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莉 杨秋梅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持续上升,已达 11.26%。若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不高,长期血压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因此,对人类危害极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发性高血压与年龄、环境、不良行为以及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笔者于 2009年 10月至 2010年 10月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健康认知水平,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1]。
1.1 一般资料 2009年 10月至 2010年 10月我科收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0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以患者住院登记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30例,对照组 30例。其中男 33例,女 27例,年龄 32~73岁。WHO/ISH的高血压大会上确定的新的诊断标准确诊。I级 22例,Ⅱ级 32例,Ⅲ级6例,病程 1~21年。其中农民 1例,工人 20例,教师 10例,干部 29例。文盲 3例,小学 6例,初中 11例,高中 21例,大专以上 19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
1.2 方法
1.2.1 评估基本情况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生命体征、文化程度、职业自理能力身体各系统状况。观察组增加生活习惯、家庭、社会状况及个性特征,兴趣,信仰,入院后最担心的事情等项目,为了使健康教育行之有效,使患者从根本上澄清模糊认识和纠正认识的错位,采用问卷方法测试两组患者保健知识和高血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1.2.2 确定治疗前后的血压值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平卧休息 30m in,在未用药的情况下所测的 4次血压的平均值(每次间隔 30m in)为治疗前的血压。用药后每天(6、9、12、13,18、2l时)测 6次血压至第 15 d,累计总数除以 90,求出平均值为治疗后的血压,所有血压均有专人定时间、定部位、定血压计,定体位(平卧)测量。
1.2.3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与内容对观察组患者根据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一般情况评价结果,制定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宣教,采取座谈讨论、口头讲解、示范,发宣讲材料及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对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的患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和示范为主;对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的患者以发放宣传手册,示范为主,并辅以个别指导。教育内容包括:血压正常值范围,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的诱发因素等;目前高血压病防治的误区,坚持合理用药的意义以及用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等自我保健知识和高血压基本知识。
健康教育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程长、变化大的慢性病。许多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病的错误认识,存在着无症状就不服药的情况。据统计,高血压病患者能坚持规律性服药并能控制血压者为 16.8%,有些患者长时间只服药不测血压,有些患者在疾病症状消失或自感血压不高而停药,造成血压骤降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等,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超过高血压病本身。高血压病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相关,它的发生可以说是身心系统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精神心理因素,外界不良刺激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持续升高和不同程度的波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增加了患者接受护理的顺应性,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影响和改变了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从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儿茶酚胺分泌,使机体小动脉调节机制正常,维持正常血压。在宣教过程中,教会患者使用松弛默想等方法,通过意念发挥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作用从而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利于血压调节,使血压得到控制或减少降压药的用量。本文资料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高血压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和治疗原则,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完善自我保健措施,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作中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及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精神上的困扰,使之充分发挥自身在治疗中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维护健康,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1] 吴锡贵.对我国高血压防治建议.高血压杂志,1997,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