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萍
难以忘怀,2004年9月10日,恢宏的南京市人民大会堂内,华灯耀眼,笑声融融,全区中小学教师欢聚一堂,庆祝第十一个教师节。那天,我获得了南京市第四届学科带头人的光荣称号,从局领导手中接过光华璀璨的金质奖章,掌声海潮般地从台下涌来,一股暖流顿时浸漫我全身,热泪盈眶!我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14年了,春去秋来,在我钟爱的岗位上,有成功,有挫折,有甜蜜,有苦恼,但我始终感到,我很幸福,因为,我是一名教师!
起步:难忘的第一次
记得我工作后的第二年,“江苏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我校承担了现场观摩课的任务。学校领导决定不在全校挑选开课的教师,而让我所在年级的全体语文教师——四个年轻人都上一堂汇报课,体现北小人的理念,展示北小教师的风采——任何一个年级的任何一位教师都应该而且都能上好课!
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倍感兴奋!四人中,分工我上习作课——《写一处景物》。试教结束,我的课效果最差。当时,我很沮丧。袁浩校长安慰我:作文课可控性小,确实难上。如果你觉得难度太大,可以改上阅读课。我想,这既然难度大也就一定更能锻炼人,于是就坚定地说:“不,我一定努力,要把这节作文课上好。”袁校长笑了,热情地鼓励我:“好!既然你这样想,我们就努力把这节课上好!”会后,从小学生作文心理发展的动因到小学学生作文心理过程,他简明而生动地给我讲解;从如何调控作文课堂到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走上讲台,示范点拨。我感到好温暖好温暖,于是格外如饥似渴地学习、思考、实践。白天,我领着学生细细观察欣赏北小校园的景致,兴致勃勃地和学生交流、讨论;晚间,我在办公室乳白色的灯光下一遍遍研读学生们往日的习作……
1996年冬日,寒风阵阵,北小多功能教室内却是热潮奔涌。著名教育家斯霞来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兰、陈树民来了,还有省市区各级教育行政、教研、电教等部门的领导,全省各地的教研员、教师代表……会上,我的第一节习作公开课——《写一处景物》获得了听课专家和老师们热情的鼓励和赞赏。第一次公开教学,第一次听到老师们为我和我的学生们鼓掌,我万分激动,幸福的泪水溢满眼眶。从此,我爱上了习作教学。
练飞:抓紧每一程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要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需要有对事业的真挚的爱和执著的追求,,还必须要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和过硬的基本功。于是,在14年的漫漫征途中,我珍惜每一程,抓紧练飞。我非常幸运,因为我成长在北小这块神圣的沃土上,能得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孙双金、沈峰三位校长的悉心指导;能拥有德高望重的王美英、薛鸿生两位老书记,以及青年人的楷模、特级教师陈静书记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在全国科研型教师宁益民、市名教师陈小平等北小众多爱护我、帮助我的同事中间成长。我不善言辞,但我始终怀揣一颗滚烫的感激之心。我深知,我是幸运的,我必须珍惜!我总是告诫自己,唯有更加勤奋地学习、工作、进取,才对得起北小,对得起呵护我、帮助我的导师、领导和同事。
课堂是教师生存的重要方式,生命的重要组成。为了学生,我要从书本上,从专家和同行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习锻炼,激发潜能,追求课堂高效,提高水平。于是,我读书、听课、实践、反思,把整个身心倾注在每一堂课。每当课间,有学生抓住我的手,甜甜地说:“朱老师,上您的语文课真有意思!”“我喜欢听您上课!”每当假日,已毕业的学生回母校看我,深情叙旧:“朱老师,您的语文课是我小学阶段最美好的回忆……”“您对我学习语文的引导,至今对我都有帮助。”“您主编的校刊〈鸡鸣〉现在还办吗?我想带几本作为纪念……”每当学生家长一脸欢笑:“朱老师,自从您教我的孩子后,他越来越不害怕写作文了……”我除了收获满心喜悦和振奋,总是悄悄勉诫自己:一定要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让生命在课堂里绽放最美丽的花朵。
记得2002年5月,一周内我接到了三个重要任务:省教院通知我,本周内每天要参加本科段的集中面授;市电教馆通知我,周三代表学校在全市首届城域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观摩活动中上公开课;市教研室通知我,周四参加南京市第四届优秀青年教师考核——抽签上课。真是“农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啊!妈妈知道后急得要掉眼泪,怪自己没给我生个三头六臂,没给我个“分身术”。先生劝我给校领导汇报,争取调调课,请两天假……我淡淡一笑,轻轻摇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天洒下汗水,秋天才有丰硕”。于是,我坚持每天先到学校为孩子们上课,然后再去听讲、备课、去抽签上课参评……一周内,我认真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锻炼、提高了自己。我很平凡、一般,但,我知道,即使是“响鼓”,也得“重锤敲”。
成为市学科教学带头人之后,我更是常常感到莫大的压力和动力。坚持要求自己每学期必须紧扣课题,设计几节实验课做深入研究,争取能逐步形成鲜明的语文教学风格。令我非常感动的是,每次研究教学,我都得到了孙校长不厌其烦的帮助,都感受到北小情智语文教学研究团队的力量。怎能忘记,在《玩游戏,快乐无极限》一课的研究过程中,孙校长高屋建瓴地指引,何校长协助我一起和孩子们滚铁环、吹泡泡竞赛,小崔老师一遍遍地帮着拍摄、剪辑……怎能忘记,去年初夏《聊聊发型》一课成功创意背后,孙校长饱含智慧的点拨,黄雅芸、刘俐、吴静等同年级教师的不吝赐教?
