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平等·博爱

2010-03-21 22:27
文化学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人性论仁慈博爱

乔丽媛在《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发表《和平·平等·博爱——池田大作“教育童话”价值体系初论》一文,他指出,池田大作的“博爱”和“平等”的观念一样,有着很深的个性内涵,被灌注了更多是非、善恶的因素。他“继承了佛教的人性论,即认为生命中是善恶并存的”。“要让善的一面得到充分发挥,而对恶的一面应坚决加以抑制”。因此,池田大作“博爱”的主体与正义、勇敢、坚强等品质紧密相联,“博爱”的客体也不再漫无边际,它直指那些正直、善良、柔弱的群体。“博爱”既指对普通人的宽厚、仁慈、忍让,同时也指对那些邪恶、残暴的势力毫不留情的打击。“同邪恶作斗争、伸张正义”,就是对更广大民众的“博爱”,这是池田大作“博爱”观的独到之处。

猜你喜欢
人性论仁慈博爱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荀子法哲学的人性论基础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以爱博爱 倾我所有
仁慈
母爱随行,“独腿女孩”成长路上逆风飞翔
博爱之歌
奥古斯丁和尼布尔的人性论比较
赴美军“仁慈”号医院船驻船体会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