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霞
(中共鹤壁市委党校,河南 鹤壁 458030)
构建现代城市骨架 推动鹤壁跨越发展
石清霞
(中共鹤壁市委党校,河南 鹤壁 458030)
按照鹤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大工业,建设大城市”及“两个构建”的重大部署,从五个方面说明了鹤壁构建现代化大城市的必然性,也分析了鹤壁目前构建现代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构建现代城市骨架,必须城乡一体规划、构建现代产业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新城区、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现代产业基础;现代城市骨架;城乡一体化
(一)鹤壁市城镇化进程较快,具有构建大城市的人口规模。2008年鹤壁市总人口145万人,全市城镇人口为69.7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82%,2005年到2008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的1.7个百分点和全国的1个百分点,按照此增长速度,2020年鹤壁市城市人口将达到100多万人,城市化率达到70%,能够实现构建城市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发展目标。
(二)鹤壁市城市空间布局呈单元组合型,具有现代化大城市框架。鹤壁市城市布局,新老区相距18公里,新区南环路距淇县北环路仅10公里左右,市域空间结构形成以新城区为核心,以老城区、淇县县城、浚县县城为城市组成单元,呈“一心三星”结构,逐步远期实现鹤淇一体化的“一核双星”结构,尽快向有机联系的单元组合型大城市结构转变,此结构既可以发挥大城市的要素规模聚集作用,同时又能避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的通病。
(三)鹤壁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新老区之间新建了大白线和快速通道,鹤淇大道连接新区与淇县,城市组团之间形成了快速便捷的道路交通骨架体系。以新区南半部的城市综合功能服务区建设为重点,掀起城市建设新高潮,市体育馆、艺术中心、金融大厦、光明大厦等高档次现代服务设施正在加快建设。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并且积极探索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城市气化率达到70%,城市集中供热范围逐步扩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分级管理体制,鹤城“绿”、“亮”、“净”、“美”的城市特点越来越鲜明。
(四)鹤壁市城乡一体化工作成绩显著,为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提供前提条件。鹤壁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在同步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收入差距近三年保持在2.26:1左右,分别低于全省的3:1和全国的3.36:1,并且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9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61元),鹤壁市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覆盖,农民生活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构建现代产业基础,为建设大城市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金属镁深加工、光伏两大新兴先导产业等快速发展,宝山、金山、浚县和鹤淇产业集聚区被纳入省首批产业集聚区规划,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猛,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9%。
(一)新区集聚辐射能力较弱,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须大发展。一是新区人口少。二是产业特色还不够明显,缺乏支柱性大企业。三是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还不够迅速。四是现代城市的环境特色、建筑特色还不够突出。
(二)鹤壁市综合经济实力不强,高新技术含量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低,企业竞争力不强。在河南18个地级城市经济实力排名中,鹤壁排在第17位。高新技术含量低,鹤壁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低于濮阳(16%)、安阳(18%)、新乡(28%)。
(三)鹤壁市第三产业与城镇化的发展不同步。鹤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5年到2008年不升反降,由2005年的23%降到2008年的21.8%,按照世界发展经验,人均GDP3000美元的国家,第三产业比值应接近45%,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城市劳动力就业空间小,且传统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大。
(四)老区和两县县城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加快。一是经济实力弱。二是县域城镇化率较低。
(一)坚持城乡一体规划。一是全域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按照 “全域规划”把全市2182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全域的经济、社会、产业、土地、生态、基础设施等。二是实行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要保护乡村自然风光、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突出人与自然、生产的和谐相处,体现乡村的更美、更好。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基础。产业发展是构建城市骨架的动力,一是确立重点产业集聚区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加快我市第二产业发展。首先,合理规划产业集聚区,科学进行产业定位,突出各产业区的特色,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其次,坚持不懈抓好项目建设,着力抓好重点项目。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首先,以政策措施做保障,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服务业集群发展。其次,扩大规模、提升层次,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三是,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推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提升、改造新区建成区。一是构建现代特色的大城市。首先,突出滨水城市特色。其次,突出现代城市建筑特色。再次,突出绿色生态特色。第四,突出文化特色。二是高标准开发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区。该区集商务办公、金融保险、餐饮娱乐、商贸物流、文博会展、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骨架的血脉,一是拉大城市框架。着力抓好新区南部片区、宝山循环经济园区、职教园区、鹤淇产业带、金山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新区与各单元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按照“化简村庄、减少农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原则,主要从城中村和产业集聚区、采煤沉陷区、临城乡镇内选择部分村进行新型农民社区建设,并同步探索住房和社会保障置换、户籍、就业、就医、就学、村改居等方面的改革,要农民真正实现向城市市民的转变。
F127
A
1008-7427(2010)12-0080-01
2010-09-24
作者系中共鹤壁市委党校经济管理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