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鼻前庭囊肿诊断中的价值

2010-06-05 07:25费家勇陈忠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上颌骨泪管切牙

费家勇 陈忠伟

鼻前庭囊肿(nasal vestibular cyst)是位于鼻前庭底部皮下、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一种囊性肿块,临床较为少见。本文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前庭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讨论该病的CT及临床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鼻前庭囊肿的影像资料,女 20例,男 2例,年龄 29~76岁,平均 47.6岁,从症状发生到首次就诊时间5天~20年不等,所有病例均仅行CT平扫。临床表现鼻翼区无痛性肿胀18例,伴有疼痛2例,鼻塞4例,偶然发现3例。

1.2 设备及扫描方法 使用GE Sytec1600C型CT机及siemens Emotion CT机,矩阵 512×512,视野 25.0cm,120kV,100mA,层厚5mm,层间距5mm,分别行骨算法(窗宽2000Hu,窗位 200Hu)及软组织算法(窗宽 300Hu,窗位 500Hu)重建,除2例于外院行多平面重建外,其余病例均行横轴位及冠状位扫描。

2 结果

2.1 病变位置、侧别及大小 22例均位于鼻前庭区,且均为单侧发生,其中右侧10例,左侧12例;最大者 3.2cm×2.8cm,最小者1.1cm×0.9cm。

2.2 病变形态及边界 15例为类圆形(图1,2),5例为长圆形(图6),2例为不规则形;20例边缘光整,2例由于继发感染边缘不清。

2.3 病变密度 22例病变密度均匀,CT值从12Hu~65Hu不等,平均约38Hu。

2.4 病变邻近结构受累情况 所有病变均造成邻近上颌骨不同程度受压改变,受压骨质边缘硬化并凹陷(图3,5,6)。

3 讨论

3.1 鼻前庭囊肿的发病机制 鼻前庭囊肿属于非牙源性囊肿,于1882年首先被描述[1],以往命名较多,如鼻牙槽突囊肿、鼻底囊肿、鼻黏液囊肿等,现在临床多统称为鼻前庭囊肿。临床上,鼻前庭囊肿多见于女性,年龄多在 40~50岁,本组病人男女比例为1∶10,平均年龄为47.6岁,该病变多为单侧发病,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文献报道双侧发病率约10%[2],但本组中未见双侧发病病例。鼻前庭囊肿生长缓慢,早期多无症状,但随囊肿逐渐增长,患者渐感鼻唇区无痛性肿胀,如合并感染可有局部红、肿、热、痛表现。检查时可见鼻翼根部、鼻前庭底以及上唇隆起。

鼻前庭囊肿的发生机制不详,目前有以下几种学说。①迷走上皮学说:Klestadt于1913年提出鼻前庭囊肿源于上颌突、内侧鼻突和外侧鼻突接合处的迷走上皮,又称为面裂囊肿,根据其发病部位可分为正中囊肿、球颌囊肿、鼻腭囊肿和鼻前庭囊肿,其中以鼻前庭囊肿最为常见[2]。②腺体潴留学说:部分学者认为系鼻腔底的黏液腺腺管阻塞,以致腺体分泌物潴留而成囊肿。③外伤学说:认为外伤是囊肿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刺激因素[3]。④鼻泪管发育异常:近期有学者提出鼻前庭囊肿起源于鼻泪管的残余,认为鼻泪管系统的发育异常在鼻前庭囊肿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主要作用[4]。

3.2 鼻前庭囊肿的CT表现及检查方法的比较 鼻前庭囊肿典型CT表现为鼻前庭偏中线区的圆形或长圆形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晰、光整,如有继发感染,边缘则较为模糊;病灶密度均匀,CT值为12Hu~65Hu,CT密度有时较高,可能与囊肿合并感染、囊肿内出血及囊内含有大分子蛋白成分等有关;邻近上颌骨不同程度受压改变,受压骨质边缘硬化并凹陷,这是由于囊肿在生长过程中,在压力作用下使其下面的骨质压迫吸收后而形成的凹陷缺损。

X线平片、CT及M RI都可以用于鼻前庭囊肿的检查。相比较而言,X线平片由于组织结构重叠较多,很难全面的显示病变的大小及范围,目前已很少应用;CT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位置、大小及范围,能为临床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应该成为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可以进一步反映囊肿内部的性质,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可作为补充的检查手段。

3.3 鼻前庭囊肿的鉴别诊断 鼻前庭囊肿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仍须与鼻前庭区的其他病变如切牙管囊肿、鼻前庭淋巴瘤、鼻前庭血管瘤、鼻前庭腺样囊性癌等进行鉴别。切牙管囊肿位于中线区,可见切牙管明显扩大。鼻前庭淋巴瘤一般进展较快,可伴有发热,很少侵犯邻近骨质。鼻前庭血管瘤也很少累及骨质,增强CT或M RI也有助于鉴别,一般不侵及邻近骨质。鼻前庭腺样囊性癌,临床体检可以看到表面有溃疡形成,临床上会有疼痛及鼻出血的症状,增强CT可有明显强化,而且可见骨质破坏改变。

3.4 治疗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由于该术式具备诸多优点,而且疗效确切,是治疗鼻前庭囊肿有效的首选方法[5,6]。

3.5 小结 对于鼻唇区无痛性隆起的患者,尤其是中年女性患者,均应考虑到本病,CT不仅可以很好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等诸多信息,而且根据较有特点的CT表现,一般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应是该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图1 ~3 为同一患者,CT软组织窗(图1,2)示左侧鼻前庭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较清晰,骨窗(图3)示左侧上颌骨骨质受压、吸收。图4~6 为同一患者,CT软组织窗(图4)示右侧鼻前庭长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清晰,骨窗(图5,6)示右侧上颌骨局部受压、凹陷

[1]El-Din K,El-Hamd AA.Nasolabial cyst:A report of eight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Laryngol Otol,1999,113(8):747-749.

[2]López-R í os F,Lassaletta-Atienza L,Domingo-Carrasco C,et al.Nasolabial cyst:report of a case with extensive apocrine change.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 Oral Radio Endod,1997,84(4):404-406.

[3]Choi JH,Cho JH,Kang HL,et al.Nasolabial cyst: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8 cases.Ear Nose Throat J,2002,81(2):94-96.

[4]李福军,杨蓓蓓,王海军.鼻前庭囊肿发生机制的探讨.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2):82-83.

[5]谢洪亮,凌永伟,廖雷.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78例临床观察.实用临床医学,2009,10(3):89-90.

[6]李常江,林尚泽.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5(1):28.

猜你喜欢
上颌骨泪管切牙
治疗马属动物鼻泪管阻塞一例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一例柴犬外伤所致鼻泪管阻塞CT诊断报告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瘢痕对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