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祁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205)
高校内部管理优化模式探析
谢 祁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205)
探索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已成为下一步高校深化改革、谋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分析高校内部管理优化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构建内部管理优化模式的基本路径和相关措施。
高校内部管理优化模式;服务意识;内部管理体制
高校内部管理是指高校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使其拥有的人财物发挥最大效益,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完成学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它是高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国高校依然沿袭传统内部管理模式,带有明显的科层制特点,主要表现为:金字塔式的权力组织结构,链式的信息沟通方式,机构、人员设置的层级化。扩招以来,高校规模迅速扩大,面临着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管理水平、资金投入等一系列要素的深刻变化,同时高校内部管理也凸显出许多问题。如何探索高校内部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下一步高校深化改革、谋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于这一问题,可从管理观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服务对象等角度来分析。(1)管理观念。管理者将自身定位在服务者的角色上,普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把为师生员工和其他相关利益者服务视为行政机构的基本宗旨。(2)管理职能。为师生服务成为行政部门的首要职能,行政机构根据相关需求提供全面而周到的服务,并重视提高服务质量。(3)管理方式。管理部门改变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式,尊重广大师生员工和其他相关利益者,重视其需求和意见,以平等的姿态提供服务。(4)服务对象。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这就决定了高校行政部门基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研人员以及与学校合作的相关社会机构,他们的愿望和需求构成了学校内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由此,高校内部管理优化模式指的是高校行政部门以师生员工等相关利益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提供优质服务为首要职能,通过完善的服务制度和服务体系为师生员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
1.服务本位。强调把服务作为核心价值观和内部管理机构的首要职责。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把为师生服务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为相关合作者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
2.尊重与平等。倡导并实践尊重与平等的伦理观,尊重每个个体,强调人人平等,努力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彼此平等的和谐关系。行政部门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并积极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意愿,努力使人人平等地享有学校发展的成果。
3.高参与性。注重提高相关利益者在学校管理和决策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仅拥有管理建议权,而且真正享有表决权。学校决策活动不再仅由少数领导把持,而是广泛听取师生、家长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意见与建议,让其充分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
4.强回应性。具有科学有效的沟通回应机制,学校行政部门与师生员工及社会服务对象之间能够保持畅通无阻的有效沟通,行政机构能及时掌握服务对象的需求、愿望和意见,并及时、主动地做出反应,有效地解决问题。
5.公开与公正。学校行政部门应该及时向师生员工、家长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公布相关工作信息,使决策和管理活动更加透明和公正。他们有权对学校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并有权提起申诉。
构建内部管理优化模式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一项涉及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组织机构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应当从理念、制度、组织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着手,推动高校内部管理优化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内部管理优化模式的构建,要求对以往行政本位的管理理念进行变革,培育并形成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把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目标,尊重和依靠他们,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强化“管理即是服务”的意识。把服务视为管理的核心要素,把为师生员工和其他相关利益者服务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将服务水平作为评价学校管理水平的核心指标。
(3)树立“管理意味着责任”的观念。高校行政部门的首要职能是服务,服务就意味着要对服务对象负责。因此,要大力加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努力构建责任型高校内部管理机构。内部管理人员要主动关注师生员工的利益诉求,对他们负责。
1.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决策评估等制度,使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涉及学校发展重大问题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应充分听取意见与建议,坚持问计于师生,提高其参与度,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价、反馈纠偏和问责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减少决策失误。
2.建立和完善沟通与回应机制。建立和完善对话的沟通机制,确保双向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之能够准确了解其愿望和需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回应机制,积极主动地回应诉求,并及时有效的解决。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搭建平台,提高沟通和回应的质量与效率。
3.建立健全服务评价和监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评价制度,对服务内容、质量与方式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加强内部监督,健全监督制度。重视师生及家长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
4.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建设。推行阳光行政,努力建设透明式机关。凡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需要广泛知晓的事项及相关制度规定,均应通过学校网站、校报、校务公开栏等方式,及时准确地公开。要大力推进校务公开信息化建设,提高校务公开的信度和效率。
1.建设简约化和扁平式的组织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设计方案,改变传统多层级的直线式组织结构,减少过多的中层机构和行政职位,使行政组织实现简约化和扁平化。同时,适当增设综合性服务机构,设计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横向组织框架,完善横向组织机构。
2.建立弹性化的运行机制。实行弹性化的项目管理机制,形成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协调一致的专门任务团体,有效提高行政部门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完成特定的服务目标。
3.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因此,要大力推进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确保专业化、高质量的管理服务。
内部管理优化模式的建设,要求学校具备良好的保障条件,如充足的办学资金、良好的管理运行条件等。一是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拓宽办学资金来源,大力增加办学资金,为内部管理提供良好的资金基础;二是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改善学校管理运行条件,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1]范丽娟等.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09,(3).
[责任编辑: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