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跃进 盛昭瀚 李 民
摘要:借(《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之机,结合江苏的实际,说明江苏要发展物流产业,县域物流的发展是关键,这是由县城经济的独特性和重要地位决定的,作者结合在苏南、苏中一些县域开展物流规划和指导物流规划实施的经验,研究了县域政府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为县域政府推进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物流;县域经济;产业发展
一、物流产业振兴规划的意义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至此,10大产业振兴规划“尘埃落定”,3月10日,国务院以国发(2009)8号文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正式列入10产业振兴规划之中。为什么物流业能够跻身10大产业规划,这是由物流业的地位所决定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以2008年的数据为例,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89.9万亿元,每1个单位的GDP需要3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6物流业每增加6.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服务业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1%,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这个比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创造3 000亿元的经济价值;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约2000万,物流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10万个就业岗位。以上数据表明。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物流业涉及广泛的产业和行业。《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主线,提出了10项主要任务,9大重点工程,9条保障措施。重点是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支持物流企业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加强行业基础工作和改善物流政策环境。作者认为。江苏要落实和实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展县域物流是关键。
二、县域经济特点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行政区划的这一区域内的经济,它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区域性、层次性、网络性、开放性等特点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功能相对完备和健全的经济系统单元。具体地说。县域经济是指以我国的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集镇、行政村各层次的经济元素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流、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而显示出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我国县级区域占全国面积的94%,截至2006年底,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人口总数超过9.6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的GDP约占全国GDP的60%。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行政县级区划2862个。由此可见,发展县域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
谈到县域经济概念时。还必须注意县城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差别。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指一定范围的地表空间中的经济区域;而它们的区别在于:区域经济更具有自然融合的经济的含义,它界限比较模糊,往往是跨行政区的自然经济区,经济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经济发展的内在客观联系:而县域经济具有行政区域的含义,界限比较清楚,经济功能的发挥往往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功能作用。并且是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轴心,集镇为纽带。行政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网络。它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第一是相对独立性。县相对于省的派出机构——地区和市,或相对干基层政权的集镇,都有比较大的独立性。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和省制定的所有政策、规定及部门的工作要求,都以条文的形式下达到县。要靠县独立地去贯彻落实,这就是所谓的“上边千条线,到县一根针”。县域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因而具有自己的优势。具有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经济壮大本县域经济实力的途径。财政收支,除完成上级规定任务外。可以自主安排生活和生产及社会事业建设。县域经济是市场经济为主。对市场供求及价格水平变动反应灵敏。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安排产供销。离开了市场。经济运行难以为继。
第二是综合性。由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小系统或国民经济大网络中的小网络,也具有类似国民经济大系统、大网络的综合性特点。它既包括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建材业和服务业等产业部门,又包括计划、财政、银行、税务、物价、工商管理等职能部门。它不仅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和经济部门,还有经济社会管理机构。是个“小社会”,因而县域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功能比较齐全,综合各产业各部门乃至社会单位于一身的国民经济小系统、小网络。
第三是自然的区域性。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网络的区域性,说明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大网络中的小网络。即区域性网络;二是经济运行的区域性,说明县域经济的运行,即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大体上是在县区域范围内进行的;三是经济优势的区域性。即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县域经济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优势,包括产业部门优势和产品优势等。它可以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建筑、建材业。也可以是旅游服务业等。因此。对县域经济区域性应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即从经济网络、经济运行、经济优势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四是层次性。县域经济既然是区域性经济网络。那么这种经济网络必然带有多层次性。县城经济、集镇经济和行政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网络中的三个层次。其中,行政村经济层次是基础层,即县域经济的基本单元或基础环节;集镇经济层次是中间层,即介于县城经济和行政村经济之间的层次;县城经济层次是中心层,一般而言,它是县域经济的中心环节。而且。每一层次经济包括多种经济形式,如县城经济、乡镇经济均包括国有、集体和个体所有制形式,行政村经济一般包括集体和个体所有制形式,即呈现多元性的特点。所以。县域经济实质上是以县城经济为中心层、集镇经济为中间层、行政村经济为基础层的多层次的区域性经济网络。
