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民主与学生民主精神的培养

2009-12-15 05:37柳茂林
甘肃教育 2009年20期
关键词:自主性师生关系学生

柳茂林

〔关键词〕 教学民主;学生;民主精神;师生关系;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B)—0007—01

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下去研究、探索和实施教学民主,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民主意识、民主习惯和民主的生活方式,不但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而且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民主精神的基础。而要建立起这种关系,教师首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成为民主的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参与意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民主意识,理解、尊重和接纳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彰显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精神,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开展。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这体现了教学民主的要求。自主性、独立性是一个人民主精神最核心的要素,它也是个体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自主性则产生了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是独一无二的。”实施教学民主,教师要拒绝保守与僵化,拒绝制造思想陈腐、想象贫乏的盲从者;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不盲从权威,不人云亦云,敢于质疑,对同一问题要进行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解释,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善于与学生平等讨论或争论,并虚心采纳学生观点中的合理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民主的精神。

三、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发表意见

教学民主之于课堂不仅指向教学技巧,也指向学生的心灵。充满民主精神的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在铸造着学生的人格。社会要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条件的改善,更取决于这个社会给予人们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以及对个性与多样化的重视。以升学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教给学生确定性的结论性的所谓知识太多,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思考的空间,也很少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没有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怀疑的精神和批判的精神;没有让他们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没有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各种考试中的标准答案,无形中传递着这样一个可怕的信息:要想成功,就必须循规蹈矩,必须放弃自己的表达方式。经受多年这样的教育,许多学生产生了一种“随大流”的思想,形成了一种人云亦云的习惯,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敢否定权威。实施教学民主,教师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发表意见,不拘谨,不呆板,以培养学生较强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及学生敢问、善问、多思、深思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用理性、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理解和接纳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从而让课堂浸透民主精神,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自主性师生关系学生
学生写话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