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与我国汽车企业的隐性知识流入研究

2009-12-17 09:29宿慧爽张少杰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

田 硕 宿慧爽 张少杰

摘要:FDI(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汽车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升级。一方面,外资进入通过R&D;质量加强、产品质量提高和人才流动加快促进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带动零部件产业发展、改变产品结构、优化产品进出口结构,促进了汽车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竞争和示范效应、前后向联系效应和人才效应来实现的。

关键词:隐性知识;FDI;技术能力

一、引言

FDI(外商直接投资)在进入东道国后必然会与当地企业产生合作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生产技术、工艺方法等显性知识流动以外,那些原本隐藏于FDI企业员工脑海中的经验、心得以及暗含于组织惯例、组织信仰中的企业价值观,都将通过外资的流动传递到东道国企业,形成隐性知识流动。

作为隐性知识的拥有着,外资企业通常对知识的外溢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而且对知识接受者信任程度,隐性知识接受者接受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以及外界给予隐性知识拥有者的知识认同度等影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FDI企业的隐性知识流动既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本文旨在理清FDI企业隐性知识的存在方式及流动路径,进而辨析影响FDI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隐性知识的流动,从而为促进我国内外资企业之间的隐性知识流动提供智力支持。

二、企业隐性知识流入途径

1员工层面的隐性知识流入。在一个与母国有着巨大差异的复杂的环境中,为了顺利地进行生产经营,跨国汽车公司往往会选择人才本土化战略作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策略。跨国汽车公司在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同时,也为东道国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一。通过在培训过程中对生产方法、操作规程的学习。企业员工实现了对显性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实际生产中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操作技巧的挖掘,又进一步实现了对隐性知识的掌握;其二,对难以显性化的群体隐性知识。如群体所掌握的隐性技能、群体成员的默契、协作能力等。可通过群体对员工个体的影响和员工自己的感悟。以社会化方式流动和转化为个体隐性知识;其三,对难以显性化的企业层次隐性知识,主要是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心智模式等整体层次的认识类隐性知识,通过影响和渗透等社会化方式传播给众多员工,并转化为个体隐性知识,最终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

人才本身就是知识的携带者,带有专业技能、经验和创新意识的人员的有效流动,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活力。外资企业的人员流动到东道国企业时,他们必然将认为先进的、可取的、来自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带到本地企业,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会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新产品和新的制造工艺反映出来,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所取得的明显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反映这一点。

2企业层面的隐性知识流入。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是合资汽车竞争优势的重要表现。由于与国外母公司之间的特殊关系,FDI企业在引进技术和设备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便利条件,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流动。外资进入国内以后,首先需要对技术工艺和设备说明进行翻译、单位的转化等程序,企业内部工艺设计部门在研究、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设计工艺工装图、制定具体的加工工艺流程,随后。企业的生产制造部门根据最终的图纸进行生产,这期间可能含有对工人的培训。整个过程都是企业内部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流动过程。与单纯的技术引进和设备购置不同。伴随着外资的进入,外方作为企业投资方始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生产决策,并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技术或管理等专家可以通过当众演示、指导群体工作等方式把自己的技能、技巧和管理经验等逐渐地传递给相关群体,使之转化为该群体的隐性知识。在此基础上,东道国企业通过长期观察和摸索,对某些可显性化的个体隐性知识尽量显性化和编码化,通过外部化模式高效交流使其转化为群体显性知识。通过合作双方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来自外部的显性知识才转化为企业实际可用的知识,并成为存储于企业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或者物化在企业生产的产品里,从而增加企业的知识存量。

3产业层面的隐性知识流入。技术合作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流动,企业之间通过各自知识、技术的交流,在相互学习、共同创新中,一个企业的知识扩散到另外一个企业,这种知识的流动是在某种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合作带来了丰富的技术源泉,形成了规模经济,获得了由人力资源和技术财富互补而构成的协同效应。而技术合作的成果,或称为知识流动的效果,则可以通过创新的产品来反映,还可以通过企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来度量。因此,技术合作是企业间知识流动的最常用、最直接的方式。对难以显性化的群体隐性知识,一般通过各群体之间的合作和协作等。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影响对方。这样,外资企业的经验、诀窍、默契等隐性知识能被参与合作开发的本地企业学习;而外资企业的心智模式、价值体系、组织文化也可以影响当地的合作者。双方之间可以通过观察、切磋、模仿和不断实践等逐渐领悟和掌握对方的隐性知识,进而转化成为自己的群体隐性知识。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进入东道国之后必然会与当地的上下游企业(或顾客)发生联系,这种企业之间产品与服务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企业之间技术联系的市场反映,而这种技术联系必然以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为主要内容。

三、FDI对我国汽车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作用

1竞争和示范效应。由于我国汽车产业原有的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跨国汽车公司进入后,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均衡。加剧了当地的市场竞争,迫使本地企业对跨国公司子公司实施模仿,促使它们采用更有效的技术和资源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而且母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一般要比对外转让的技术更加先进,所以跨国公司的合资子公司在与国内的竞争对手相比有强大的技术比较优势,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这种技术示范使国内企业利用各种方法。如通过对产品进行“逆向工程”的研究和开发。或雇用在跨国公司工作过、接受过培训的员工,间接获取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提高本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并通过“边干边学”进行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以增强企业吸收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的能力。

另一方面,跨国汽车公司的进入和发展,为国内汽车企业提供了模仿的机会和可能。跨国公司子公司具有强大的技术比较优势,它的进入给东道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促使它们加强研发投入,改进生产工艺,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另外,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先进技术也给当地企业带来了模仿的对象。东道国企业可以对其产品进行“逆向工程”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干中学”达到

经验与能力的积累。从而获得技术溢出的效应。

2前后向联系效应。所谓后向联系(Backward Link-age)是指东道国企业向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的再加工,以及市场营销等服务。通过后向联系,一方面使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而使其上下游产业的生产能力得到加强。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子公司为了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通常会为供应商建立生产性设施。提供技术援助、信息咨询服务和管理上的培训等服务,从而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生产能力的改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总之。当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发展中国家的厂商、科研院所、合作伙伴等发生前后向联系时。后者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创新、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从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前向关联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提供的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前向关联有助于形成当地的生产体系,开发其制成品市场,促进当地研发的发展。

3人才效应。合资或外资汽车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是FDI技术溢出的重要机制。

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员流动规模通常是与竞争激烈程度呈正相关。而人员流动规模越大,可能的溢出效应也越大。从我国轿车制造业的具体情况来看,这种竞争程度一人员流动规模一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水平较低,跨国公司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对东道国的当地雇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对象包括生产性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的开支要高于当地企业,当这些雇员由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流向当地其他企业或自创企业时,其在跨国公司工作时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也随之扩散出去,从而产生溢出效应。此外合资公司与国内企业之间还可以通过培训内容交流和示范作用等各个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另外。跨国公司在中国R&D;大量使用的是中国本土人员,这些研发人员通过学习已经具有很高的能力,这些人员对中国汽车业今后的发展将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结束语

虽然跨国汽车公司通过FDI的形式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外资的进人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的整体提升,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改变了汽车产业的内部结构,优化了汽车产品的进出口结构,提高了汽车生产的集中度。跨国公司子公司具有强大的技术比较优势,它的进入给东道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促使它们加强研发投入,改进生产工艺,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另外。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先进技术也给当地企业带来了模仿的对象。东道国企业可以对其产品进行“逆向工程”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干中学”达到经验与能力的积累,从而获得技术溢出的效应。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
如何处理初中信息技术中的隐性知识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地图分析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