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兴
[教学片段1]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中描写“孩子们雨中洗澡之乐”的句子,把自己读到雨中去。((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师:你在雨中吗?为什么“脱得光溜溜的”?
生:(一本正经地)我要让雨水直接抚摸我的全身。
师:你在雨中吗?为什么“奔跑跳跃”?
生:(兴高采烈地)难得下雨,太让人兴奋了。
师:你也在雨中吗?你“大呼小叫”什么?
生:(手舞足蹈地)我在喊:“下雨喽!下雨喽!终于下雨喽!”
师:雨水并不卫生,并不好吃,你为什么“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雨水呀?
生:(诡异地)平时喝不上水呀!
师:你在雨中吗?感受到雨水的抚摸了?怎么样?
生:(调皮地)太爽了!
师:你在雨中吗?还做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难得的喜雨令孩子们欢畅。他们沐浴着雨水的滋润,尽情地享受雨水的抚摸与清凉,尽情地放飞着自己的快乐与洒脱,简直到了“欣喜若狂”的程度。
[评析:在这个片段中,教者注重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并通过教师与“角色中学生”的情景对话,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在“发现”与“展现”的过程中,生成智慧。]
[教学片段2]
师: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用心读“母亲是怎么给我们消暑纳凉的”的句子,细细地体会。((出示)“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师:(娇嗔地)母亲,你为什么只打一勺水?
生:水窖里的水很珍贵,水太少了。
师:你真是一位节俭的母亲!
师:(深情地)母亲,你为什么要“缓缓地倾注”?
生:要让水更多地滋润孩子们的肌肤。
师:你真是一位心思细腻的母亲!
师:(疑惑地)母亲,你为什么一边倾注水,一边还要扇风呢?
生:这样可以让水更多地滋润我们的肌肤,还可以让我们更凉快些。
师:你真是一位智慧的母亲!
师:(感慨地)是啊!母亲的“倾注”“一扇”,让我们舒服得——(引读,“‘啊啊大叫了起来。”)
师:来,你也来叫一下。
生:……
师:你们真是渴到极点了,一勺水倾注四个孩子,竟能带给孩子们如此的舒畅!
[评析:在这个片段中,教者注重引导学生紧扣语言文字,通过“对话”的形式交流阅读的感受,从而领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意蕴,整体把握母亲的形象,体会水之珍贵,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教学片段3]
师:我们还沉浸在一勺水带给我们的不尽酣畅之中,母亲又用她那把大锁锁住了水窖,并且笑着对我们说了一句话——如果我们要在“笑”字前加一个字,你觉得加哪个字比较合适?
生甲:我认为可加“微”字。因为母亲对孩子是疼爱的,看到一勺水带给孩子们如此的畅快,她是舒心的,是欣慰的。
生乙:我认为可加“苦”字。母亲看到孩子们这么渴,又不能充分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她内心是酸楚的,是苦涩的。
生丙:我觉得什么也不要加。因为此时,母亲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前面两位同学所说的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这个“笑”字,能带给我们许多联想,如果加了一个字反而不好了。
师:说得都很好!是啊,母爱是无私的,是宽广深邃的,但由于缺水,母亲对孩子的亲情也变得涩涩难言,无可奈何。我们一起读——
[评析:学生通过对母亲用一勺水给四个孩子“冲凉消暑”感人情景的品味,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悟与体验。通过这个片段的引导“补白”,再一次唤起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对话”,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智慧的升华。]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