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假说分析

2010-11-02 02:40王春霞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英语水平分级学习者

王春霞

(1.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厦门大学 外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假说分析

1、2王春霞

(1.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厦门大学 外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从高职高专学生不均衡英语水平现状,依据语言输入假说理论框架,进行高职英语分级教学课改研究。结合实例,报告分级教学中分级测试、分班的实施方法,及快慢班分级教学内容等。分级教学教学效果表明输入假说对于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具积极指导意义,也说明分级教学更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有益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语言输入假说;英语分级教学;教学改革

一、分级教学现状背景

由于生源地教学水平、教育发展情况不一等原因,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为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避免陈旧单一教学模式,有必要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分级教学指导,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最佳优化效果。

二、分级教学理论依据: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

克拉申输入假说,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理论核心内容,20世纪80年代二语习得最具影响力理论之一。输入假说简述为“人类仅仅通过理解信息、接收‘可理解(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的唯一方式来习得语言”[1]2。语言习得取决于习得者是否能理解所输入的语言信息:当言语习得者能正确理解语言输入时,其语言习得就会发生;若语言习得者无法理解语言输入时,其语言习得就无法发生。“可理解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取决于无法理解(in-comprehensible)的真实语言形式,而不是所有信息。该概念之所以称为‘可理解语言输入’,是因为学习者总是不得不努力猜测无法理解的部分信息的意义,而不是完全理解整个句子”[2]53。

语言输入信息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的语言输入容易打击学习者学习热情和信心;太容易的语言输入让学习者徘徊于旧知识中,也难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假设学习者当前的英语水平为i,其学习目标应是i+1,语言输入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此时,学习者能理解大部分语言输入而取得进步。反之,如果语言输入为i+2远超学习者当前水平,或i+0低于当前水平,学习者很难获取理想学习效果。因此,在充分理解含有i+1的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按照自然习得顺序,才能从i层次过渡到i+l层次[3](1)-54。输入假说从语言学角度为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分级教学实施原则

笔者所在学院对2008级后高职高专新生实行高职英语分级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原自然班按入学时英语水平重新整合,分A(程度较好)、B(程度较差)两级分班教学。

1.分级层次依据

分级教学首先对新生进行一次分级测试(Placement Test),以确定学生英语水平,作为分级依据。分级测试试题中60%题目难度类似高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B级(PRETCO-B,简称B级,另有A级)题,30%题目难度类似A级(PRETCO-A)题,10%题目难度类似大学英语四级难度题目。其中,客观题占70%,主观题占30%。主观题考查英汉翻译、阅读(部分)、写作等技能;客观题考查阅读技能、以及语言点、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

两级分班,筛选率为50%,分级测试项目难度须保持难度值P=0.50。如果每个项目的难度都等于0.50,测验项目之间存在高度相关,会使测验分数的分布呈双峰状态,即有50%的人所有题目全都答对,另外50%的人全都答错[4]234。此时,测题方差=pq=0.5x0.5=0.25为最大。方差的大小标志着测题对于被试作答的鉴别能力。测题方差越大,它对被试作答反应的鉴别力就越大,越能区分出学习好和学习差的被试。因此,中等难度,即难度指数在0.5左右的测题鉴别力最好[5]138-9。笔者对学院2009级园林系与动科系新生分级测试随机抽取31份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数据:平均分48.11,试卷总难度值为0.49,区分度(distinction)值为0.54(区分度一般在-1到+1之间,在0.4以上表明该区分度非常优良[6]91)。依据Cronbach’s alpha公式得出的信度(reliability)为 0.77,较接近1的信度;用高低分组“分组法”[7]208检测试卷效度U=3.60,参照正态曲线的面积与纵线U0.01/2=2.58[8]209,U> U0.01/2,所以P<0.01,说明高低分组成绩差异显著。说明该测试结果较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适合作为分级教学分级依据。

