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中学 (200240) 何美珑
“复习—新授—巩固”三段式 课堂教学的新课程内涵
上海市闵行中学 (200240) 何美珑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手段的不断出现,特别是“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被不断强化,“复习—新授—巩固”的三段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中已日渐式微,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尤其少见。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赋予“复习—新授—巩固”三段式教学以新的内涵,具有积极意义。
“复习—新授—巩固”三段式课堂教学脱胎于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组织—复习—新授-总结—巩固),其基本形式为:教师以复习提问或练习检测上一堂课主要内容的方式开始教学,这一环节通常持续5~8分钟;再是新知识和技能传授,通常持续半小时左右;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8~10分钟(原为45分钟一节课)。也有学者把这一课堂教学形式称为“复习—新授—巩固”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学生在他们已掌握了部分知识的领域中会学得更好,因此新授课新内容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复习(唤醒)旧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此其一。其二,复述是人们为了记住信息而在头脑里或者出声地一遍又一遍地诵读信息的记忆策略,使用复述(复习学习)可使人们控制哪些信息得到长时间的储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新授课的内容无论深度和广度,都有待在反复刺激中推进。毕竟,对学生来说,新授课的新知识和技能即便教师讲授得再清晰、有趣,理解不够深入、掌握不够牢固依然是合乎情理的。三段式教学从复习和检测旧知开始教学,正是反复刺激、强化知识和技能、长时间储存原有信息的过程,并为新知学习创设了条件。生活中,我们都有“一回生、两回熟”的认识陌生人的过程体验,反映的也正是这一道理。也因为如此,在许多缺乏有效“复习环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尽管很有趣味性,课堂引入和深化推进等各个环节的即时效果也很好,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很好掌握、落实,最后的学习成绩不一定尽如人意。因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复习”这一环节是新内容学习有效的重要保障。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应该在学生最好的学习状态下,把最为基本的概念、理论等通过合理的方式传授或者通过有效的组织呈现给学生。因此,课堂持续5~8分钟以后的时间成为传授新知的最好时间。三段式课堂教学的第二部分新授课的教学安排是符合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
目前的课堂教学,特别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因为教学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教师把相关内容的“细枝末节”都给以充分挖掘,“什么都讲、什么都怕漏下”,常常出现大容量的知识满堂灌现象。殊不知,正是这“丰富的信息量”造成学生一堂课结束后,只是收获了一大堆零散杂乱、似是而实非的东西,反而弄不清什么是重点,甚至连一个“大概”都不清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普遍的“教学低效”。
在“三段式”课堂教学中,“新授课”环节的教学时间明显地被压缩或者控制。所以,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只能“择其要义”,突出教学重点。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造知识支架、能力框架,想办法通过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学,按照事物发生的逻辑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概要,而这正是当今被认可的有效率的课堂教学的最普遍特征。
此外,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体验是一个深刻的过程,知识的落实和转化只有在实践和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转化为个人的认知,才能检测出是否真正掌握,显然检测本身应该是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必需的环节。三段式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反馈和巩固。谁也不否认反馈、练习等在学生巩固学习中的作用,只是因为教学内容多,现在许多教师都把这一环节“延伸”到课堂之外了,直接地成为学生作业多、学习负担重的原因。课堂中的练习检测是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基本标准,也是好课、有效课堂的重要指标。课堂的练习与家庭作业构成巩固教学的必须环节。但与家庭作业相比,课堂作业与课堂学习的联系更为直接,课堂的即时反馈有利于检测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促使教师在课堂未尽时做出相应的教学补充,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特别地,课堂检测、反馈环节的使用,促使教师精心设计学案,能真正把地图册、练习册等教学材料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整体使用,把教学从局限于课本(狭义教材)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
新课程强调有用的地理教学、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地理教学和地理学科特点的教学三个基本方面。
“有用的地理教学”,针对现行国家高考科目设置和课程教学地位、以及学生发展需要而言。地理课不需要把地理高考和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一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地理课需要面对学生的个性需要:高考的需要、会考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基于地理学科特点,地理在相当程度上是一门来自于生活和社会的实践性、经验性学科。针对地理学科自己的特点,创设生活和社会的情景,运用问题情景、运用地图学习应该是地理教学的本来之义。
“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特点出发,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其核心是地理的思辨思想。诚如杜威所言:就学生的心智而言,学校为学生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思维的能力。如果所获得的技能没有经过思维,就不了解使用技能的目的。脱离深思熟虑的行动的知识是死的知识,是毁坏心智的沉重的负担。
综合上述特点,有效的地理课堂必须面对高考重点科目冲击的现实,基于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地理思维和能力为重点,舍弃“完整、专业”等传统地理教学的固有思维。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选取学科中最具有典型意义、最具核心概念性质的内容进行教学;并为实现这些核心概念和技能的落实,运用反复刺激、重点强调、复习巩固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完成。把课余的时间尽可能地留给其他高考重点学科,留给地理学科的生活观察、社会实践。