第五是开放性。县域经济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系统,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通过人流、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与外界广泛交流。县域之间存在着差异与梯度。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优势,不同县域问的优势互补和经济交流,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开放性是县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封闭、自守必然会导致县域经济的衰落。沿海发达地区、江苏苏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异军突起,与它们的开放度高有必然的联系,而内陆的老、少、边、穷地区多数位于开放度较低,交通、信息闭塞,人员流动缓慢的山区和边远地区。
三、县域物流现状分析
1缺乏物流规划或布局存在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现象。大部分的县并没有专门的物流规划,物流规划被分割
到其它规划之中。如产业布局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等。也有个别县盲目大量兴建物流园区。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
2物流企业普遍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功能弱、管理水平低。比如苏中某县,有100多家物流企业。基本上都是1辆~2辆车。3个人~4个人的经营户。分散在县城各处,业务规模小,服务能力弱,相互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难以形成合力和优势。
3物流装备和技术水平不高。车辆吨位普遍偏小。仓库设施老化严重。机械化装卸作业程度不高。导致货物破损严重,物流服务不规范。服务效率低下。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高。
4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信息收集与处理不及时。经常发生错误,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5物流人才匮乏。县级物流企业由于普遍规模小,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物流师以上的专业从业人员寥寥元几,物流管理处在粗放管理阶段。
四、县域物流发展对策
1切实做好县域物流规划。物流作为服务业和综合性产业,需要有独立的、系统的规划。当然,该规划要与县域其它规划相衔接和保持一致,同时该规划要与该县所在的市、省物流规划保持一致和细化。规划时要仔细调研和分析县域物流需求,如产业分布特点和物流量,产业发展趋势。第三要充分发挥县域区位优势,如高速公路的拥有最和交汇点数,铁路的拥有量和交汇点数,铁路编组站及其等级。拥有的水系和一级、二级航道数量等,这些交通枢纽非常适合作为物流园区或公铁水物流配送中心。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这也是规划的难点。规划不能是纸上谈兵,越是基层的规划。越要体现可操作性。物流规划的结果。应能成为县级政府招商引资的指南,这样的规划才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发挥规划的作用。使规划落到实处。
2县域物流规划的核心是构建县域物流网络,包括物流组团、物流节点布局和物流线路规划。首先是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梳理、整合。那些可以保留,那些可以合并,那些需要调整,那些需要重建;其次是形成县域物流网络节点,这些节点要与县域所在地区相适应。又要形成功能完善、分工明确、分布合理的网络节点体系。既要满足现有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适度超前。一般而言,县域城市最多可以有一个物流园区、若干个物流配送中心和若干个分拨点。物流园区选址应该在县城开发区、工业园区附近,具有公路、水路、铁路交汇之处,如果没有铁路,至少需要有公路和码头,有港口的县域则要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将物流园区建在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主要为县域产业服务。根据产业集聚来布点,尤其要考虑农副产品的集聚与配送。
3规划的实施是关键。物流规划经过专家评审、县规划委员会通过之后,转入规划落实阶段,需要按照规划要求进行逐一实现。不少县域政府规划做完之后,放人档案馆完事,实际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规划形同虚设。这就失去了规划的意义。但更多的县域政府是真正按照规划的要求来落实,通过多次专门培训,规划内容讲解。使招商引资部门和集镇、行政村充分理解规划。按照规划要求来进行招商。按照规划建设、运营物流节点,对大多数县域政府和物流企业而言,都是新生事物,大家都缺乏经验。一个好的做法是到做得好的同行那里去参观学习、取经。更重要的是县域政府要集中精力努力打造一个示范点,一方面为物流节点建设和运营摸索经验:另一方面为全县物流产业发展提供示范案例。
4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步伐。物流规划的贯彻落实。需要一大批物流专业人才。而物流人才在我国是稀缺资源,在县域更是如此。培养和引进物流人才。营造物流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县域发展物流产业的当务之急。县域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4类:(1)有物流企业从业经验的。熟悉货代、公铁水联运、物流中心管理等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中、高级人才;(2)熟悉现代物流运作。同时又通晓相关产业如化纤纺织服装、钢材剪切加工、医药、石化、建材、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之一相关业务的复合型第三方物流高级管理人才;(3)深悉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理论知识,有一定物流系统规划技术经验的物流高级人才;(4)开展现代物流所需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和从业资格的专门操作性、技能性人才,如:仓储、运输、配送、配载、货代、流通加工等的管理和操作。县域物流人才培养的途径是引进、自主培育和转行。县域政府、企业可以花重金引进急需的、具有从业经验的高端物流管理和运营人才,作为领军人物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县域政府、企业也要有意识地培育有一定基础的在岗的物流从业人员去深造,以提升其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县域政府、企业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引导一批有潜力、肯学习的干部通过集中培训。转向物流行业。从事物流工作。县域政府、企业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环境,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让物流人才安心工作,充分发挥物流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物流配套政策体系构建与落实。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贯彻执行,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将制定有关政策措施以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县域政府可以根据国家政策的精神,制定更加细致、有吸引力的政策,推动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繁荣。物流配套政策体系包括土地、税收、财政补贴、行政服务收费、人才引进和激励等。县域政府利用这些物流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意识,吸引人才、吸引企业从事物流产业,做大做强物流产业。政策出台之后,关键是兑现、落实,培养标杆企业、树立典型人物,在业界产生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