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南
池田大作是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世界著名佛教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际人道主义者。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创立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一整套“创价”教育体系。在教育实践中,池田大作着眼于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国际视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池田大作非常重视青年的教育和培养。他在《人生坐标》、《青春对话》、《谈幸福》等多部著作中毫不掩饰对青年成长的珍视和关爱之情。他的“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也是建立在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之上,着眼于对当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青年思潮的洞察和探究。
笔者认为,池田大作在教育事业中研究青年思潮的兴起、变化、发展与走向,归纳出青年思潮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为祈望世界和平,倡导世界各民族在平等的国际环境中友好相处的愿望;对成长、理想、幸福等人生意义的构想和追求;对建立公平、公正、友爱、和谐世界的向往和担当等。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时代使命感促使他们从对领袖英雄的崇拜逐渐转变为关注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迎接挑战、追求创新、注重个人自由,展现自我人生价值,成为当代青年的普遍追求和精神风貌。
青年是社会不同年龄层中最活跃的群体,青年思潮能够鲜明地体现出时代发展的脉搏,青年的成长与成才往往代表着时代变革的先声。进入21世纪以来,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国际化趋势为世界各国青年相互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同时,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和普及,消除了知识和信息传递的时空距离,极大地改变了青年原有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使他们成为知识和信息的最大拥有者。青年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行为准则也随之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池田大作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只有善于学习,取长补短,进行不同文明之间的广泛对话与深入交流,才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是培养人最好的事业,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生命线。在世界范围内,抓住了教育和人才培养就等于抓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笔者认为,池田大作主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我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中关于个人实现省察克制、“自求内省”这一层面上,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但从“人的价值”这一层面剖析教育的意义,“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更加适应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趋势。
池田大作认为,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课题在于回答‘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些人类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并不在于国家、社会、经济、世界和文明,而在于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和追求。基于这一点,池田大作阐发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帮助教育对象改正坏习气,养成良好习惯,进而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把教育对象培养成有爱心、思想成熟、富于创造性以及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更多更好地创造人的价值。这里需要指明的是,“人的价值”包括两重含义:一方面指人的社会作用,即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另一方面指个人独立的人格价值。即人的力量应被视为创造历史的动力,强调“教育之理念,是完善人品,陶冶人格”,教育“有必要完成人生为志向的人格教育”。
综合两方面的含义,池田大作认为,教育是建设和平世界与繁荣社会的根本。教育培养的创造性人才越多,对社会的贡献也会越大。“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即任何现实问题最终可以归结为人和人性的问题,主张对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始终以追求人自身的进步和幸福为目标。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的最基本因素,二者不可分离,构成了教育活动的核心,集中体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通过教学相长统一于育人成才的教育过程中。笔者认为,池田大作“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可以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中分别得以体现。
1.重申教育活动的宗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池田大作在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教育就是造就下一代人的伟大事业”。他反复强调:“我的根本理念,就像司法不是为当时的政权意志所左右,而是坚持和贯彻国家法律规定的正义那样,主张教育是承担培养下一代历史使命的人才的教育。”教育的宗旨是对“教育是什么”的最根本看法,承载着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根本预期。据此,“以人为本”教育思想重申了教育的宗旨——引导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创造人生的价值。反思当前的教育,由于存在重功利、轻自主的弊病,忽视了教育应有的功能,使教育的目的物质化,造成的结果是“人失去了作为人的活力和尊严,成为知识和技术的奴隶”;因此,“教育的任何课题都必须从人乃至生命的尊严这普遍性的立场出发,并回归到这一立场来”。由此可见,池田大作“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价值在于:超越功利性,使它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着眼于培养创造人生的态度,注重学生在德行方面的不断创新,塑造德才兼备的健全人格。
2.重视教育活动的构成——教师主体地位的褒扬
