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炜 刘玉洁 张 军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河北 唐山 063000)
2004-01 —2008-12,我们运用升陷汤加味方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 rome,SSS)82例,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 82例均为本院心血管科患者,住院38例,门诊 44例;男 44例,女 38例;年龄 35~ 78岁,平均年龄 51.5岁;病程 1个月 ~5年,平均 2年;冠心病 26例,心肌炎 18例,原发性心肌病 19例,其他 19例。心率 <50次/min54例,<40次/min 28例。
1.2 诊断标准 依据《现代心脏内科学》SSS诊断标准[1]。凡具有以下 1条或 1条以上者,可考虑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①持久而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②窦性停搏,短期内无逸搏心律出现,或停搏稍久后才有房性或交界区性心律取代。③窦性停搏持久而无新起搏点出现,或继之以室性心律失常。④由窦性停搏而致的慢性心房颤动,心室率缓慢(非药物所致)提示双结性病变者。⑤心房颤动经电击后较长时间不能恢复窦性心律。⑥非药物引起的窦房传导阻滞。中医辨证参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中胸痹气虚下陷型。证见:心悸,胸闷,气短,或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或头晕,健忘,乏力,动则加重,或有晕厥。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或缓或迟[2]。
1.3 治疗方法 予升陷汤加味方。药物组成:黄芪 30 g,知母 10g,柴胡 3 g,桔梗 3 g,升麻 3 g,党参 15 g,山茱萸15 g,桂枝 8g,甘草 15g。 日 1剂,水煎取汁 200mL,早晚饭后 1 h口服。60 d为 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分别查 24 h动态心电图,每周做心电图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及副作用,同时观察症状的改善情况,用药前后分别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钾、钠、氯、心肌酶。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采用计量评分法[3]。
1.5.1 计量评分 4分:心悸、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虚烦潮热、盗汗口干、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呕吐纳呆、痰多口苦、憋闷咳喘、肢肿尿少、胸痛固定、面晦唇黯、舌脉异常等证明显,持续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3分:上证明显,经常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2分:上证时轻时重,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1分:上证较轻,偶尔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0分:无证候或证候消失。
1.5.2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后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 0,或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 70%以上者。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 50%~70%者。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 50%者。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者。
2.1 临床证候疗效 本组 82例,显效 36例,有效 38例,无效 6例,加重 2例,总有效率 90.2%。
2.2 副作用 治疗中出现大便稀薄 1例,未经处理即愈。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钾、钠、氯、心肌酶均正常。
李某,男,62岁,教授。 2006-04-09就诊。胸闷、心前区闷痛,曾晕厥 1次,伴头晕反复发作 1年余。患者于2005-03-18突发胸闷,心前区疼痛连及后背,急赴当地某医院就诊,经查心电图示:心率 48次/min,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予阿托品、心宝丸等药口服,症状有所缓解。2005-08-15突发晕厥,出冷汗,约 4~5m in后自行缓解。家属急将患者送某医院住院治疗,当时诊断为 SSS,给予硫酸阿托品片(石家庄华新制药厂,国药准字H 13021039)1mg,每日 3次口服,参麦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51021846)40mL,每日 1次静脉滴注,15 d后症状稍有缓解而出院。但停药即发,如此反复多次,某医院建议安装人工永久起搏器,患者拒绝,遂来会诊。刻诊:胸闷气短,心悸,动则加重,伴心前区闷痛,夜间时有憋醒,头晕微痛。查:面色萎黄,精神欠佳。舌质淡红,脉沉弱而迟。呼吸 18次/min,脉搏 44次/min,血压 14.7/9.3 kPa(110/70 mm Hg)。两肺阴性,心率44次/min,第一心音低钝,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心率48次/min,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4h心电图示:心率 34~48次/min,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试验阳性。西医诊断: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SS。中医诊断:胸痹(大气下陷)。治以升提大气、温阳复脉之法。予升陷汤加味。药物组成:黄芪 30 g,知母 10 g,柴胡 3 g,桔梗3 g,升麻 3 g,党参 15 g,山茱萸 15 g,桂枝 10 g,甘草 15 g。水煎服,取汁 200mL,早晚餐后 1h后服用。上方连服 15剂,胸闷气短,心前区闷痛明显减轻,夜间憋醒已除,惟劳累后感心悸气短,头晕微痛已除,精神转佳。查:舌质淡,脉沉弱 而 缓。 呼 吸 20次/min,脉 搏 52次/min,血 压16.0/9.3 kPa(120/70mm Hg)。上方加龙眼肉 10 g、炒酸枣仁 24 g以增养心安神之功。又连服 48剂,患者精神转佳,面色红润,已无明显胸闷气短,心前区闷痛未作,舌质转淡红,苔薄白,脉沉缓。呼吸 20次/min,脉搏 60次/min,血压16.0/9.3 kPa(120/70mm Hg),24h心电图:心率 54~68次/min,Ⅱ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 3年,病情稳定。
SSS是指窦房结及其附近组织(有时也累及房室结)出现病变,造成起搏功能及(或)冲动传导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表现,如乏力、心悸、胸闷、胸痛、失眠、头晕目眩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心源性晕厥,部分患者可发生猝死。
中医学没有 SSS的病名,但其迟、涩、结、代脉的特点,自古以来多有论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记载“尺脉缓涩,谓之解亻亦安卧”,言脉缓涩为气衰血少,《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认为是血脉痹阻,明代李时珍指出“阳不胜阴气血寒”,“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指出本病为阳虚寒证。病因病机多为气血阳虚,寒凝血瘀。清代医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纵观 SSS的临床表现及脉象,据张锡纯之论,SSS的临床表现与之相似,因此笔者认为本病乃大气下陷,以致心阳不足所致。故用升陷汤加味方升提胸中大气。方由黄芪、知母、桔梗、柴胡、升麻 5味药组成,原文云:“升陷汤,以黄芪为主者,因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且其质轻松,中含氧气,与胸中大气有同气相求之妙用。惟其气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至其气分虚极者,酌加人参,所以培气之本也,或更加萸肉,所以防气之涣也。”再加张仲景桂枝甘草汤温阳复脉,两方合用,相得益彰,共奏益气温阳复脉之功。药味虽少,力专而效宏,临证之时每收良效,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1] 陈国伟,郑宗鄂.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96.
[2] 沈绍功,王承德,阎希军.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