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文化:定性•创新•传承

2010-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大别山革命红色

周 平

(黄冈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大别山红色文化:定性•创新•传承

周 平

(黄冈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形成是多元文化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其形变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而又深刻的影响。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 80周年之际,必然掀起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的新高潮。为此,在理论上,必须准确把握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性质与内涵;在实践上,必须明确具体的传承措施。

大别山红色文化;定性;创新;传承

大别山地区是革命的摇篮。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五师的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主阵地。大别山地区是红军的摇篮。这里组建了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四支红军主力,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李德生、洪学智等469位开国将领。大别山地区是块红色的土地。大别山人民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的革命精神开创了鄂豫皖革命老区30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的光辉历史。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别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代价,创造了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融合中国传统儒、释、道等主流文化、区域内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从而在大别山这一特定区域融合生成的一种具有明显地域特征”[1]的大别山红色文化。这种文化在我国后来的建设时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两大层面,而精神资源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核,是我们传承的内容实质。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必须准确把握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性质,必须促进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容创新,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传承措施。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准确定性

大别山红色文化之所以是一种文化现象,因为其有文化义层面的确凿说明。所谓文化义,周一农在《词汇的文化蕴涵》中指的是“词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获得的反映一个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文化因素的隐含义”[2]。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包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苦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的优秀传统,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包含的“紧随党走、艰苦奋斗、不折不挠、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反映了我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真诚心境。这是对大别山红色文化之文化义的一般界说。作为一种红色文化,大别山红色文化还具有独特的规定性。

1.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地域特色文化

地域文化,是文化的空间分类,是某一类型文化在空间中的凝聚和固定。大别山红色文化,是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其文化圈具体覆盖湖北东北部的黄安(今红安)、麻城、黄陂、孝感、黄冈、罗田、蕲水(今浠水)、蕲春、黄梅、广济,河南东南部的商城、固始、信阳、罗山、光山、潢川,安徽省西部的六安、霍山、霍丘、潜山、太湖、宿松、英山(今湖北)、舒城、寿县等二十几个县,近五万平方公里。凭借大别山地区地势险要、物产丰富,群众基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域优势,共产党人先后领导群众发动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了鄂豫皖革命革命根据地。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伴随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而不断蓬勃发展以及经历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而导致根据地严重受挫和后期艰苦战斗的进程中,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在大别山地区逐渐形成了具有大别山地域特色的,以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大别山红色文化。其中,红安县“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精神正是大别山红色文化鲜明的体现。

2.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多元特质文化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地域特色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多元特质文化。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多元特质是革命精神的展开或外化,主要包括政治、道德、艺术与物质承载体等四个方面。第一,大别山红色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政治文化。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政治文化”概念的首提者,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所留下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感情。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群众创建的一种政治文化,体现在它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以推翻反动统治为目标,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信仰。第二,大别山红色文化包含了高尚的道德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团体成员的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道德,另一方面是广大老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不折不挠、不怕牺牲的超然的革命奉献精神。第三,大别山红色文化包含了生动的文化艺术。“早期的革命领导层认识到‘艺术’在动员群众、整合力量、打击敌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文化艺术事业十分重视。”[3]主要包括革命歌曲、革命宣传画、革命戏剧等艺术形式。其中,鄂豫边区的五师楚剧队创造的《赶杀记》最具代表性,对宣传和动员群众参加抗日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深受边区部队和群众的欢迎。第四,大别山红色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是由革命遗址、革命纪念碑、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等要素构成。物质文化资源能增强人们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理解,是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容创新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而又深刻的影响。在信息时代,当文化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时,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作用亦显得更加重大。为此,必须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容创新,这不仅是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关键所在,更是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重大作用的关键所在,可从“精神转化”与“价值增值”两方面着手。

