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丽媛在《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发表《和平·平等·博爱——池田大作“教育童话”价值体系初论》一文,他指出,池田大作的“博爱”和“平等”的观念一样,有着很深的个性内涵,被灌注了更多是非、善恶的因素。他“继承了佛教的人性论,即认为生命中是善恶并存的”。“要让善的一面得到充分发挥,而对恶的一面应坚决加以抑制”。因此,池田大作“博爱”的主体与正义、勇敢、坚强等品质紧密相联,“博爱”的客体也不再漫无边际,它直指那些正直、善良、柔弱的群体。“博爱”既指对普通人的宽厚、仁慈、忍让,同时也指对那些邪恶、残暴的势力毫不留情的打击。“同邪恶作斗争、伸张正义”,就是对更广大民众的“博爱”,这是池田大作“博爱”观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