2.分级实施原则

根据分级测试结果与A、B班学生比例,确定分级分数线作为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教学。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实行A(程度较好的快班,约50%)、B(程度较差的慢班,约50%)两级分班。为了便于教学管理,尽量避免大面积学生跨专业或跨系分级,争取按照学生自然班专业、系别进行分级安排。当然,分级允许弹性调整。如B班学生在分级考试中发挥失常,但有强烈意愿去A班学习,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也可以进入A班学习。相反,如个别学生在A班学习一段时间后,认为该班级教学内容已经处于个人的i+2难度水平,也可调到B班学习。

四、分级教学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上,A、B班采用相同教材《实用英语》1、2册(高校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但教材内容要适当取舍。该教材共8单元,每个单元有两篇课文。A班学生以Text A为精读材料,以Text B为泛读材料,完成整个单元练习;B班学生学习Text A及相关练习。

1.快班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输入理论,调控教师话语,引导学生进行目的语言语行为交际。教师尽量用“浸泡式”(Immersion)教学方式,让学生沉浸于英语语言环境中的英文教学,以提高学生口语、听力与英语交际能力。在非母语与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话语成为学生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起着目的语话语言语行为的示范作用,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学习。

教学内容立足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扩充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快速阅读解题技巧等内容,督促学生加强英语阅读,积累学习成就感,产生强劲学习动机。教师推荐阅读材料如《英语辅导报》、《21世纪报》,《英语学习》、《英语沙龙》、中国日报等,并摘选文章进行课堂讨论。阅读材料的选择也要基于i+1理论,生词量应控制在5%以内。教师鼓励A班学生接触目的语听力输入,如英语欧美原声电影、电视剧、歌曲等。这些真实情景媒介语言材料,语音语调清晰、语句简短、词汇量要求不高,较适合高职学生欣赏。这些动态语言输入,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实践英语听说技能。

2.慢班教学模式

鉴于B班学生英语水平,教师话语应根据i+1理论,采用保姆式(caretaker)或妈妈式(motherese)成人与小孩的语言。与正常的成人语言相比,妈妈式语言具有清晰的发音、夸张的语调、简短的句子、具体的指称,短小的后缀词[9]314等语言特征,便于B班学生理解。此外,教师传递积极反馈性话语,从情感因素引导B班学生,减少或消除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

B班教学内容,教师立足课文中的Text A,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点、语言点,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指导原则,加强听、说、读、写等技能教学。

五、分级教学效果评价

自分级教学后,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A班学生倾向于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容,更希望能在新分级班级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表现自我。分级教学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B班学生彼此英语水平接近,相互压力较少,在交互式教学中参与度也较以前高。

在过级考试,通过率也比分级教学前提高了许多。虽然新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相近,但自分级课改后,各系PRETCO-B级通过率明显提高。课改前,历年新生B级通过率一般在40%~50%之间;分级教学后,2008级、2009级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报名参加B级考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成绩在60分以上)率如下表:

表1 2007级、2008级、2009级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B级通过率情况表①

除了测试中阅读、写作等技能,学生英语口语言语行为能力也有提高:积极词汇增多,话语中出现一些四级词汇,语言也较流利、语法错误也相应减少,这些都反映出了教改的积极教学效果。

六、分级教学潜在问题

语言输入理论为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然而,“i+1”理论中1如何量化,仍是该理论的一个瓶颈,常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对教师语言水平与教学能力要求较高。分级教学也还存在教学管理、学生阶段性教学评价等潜在问题,需要相应对策予以解决,要避免分级教学负面影响,完善高职英语教学。

[1] 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2] Vivian Cook,语言学与二语习得[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1.

[4] 朱德全,宋乃庆.现代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7][8] 王孝玲.教育测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6] 张敏强.教育测量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 Carroll David.语言心理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Input Hypothesis

WANG Chun-xia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imbalance in the English aptitud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put Hypothesis, research into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has been carried out.With a specific instance, placement test, A or B class,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ans are illustrated in detail.The positive teaching effects indicate the essential influence of the Input Hypothesis upon the graded English teaching.It illuminates that graded teaching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aching thoughts of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serving to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aptitudes and skills.

Input Hypothesis;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G71

A

1008-7427(2010)12-0035-02

2010-10-08

作者系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英语水平分级学习者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分级诊疗路难行?
通道形式与英语水平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