法相结合,则调节情绪的效果更好。
3.4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是磨练与考验人的意志品质的活动,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目的,不仅仅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意志品质,更主要的是将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形成的坚强意志品质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G8
A
1008-7427(2010)12-0145-01
2010-10-24
2010年12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December. 2010, 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