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象奎
〔关键词〕 写作兴趣;积累;情感;读写结合;以说促写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B)—0030—01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积累,为学生探寻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活水,没有生活,艺术就没有了生命力。作文也是如此,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学生必须重视对语言知识的积累。积累是夯实语文基础、积淀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进入语言的“时间隧道”,穿越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层,认识历史,感悟人生,吮吸人类优秀的文化精华,又要引导学生拓展广阔的空间,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具体来说,语文积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日积月累”。
“日积”可以是每日记一条名言。教师要求学生每天收集一条名言警句,并写下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与体会。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语言积累的效率,也能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日积”也可以是每日摘抄文章的精彩片段。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必须要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文章,让学生在反复玩味和咀嚼中有所感悟,增加语感。如此,长期受优秀作品的濡染,学生写作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最后,“日积”也可以是写日记。日记不仅是学生练笔的好形式,也是积累材料、储存知识的有效途径。日记的形式十分灵活,其内容可长可短,可叙可议。
“月累”,首先是一月阅读一部名著。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开出必读书目。用文学经典来滋养青少年,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性情、开拓精神空间极为有利。其次,“月累”还可以是一月举办一次专题活动,如古诗词欣赏、办语文小报、演讲比赛、故事会、主题报告会等等。
虽然以上都是很细微的事,但它们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要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做好积累工作,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增加了,临时执笔,拿来就是,得心应手。这样自然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了。
二、体会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视写作为“难事”,主要是有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学生写作时,感到最困难的是拿起笔来不知写什么。要改变学生作文中凭空想象或模仿写出一些感情不真实、不自然的作文的现象,教师就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对生活、对事物进行面对面的接触,细心观察,从中得到实际感受再开始构思作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才能把习作写具体,知识的种子只有撒播在真情实感的土壤上,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时候,在指导作文前教师可提前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作好充分准备,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质疑问题、查阅资料、访问当事人等,使学生感到有话要说。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克服畏惧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总之,学生在真实的接触中获得了真情实感,写作文就容易了,写作的兴趣也会变得更加浓厚。
三、读写结合,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课文中所选的文章,有的是名篇名著,文质兼美,有的则经过专家反复修改,语言文字规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范性。教师借助课文指导学生仿写,既降低了写作难度,又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要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训练难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作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文学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要把学生带入艺术再创造的境界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创作的欲望,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较多,而“写”相对较少。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以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组织,促进了其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写作时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