通过学习支架构建、思辨性问题设计等,有效运用情景教学、地图教学、景观教学等,让地理教学成为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课堂检测与反馈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更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举措。教学应该经常性地运用体验或检测的方法促进学生在课堂内巩固、掌握学习内容。对地理学科来说,如果依然像数学、物理等学科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课外去复习,事实上会导致学生敷衍、抄写作业等现象的发生,反而不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不因为地理学科增加学生学习过重负担应该是每一个地理教师人文性的体现,因此,地理教师需要有一些“副课意识”,需要有把地理课上成精品课的意识。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地理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利用大量课外时间学习的教学,更多的研究性学习需要通过提高课堂效益、压缩常规教学时间来实现。至于有兴趣、有学习自觉和有地理学习需要的学生,愿意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地理,则属于另一范畴教学研究的内容。一句话,在地理的课堂中完成地理学习任务,这应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标所在。
1、运用问题情景统整复习检测和新课引入环节
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说,学习是认识结构的重新组织,是新旧知识的有意义的同化过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紧密相关的某些已有知识和技能常常是需要的,况且学习需要不断的温故知新,学生的学习也需要教师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所以第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复习检查”多数情况下是需要的。不过,以往地理课堂的复习检查的主要任务是复习上节课知识,检查学生对上次课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而且复习旧知环节基本以纯粹的问题或练习为基本手段。新课程的复习检查环节强调用新的情景复习和巩固旧知,而且新情景的创设不仅仅是“复习检查”,更主要的任务是为新知识的学习在知识和技能上做准备。创新以及有发明意义的筹划,乃是用新的眼光看这种事物。
(1)在新的情景创设中复习和巩固旧知
赋予复习巩固环节以新的地理情景能再次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弥补前次教学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掌握不够牢固的缺陷。如,在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相关内容教学后,新课堂开始可再选用“当日当地日出时间”、“当日当地昼夜长短分配”、“当时当地主要农事”等地理事实(新闻),促进学生复习理解前述相关地球公转的基本原理。在寒潮、梅雨等相关内容教学后,再创设出“当日当地主要天气过程”,“今日有影响的全国性天气系统”等地理新情景,促使学生在运用天气系统相关原理解释新地理情景的过程中复习和巩固旧知。
(2)在新情景的“复习检测”中引入新课
问题情景教学已被广大地理教师认同,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基本都采用这一方式引入新课。但事实上,大部分课堂的引入还仅仅局限于“新课”情景,多的是音乐、图片等,“问题”的教学意义发挥不大。“复习和巩固”环节与“引入新课”环节整合有利真正发挥“问题情景”的问题优势,通过情景创设,在唤醒旧知中引入新课。如,中国水资源分布和水资源问题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中国南北、东西不同区域植被、农业生产等的景观图片,通过复习中国气候分布知识引入。运用景观引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了中国气候分布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通过降水和水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出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新知识,给学生以真正的“知识发生过程”的学习经历。再如,高中地理城市的地域结构教学中,在前一节课城市地域结构和功能分区相关内容的学习基础上,在新课引入时,使用东京、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城市的“通勤半径”、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地图等新情景引入,既复习了前一堂课城市地域结构和功能分区的相关内容,又促使学生思考城市产业布局、城市规模过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新问题,产生新的探究冲动。新授课通过在新情景中的地理旧知唤醒推进,应该是教学有效的重要举措。
2、在情景创设和思维逻辑支架构建中提高新授课实效
(1)倡导问题式的教学,给学生以思维的逻辑支架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当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从信息与经验建构意义的过程时,学习复杂问题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学习者,经过指导与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创建有意义的、相互关联的知识表征。成功的学习者能够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以有意义的方式联系起来。在三段式的课堂教学形式中,新授课的教学实效提高,通过教师精心构建知识支架、通过有思考价值的系列问题设计,让学生在思维的挑战中,获得新知。
如在人教社教材“产业转移”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因为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逐个掌握这些具体的原因,而是通过具体分析“某一产业之所以发生转移的”实际案例,获得产业布局遵循市场规律、考虑社会效益等概要性认识,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显然,在这里知识本身的学习意义并不大,有哪些具体的产业区位也不是教学的重点。真正的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习基本的经济地理原理、获得“通过产业转移发挥区域区位优势、升级产业结构,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思想。因此,教学可围绕 ①产业为什么会产生转移?——区域产业区位条件发生变化,产业布局不再具有区位优势……;②产业转移的方向(一般规律)? ——产业就近向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转移……;③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 对产业移入和移出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影响……等具有内在联系、逻辑演进的系列问题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尽管会对某些具体的区位变化条件等有遗漏、忽视了一些知识点,但“骨架”在,“型”在,这样的课堂依然可以是成功的。因为补“枝叶”远比建“框架”容易许多,而后者更具价值。
