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战 曾忠禄
摘要:文章从产业集群分析的视角,对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形成的动因进行了探讨,剖析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资源特性,提出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资源的积累模式,并对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资源积累效应进行了划分和归纳。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业企业;社会网络
一、产业集群视角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形成的动因
1、满足以某一地区或某一城市圈为区域界限的分工要求。从区域或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为避免某一行业的重复建设。政府部门往往会设置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从创业企业的现有资源条件或发展趋势出发,创业企业之间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调配资源,有意识地形成以区域内特色产业或优势产业上下游关系为纽带的集群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产业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进一步加深和密切,专业化的分工体系越来越完善,不同的创业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行专业化的生产,集群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得到进一步发展。
2、满足以获取网络资本为主要目的的联盟构建。从获取创业企业现有经济资本以外的资本或挖掘创业企业现有资源的资本属性出发,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构建将是有效的资本获取方式。比如随着创业历程的不断推进,创业企业的部分经济资本的属性会逐渐消失,比如创业企业现有技术虽然仍能使用但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创业企业拥有许多资金却无法找到合适的项目,创业企业拥有好的项目和创意却无法通过合适的渠道实现商品化、市场化的转换,或者创业企业拥有好的销售渠道或客户网络却无新产品推出。地缘的相近性为集群内创业企业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便利,从而有助于建立以信任、合作、嵌入为基础的集群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从而挖掘出创业企业的潜在资本。
3、满足以区域特质为凝聚点的创业动机触发。纵观国内各地集群的产生,不难发现这一以集群为主要特征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必然是以区域内某类特质为核心和联系枢纽。比如北京中关村、武汉光谷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典型是以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而构建:沿海城市如与深圳高新技术开发区相类似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是以良好的投资优惠政策以及便利的港口交通为纽带而形成了特定的产业集群,吸引了诸多跨国公司的加盟;江苏、浙江一带则是因为当地居民从小被灌输的创业意识与拼搏精神而形成了以村庄、城镇为特征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
二、产业集群视角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资源特性
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而隐性存在,但其仍然可以划分为直接型资源和间接型资源。直接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资源表现为可从集群中直接获取或者以成文的形式而规定的可为创业企业所用的资源,比如政策优惠、用地倾斜、投资补贴、贷款便利等等。西安市高新区内“企业壹号公园”产业别墅作为西安市高新区的重点示范项目,处于该集群内的创业企业除享受西安市高新区的一切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所谓间接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资源是在集群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中。不易观察且必须借助于创业企业对资本的转换能力才能获取的资源,比如创业企业在与集群中其他企业的合作中获得的溢出价值(或正外部性)。如知识、技术、管理、渠道等。对于同处于某一产业集群或同一起跑线上的创业企业而言,创业企业的发展通常取决于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构建能力的强弱或者说获取间接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资源的能力。
尽管集群内的直接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资源由于优惠期等因素,不可为创业企业永久持有。但为创业企业为获取优良的间接型社会网络资源创造了条件。这是由于间接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资源的获取门槛将部分劣质创业企业阻难在外,从而保证了集群内的创业企业绝大多数为实力强、诚信高、前景好的企业。当进人产业集群之中的创业企业能够迅速成长,并能够带动投资的增加、经济的增长以及就业形势的好转时,亦即间接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获取和利用卓有成效时,当地政府会加大对直接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资本的投入,事实上这两类资本是相互促进的。
三、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资源积累模式
1、技术资源模式。区域内以及区域周边的特色产业或强势产业的技术积累以及由技术资源所推动的区域产业发展基础是集群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重要联系纽带。比如美国底特律周边为美国最大的运输制造中心,从而使得底特律成为国际知名的汽车产业集群。日本在机械制造业的良好基础为丰田城的诞生创造了可能,西亚特汽车制造业对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汽车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亦是如此。可见,当某区域拥有一定的技术资源(包括核心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并能够实现该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时,集群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将随之产生。
