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PBL设计的研究

2009-12-30 03:41
计算机教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教学平台网络环境教学设计

王 燕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PBL教学设计的分析,提出了网络环境下PBL教学平台的设计方法。通过PBL网络教学平台,将能更好地实践PBL教学设计。

关键词:PBL学习;网络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PBL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早期应用在美国医学教育中,后来经过不断精炼趋于成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育等领域,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PBL中,学生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学习兴趣获得极大的提高,个性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但是PBL在传统的课堂中的应用也有其不足之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PBL在保持传统课堂中的优点同时还具有一些传统PBL所不具有的优势,可以弥补一些传统PBL的不足,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更顺利地进行,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1传统PBL的不足

PBL自20多年前在医药学校首先应用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居多,操作的程序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进行学习的问题或项目,然后再将学生分成5~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工学习,学习完成以后学生向教师汇报学习结果。在课堂环境中的PBL,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和工具主要是课堂中提供的文字参考资料、图片、模型、影碟等。由于课堂教学空间的局限性,使得课堂环境中的PBL具有以下的缺点。

(1) 学习社群狭窄

课堂环境中的PBL,学习社群主要局限于课堂上的同学。这样,小组中各成员的思维同质性较高,学习小组总体思维层次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也就决定了最终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缺乏较高的创新层次。

(2) 学习资源的获取极为有限

课堂环境中的PBL,学习资料局限于课堂中现有的资料,资料的来源面狭窄,资料内容的数量与质量也相当有限。

(3) PBL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

课堂环境中的PBL,教师必须扮演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重角色,如果教师在这几个方面没有较高的能力与素质,必须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果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比较耗费时间

课堂环境中的PBL,小组成员在搜集资料、讨论、评价等方面都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比较耗费时间。

2网络环境下PBL的优势

与传统的PBL相比,网络PBL具有许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PBL是将学习内容置于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之中,因此,学习情境对于PBL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身临其中,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之中,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2) 网络协作平台便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校外人员的交流协作。

网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师生、生生交互的平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为安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平时潜藏的一些能力和个性得以发展;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问题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除此之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或专家求助。网络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实时或者非实时地与指导者、学习同伴进行交流。

(3) 网络环境中学习资源获取途径多样、资源内容生动丰富。

在传统课堂的PBL中,学习资源的获取仅限于课堂中现有的资料,资料的来源面狭窄,资源内容的数量与质量也相当有限。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为PBL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信息的种类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还包括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为学生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4) 网络环境下,大大节约了从收集资料到问题解决和成果展示的时间。

课堂环境中的PBL,小组成员在搜索资料、讨论、评价等方面都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耗费时间;而在网络环境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也可以与同学交流、讨论,还可以向老师求助,这就大大的缩短了PBL的时间。

(5) 网络环境下,评价更为方便、有效。

传统课堂中的PBL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教师不能同时对所有的小组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的信息主要靠回忆获得;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仅限于教师和学生;整个评价的过程也比较繁琐。而在网络环境下,评价方式多样,可以利用网络工具记录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获得数量化的客观评价信息,为评价提高了客观依据。而且,网络环境下的评价主体不仅仅局限在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包括学生的家长、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社会人士等,形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评价也更为客观、公正。

3PBL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教学设计是任何课程教学开展之前必需做的事情,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网络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从教学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二是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三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其中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比较成熟,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研究还有待于深入探讨。

PBL作为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它往往以驱动性问题(或项目、案例等)开始,建立学习目标,然后围绕这个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因此网络环境下PBL教学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图1的PBL教学设计模型,我们设计了PBL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总体分为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的活动依次为:确定学习目标、创设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学生活动依次为:组成协作解决问题的小组;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独立自主的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解决问题;自我反思评价和小组成员的相互评价。通过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小组不断地调整整体和个体目标,需要小组成员的多次独立自主学习以及相互讨论,才能最终把问题解决。PBL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块图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对各模块进行简单介绍。

3.1教师模块

(1) 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学生通过网络进行PBL问题解决活动以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在网络环境下,PBL的学习目标设计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与设计、学习目标的确定和陈述。

学习者是网络环境下一系列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情感和社会等特征都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和设置。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情感需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和表现来了解学习者的特征。

猜你喜欢
教学平台网络环境教学设计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