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悟得少,不会提问、不会比较、不会批判,自然不善于创造,多的是被动参与的课堂教学。古人云:君子不器。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储存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富有发展潜能的创造者。教学就是要通过问题呈现、问题的逻辑梳理、有效的问题设计等启示或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创造中学会创造。作为社会性、经验性质的地理教学,还必须注重开放,更多具体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补充。
(2)将问题情景策略应需运用于各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杜威认为,学校任何科目的教学法应该尽可能不是学院式的,要懂得经验或经验的情景的意义,我们必须想到学校以外出现的情景,想到日常生活中使人对活动感兴趣和从事活动的那些作业。因此,问题情景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策略。情景教学的意义早已被广大教师接受,但在许多课堂中,情景似乎只是一个引入新课的手段,没有挖掘出其充分的价值,情景也常常只是留于“情景”本身,缺乏足够的问题配合。所以,常见课堂新授课教学在情景激发兴趣过后,又复归“死气沉沉”、“平铺直叙”的地理常态。赋予“三段式”教学以新的实践含义,强调的不仅仅是新课导入中的情景创设,而是强调把问题情景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新课程的情景也绝非仅仅局限于情景本身,更重要的在于情景所引发的问题。教学的艺术,大部分在于使新问题的困难程度大到足以激发思想,小到加上新奇因素自然带来的疑难,足以使学生得到富于启发性的立足点,从此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人教社新课程教材“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以南方低山丘陵为例”,教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分解为: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或怎样的国土整治与开发是可持续的?)”;②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资源优势如何?;③南方丘陵山区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基本内容。由于许多学生对南方丘陵地区的具体状况并不清楚,城市学生对于何谓“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等可能也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教学必须针对三个问题(三个教学环节)分别创设出可信的问题情景——①南方山区红壤地带水土流失、旱地分布、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以及成功的山地水田开发、果园、茶园、竹园生态农业经营景观或事实材料等,在不同的景观比较中,引导学生判断何者最接近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逐步认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环境整治和资源生态开发”。②运用南方丘陵山区各省份年度自然灾害频数、分布、损失状况,以及南方水果、茶叶、毛竹等经济林木丰富、水稻可一年多熟、山地能开发水平梯田等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南方低山丘陵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南方低山丘陵有哪些优势的资源? ③运用为什么赣州龙南县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相结合,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中,按照“户平2亩菜,人平1亩果,增收5000元”的发展规划能够得以推行?等有效问题设计和事实例证,把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教学内容予以落实。因此,每一个情景创设均有其内在的价值和深刻的地理学的意义,努力把每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把每一个问题和每一张图片精致化、深入化,都赋予情景创设的价值,思考:需要什么、有什么价值、能挖掘出什么东西?
3、有效运用教材资源整体设计巩固和反馈环节
按照教育学中的巩固性教学原则和认知心理学记忆保持和遗忘规律,巩固和反馈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必须的,大多数教师也能经常采用。但新课程强调的显然不仅仅是在课堂结尾时和课外要求学生巩固、反馈,更强调的是能将这一环节的教学作用充分发挥,能有效运用教材资源中的问题和思考等,有机地融入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有效发挥分散教学难点、分段巩固的功效。
(1)配合以学习任务单,将课堂目标要求与巩固检测整合
问题情景式的学习任务单既可以作为新课开始,也能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更是巩固和检测的重要手段。如,高中地理商业区位的教学,可以从设计某城市商业发展规划的学习任务单入手,通过讨论城市商业中心、大型超市、不同专业性质商业市场布局等的区位条件选择,在完成任务单过程中落实教学。
(2)运用教科书中问题与思考实践资源等设计巩固、反馈教学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本身就包含有丰富的课文、图表、思考与实践及专栏阅读拓展系统。充分挖掘教科书的图片、文字、练习与思考是教学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准则。显然,教科书中的思考与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巩固和训练功能,更多的可能具有启发、引导等的教育教学价值。格式塔(完形)“认知重组”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未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所谓学习了。在一定意义上,地理学习也就是学生发现教科书文本、专栏、图表、问题与思考实践之间的联系,并将这些联系组织化和结构化的过程。把教材中的问题和思考实践作为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巩固检测素材,是地理课堂发挥教材有时、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
(3)把练习册、地图册相关内容列入检测、巩固的整体设计之中
作为教材的练习册、地理图册等,其功能绝不仅仅是课后的巩固和训练、自主阅读,它本身首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更主要更直接的功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直接利用练习册中的练习设计教学、利用练习册设计课堂教学的“学案”等。整体解读教材各组成部分,依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按需结构化使用教科书、地图册、练习册、教学光盘。
(4)设计基础和拓展迁移的分层式巩固检测
基本题,与新课教学内容同步,检测主干内容和技能;联系题,与前面知识有联系,在联系中保持知识的联系性;易混题,使学生区别于相近、相似而不相同的问题;综合题,把新知识含在综合题中,在复杂中理清思路;拓展题,为学有余力学生设计的检测反馈。
合理的课堂结构设计及其实施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基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既要剖析和克服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端,掌握现代教学理念关于课堂教学结构的新理论、新技术,还要克服盲目性、片面性和形式主义,增强科学性、全面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