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0-02-18 00:11尼美措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4期
关键词:榜样行为习惯习惯

尼美措

所谓习惯,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乃至一生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那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呢?

1 提高认识,开发自驱

儿童时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儿童比较听话,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训练。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许多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学生丧失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学生走向成功。

1.1 说理教育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界的4个重要层次,而“知”是最基本的。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对它产生正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因此,当对学生提出一种行为习惯的要求时,教师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今,小学生身边的零用钱较多,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钱,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如有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可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不乱吃零食的意义,从而很乐意地、主动地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良好的习惯。

1.2 榜样教育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特别要选择学生喜爱的名人榜样,也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伙伴,他们的某些好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3 仪式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会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前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的各项竞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精神。

2 知行合一,形成意志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行合一的结果,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内和校外、自己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的现象。校内是好学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染上言行不一的恶习,必然会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师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性浓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参加。与此同时,表扬班上那些言行一致的好学生和身边的榜样。教师还应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不给学生营造“小皇帝”的环境。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同时,要善于评价和奖惩,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要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3 以身作则,增强外铄力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师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作示范,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在政治思想、民主意识、文化知识、工作作风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事实证明,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榜样,注意自身修养,处处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榜样行为习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