2、区位资源模式。区位优势对于区域而言同样是一种优势和特色,该优势和特色对于创业企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创业资源,比如交通的便利、投资的环境、配置的设施等,因此区域资源同样有助于集群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发展并成为其联系纽带。长三角位于沿海开放带和长江经济带结合部,上海港、宁波港、南京港等七大港口跃居全国前列。京沪线、沪杭线、沪甫线等重要铁路干线贯穿南北交通,极其有利于辐射庞大的国内市场:京津塘位于中国华北、东北、华东的结合部,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由于该区域内包括有北京与天津这两座城市,从而在参与对外合作、吸引外商投资、加强对外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区位资源为纽带的集群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多以城市经济圈(或经济带)的形式存在。
3、企业资源模式。这是所说的企业资源是指在集群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创业龙头企业能够在网络中占据中心枢纽位置。可以拉动其他创业企业进入该集群,并其该创业企业的产品提供原材料的供应商、负责粗加工的生产商、协助完成产品销售的销售公司、提供辅助性产品或配套服务的中间商等。从而形成以该企业为核心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4、政策资源模式。政府部门为创业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或者政府宏观调控行为作为一种政策资源,亦可以作为集群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重要联系纽带。比如绍兴市政府积极充当市场中介,主动为当地11家化纤类企业牵线搭桥,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上下游企业构成了一条高效协调的产业链,该地区化纤类产业集群因此而形成。政策资源作为一种直接型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资源,对于吸引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积聚以及推动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和凝聚作用。但至多只能充当一般的联系纽带。产业集群能否健康稳定的发展仍然取决于集群内部合作的有效性,特别是政府部门盲目的“拉郎配”有可能会阻碍创业企业的正常发展。但创业企业家或创业企业自发组织而具备产业集群基础时。政府部门恰到好处地政策资源供给将成为有效的联系纽带。
四、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资源积累效应
1、位置强度效应。位置强度效应即一旦某网络个体
位于产业集群中的某一具体位置(无论是在网格位置或等势线位置),则该网络个体与集群中创业企业的情感关系、利益关系或其他关联性以及相应具有的资源属性、工具属性、功能属性和可能对创业企业生产函数的修正等同样被对应确定。这是由于构建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具有路径依赖性和结构约束性,网络个体实现层次——功能的跨越以及等势线的跃迁本身需要能量的聚积、时间的积累和规范的更改,显然这些约束条件并非一躇而就。同样,对于网络个体而言,其在集群中占据的位置越好,其可能获得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资本也就越多。因此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在产业集群中在位置强度效应。
2、关系差异效应。在同一集群中,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存在工具性关系、情感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网络关系中处于边缘层区域、层级较低位置的创业企业以工具性关系为主,即以经济利益作为联系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联系纽带和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构建准则,因此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各成员均为个性理性的“经济人”。一旦缺乏共同的利益、无利可图、短期利益不明显或面临其他网络利益的诱惑驱使,该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将面临解体的危险。网络关系中处于中心层区域、层级较高位置的创业企业以情感性关系为主。即这些区域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中存在以业缘、地缘等为基础的联系纽带。短期利益不再是网络的核心,因此可能存在道义援助、转移支付或无偿赠予等经济活动,以及寻求更长期合作的短期让利行为。网络关系中处于居中层区域、层级居中位置的创业企业以混合型关系为主,越靠近层级越高的区域和中心层。情感性关系越明显,反之则以工具型关系的趋势为主。
3、资源差异效应。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个体对于集群中其他创业企业具有“like-me”效应,存在于同一集群中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具有同质性资源和异质性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集群中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个体可能被同化。处于集群中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核心区位置的企业,与创业企业联系较多、关系紧密、互惠程度较高。以同质性资源为主,网络个体特性趋同,资源获取方式较为直接,网络个体间的信息桥梁作用不明显。相反。处于集群中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边缘区位置的企业,社会网络资源具有异质性,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资源的获取需要借助于网络个体的信息桥梁作用,且这些资源多为创业企业的衍生资源。
收益管理(Revenue Management)是在供求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来源于市场学、运筹学、群论、决策理论、信息科学、管理经济学、预测技术、统计学和数学规划等学科,并提出了本领域的新问题。它是多学科结合的产物,并随着这些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从应用之中产生的观念,又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基础研究课题。可以认为,收益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