1.与时俱进,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时代创新

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时代创新,是指与时俱进地促进大别山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现代转化,让其为时代主题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现代转化不仅可能,而且必须,这是因为:首先,大别山革命精神是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大别山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具体化,不是大别山精神的全部内容。即大别山革命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阶段化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主题的改变,大别山精神必会衍生出新的时代内容,这种新内容是大别山革命精神的时代演绎。其次,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活动要求大别山革命精神的现代转化。大别山革命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4],是一场不同于以往争取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的建设革命,也需要大别山革命精神服务,这必然要求革命精神转化为一种以建设为特质的主题精神。因此,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大别山革命精神现代转化,将其发展成以建设精神为主题的新时期的大别山红色文化。

2.推陈出新,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价值增值

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价值增值,是指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自身包含的多元文化与社会问题结合,在解决问题或促进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彰显大别山红色文化价值。第一,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增值。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包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资源,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动力支持,是引导各级政府官员廉洁行政的政治导向。第二,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道德价值增值。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包含的集体主义原则、群众观念以及高尚的无私奉献的道德风貌,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三,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艺术价值增值。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包含的丰富的艺术文化形式,有助于促进“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宣传思想工作的落实。第四,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物质资源的价值增值。大别山红色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变老区相对落后的经济面貌。

三、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现实传承

1.政府主导

由于政府在掌握各项资源上具有独特优势,决定了其在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坚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及《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等法规或文件精神,认真贯彻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合理投入财政、人力等资源,明确红色文化遗产类型及空间分布情况,深入调查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现状,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后续传承及现实利用准备必要的前提。

2.学校参与

学校参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是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精神德育功能的最好切入点。以鄂东地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为例,该地区应充分利用拥有的两面教育大旗,即全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黄冈中学和湖北师范教育的一面旗帜——黄冈师范学院。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历史关头,探索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解决新时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拓基础教育新局面,是黄冈中学应该把握的历史机遇和迈出的历史步伐。作为高等师范学校,尤其是因具有地域优势而建立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的高等院校,黄冈师范学院在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方面,已做了许多实质性工作,编写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项目规划,确定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方向带头人,并把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史论课、概论课等公共课的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了教研工作的统一。

3.经济唱戏

经济唱戏,是指大别山革命老区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平台,建设红色文化产业,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促进老区经济发展。在保有大别山红色文化内在的价值形态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充分开发其经济价值,主要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21世纪是旅游业腾飞的世纪。”[5]大别山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如红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陈潭秋故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成立纪念碑、红安烈士陵园、麻城烈士陵园、闻一多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皖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霍山县西镇暴动纪念馆、金寨县红28军军部旧址等,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宣传,规划特色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引进专业旅游从业人员,鼓励和引导旅游机构的发展。

4.民间互动

人民群众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创作者和实践者,也是最好的传承者。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其最鲜活的传承方式。其中,红安县的传承模式很有借鉴意义。红安县注重将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相联系,鼓励和引导群众创立了红安县铜锣诗社、红安作家协会、红安县摄影协会、红安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等民间组织,还创办了《红安文艺》刊物。这些组织或刊物,通过定期举办主题活动或公开发表文章,在当地已产生了广泛影响,红色文化已深深内化在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言行中。

5.外市帮扶

这点是由汶川地震后的援建举措借鉴而来,也是从大别山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考虑。外市帮扶,是指通过上级行政机关的协调或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由经济发达的省市以对口帮扶的方式,划拨资金以弥补经济欠发达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的经费差额或通过其他可行的方式,促进红色文化在帮扶两区域间的深层次交流和传播,借以进一步更快地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这项措施是“先富带后富”战略思想的体现,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其关键之处在于上级行政机关的协调或相关行政法规的制定。

【注】论文指导老师:汪季石教授,居继清教授。

[1] 江峰. 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拓展党史研究新视域[J]. 中共党史研究,2010,2 .

[2] 周一农. 词汇的文化蕴涵[M]. 三联书店,2005.

[3] 周积明. 湖北文化史[M] (下).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4] 邓小平文选 (第3卷)[M]. 人民出版社,1993.

[5] 黄光文,朱龙凤.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J]. 求实,2008,6.

G122

A

1008-7427(2010)12-0061-02

2010-10-03

2009年度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大别山革命红色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红色是什么
又见大别山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再见了,大别山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