教育活动的基本范畴是由思想与行为、内化与外化、疏通与引导、监督与激励等方面构成的。这其中教师承担着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系着教育的成败。池田大作“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关注学生个人价值的同时,褒扬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把教师视为教育活动的首要条件和重要构成因素,重视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主要的是,教师是制约教育能否实现其价值的关键,是人类自身进步的促进者和人幸福的缔造者。”
具体而言,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由于其思想行为与特定的社会要求存在差距,他们的主要任务和活动方式即通过接受教育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素质。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教育方案、开展教育活动、评估教育效果等就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和活动方式。教师要善于根据特定的社会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并在其中发挥组织实施、疏导激励、转变示范等主导作用。一轮教育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完成经验教训的归纳和总结,供下一轮教育活动的借鉴和参考。
基于教师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池田大作指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源源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如果把重点放在教育中的人格形成方面,教师的人格磨练就显得极其重要。知识本身是客观的,利用讲义、传声器也完全可以传授……而人格的形成……如何运用知识的价值创造的问题,是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才会自然地刻印在生命中”。
因此,池田大作对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把教师看做真正和有效教育能否实现的先决条件。他强调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坚定的教育信念,而且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强烈的上进心和奉献精神。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价值还在于:褒扬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重要变革。
池田大作倡导世界和平,不断通过与各国杰出人物对谈的形式阐述对人类文化、教育演进、社会文明等思想的理解,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他长期致力于增进中日两国文化的友好交流,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倡导人之一。笔者认为,池田大作现代教育思想对青年教育的贡献在于,他在鼓励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基础上,把发挥个人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乃至世界和谐的积极作用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由于学识和水平所限,笔者仅从两个方面浅析池田大作“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青年教育的借鉴意义。
人的现代化应当具有深刻和广泛的内容。现代化的人应当是充满理性智慧的同时,拥有丰富情感的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是青年教育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尊重人性,就等于尊重人的尊严,体察人的情感,允许人有不同的追求,并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人获得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的不同需求。池田大作认为:“教育不是埋没个性,而是应当发展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青年视为有充分自由发展权的个体,注重青年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维护青年对教育的自我选择权利,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在开放的情境下学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
对于青年的教育,传授知识只是一个方面,不可忽视的另一个方面是要坚持发挥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的教育职能,引导青年在道德自律和道德实践中不断成长。在我国,这一任务集中体现在思想教育领域中。当前,学校作为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发挥了很大的德育功能;同时也存在着教育内容枯燥单一、教育方法简单生硬等问题。表现为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行”重视不够。由于不能联系青年的思想实际,也就无法真正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影响了实际效果。
池田大作“以人为本”教育思想认为:背离了人性本然的追求与需要,所谓的规范将难以穿透人的心灵,也难以真正转化为人的自觉行为。为此,他指出:“一个人踏进社会的时候,由学问所体现出的能力并不能决定他作为人的价值。不少情况下,心胸宽阔、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等倒具有很大的价值……为此,作为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理想教育……即使在学校教育中,应当尽量创造机会与社会接触,使学生懂得利用人生经验,使学生具备课外活动和共同生活的经验。”
换言之,思想教育不应是强制的灌输和说教,而应是由个体意识不断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为此,青年教育要充分实现教师教育过程和学生实践过程的统一。加强思想教育的实践性环节,引导青年学生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观察和体验,通过关爱他人产生幸福感,促进互助精神的养成。帮助他们在思想教育的实践中进行自我辨别和反思,通过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的共同作用,将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而升华到理想信念层面,达到认识社会、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教育目的,增强服务社会和贡献社会的信心。
21世纪的青年思潮受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具有跨人群、跨地域、甚至跨国度的特点。作为青年教育的主体,我们应该思考和把握的方向是——教育要坚持走国际化的发展之路,自觉把青年塑造成具有崇高人格、卓越学识、丰富教养的世界性人才,让世界各国的有志青年凝聚成维护世界和平的生力军,共同建设“敬业乐群、创造价值”的精神家园。展现新世纪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世界视野和虚心学习、平等交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