为了不断丰厚学识,工作以来,我研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斯霞教育文集》《袁浩小学作文心理研究与实践》《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革新中国教育》《国际教育新理念》等教育论著;我长期订阅《人民教育》《小学语文》等教育报刊;长期订阅所有公开发行的小学生作文杂志,努力把握语文教育和儿童作文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等。犹如一棵渴望长大的幼苗,我要扎根母语文化的沃土,张开生命的绿叶汲取教育大家们的思想光华和广大老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甘露……
在多年的学习、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科研实验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于是,我积极参加教科研实验,在课题实验研究中认真学习、实践、探索,努力提高专业素养。“九五”期间,我积极参加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北小老领导陈树民、袁浩两位校长领衔的国家重点课题《小学语文现代化的实践与研究》和国内著名小学作文指导专家我的恩师杨清生老师主持的市级重点课题《作文TV的实践与研究》的实验。进入“十五”后,我又全身心地参与省级重点课题《“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实施、研究》的实验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并重点继续着自己钟情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十一五”,我除了参与由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负责的学校主课题《追求心心相印的情智教育》的研究之外,还主持了由教材主编朱家珑先生领衔的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母语教育研究》的子课题——《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习作教材的实施与研究》实验研究工作。
奋进:成绩是新起点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始终奋力前行,兢兢业业、不敢懈怠。
在“九五”期末,我应市电教馆要求率先在全市上了网络作文实验研究课:《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开了南京网络技术介入作文教学研究的先河;2003年,我被市教研室、市小语会推选为南京市的青年教师代表,参加“江苏省首届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习作观摩活动”,在洪灏老师和芮琼老师的指导下,我执教的《森林超市招聘会》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优质课;我执教的作文课《写一件事》被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转播全国;2005年,作文课《假如我是……》荣获全国青年教师习作教学竞赛一等奖;近两年来执教的《玩游戏,快乐无极限》《聊聊发型》习作观摩课在省、市教研活动中均获专家好评。工作以来,我四次为国家级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作文教学研究课,多次为来自香港、广东、上海等地的赴苏培训班、考察团上作文教学观摩课,还应邀到镇江、扬州、淮安、盐城、苏州、宿迁等全省各地上作文观摩课二十多次。
每次实践后,我总要求自己深入学习、勤于反思,努力将自己的感受上升为理性认识。我的《小学生作文创新十步方法论》《作文,心灵的对话》等十多篇作文教学论文、案例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并获一、二等奖;与蔡燕校长合作主编的《立体化学校语文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一书获全国学术专著一等奖。2001年10月,我以“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在全国小语会召开的“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上,代表江苏小语教师作了大会专题发言;去年,在芮琼老师的关心与指导下,我在“南京市习作教学研讨会”上,面对来自全市的骨干教师作了作文教学讲座:《作文课,还可以怎么上?》,为推进全市作文教学改革作出了一个学科带头人应尽的贡献。
校刊《鸡鸣》已经走过了十年,在我和同事们、学生们共同努力下,如今《鸡鸣》办得越来越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一支小记者、小编辑、小作家队伍,并且取得显著的成果。2007年,我校小作家超百名获得全国奥运金牌小作家称号。2008年,由我推荐和编辑的高歌、王逸飞同学的写作故事在《七彩语文》中推出,受到广泛好评。同时,十多位学生被光荣地评为全国明星小记者。我校小作家队伍培养的经验于去年在全市习作研讨会上做介绍,受到了同行们较高的评价。2008年末,我校被评为“南京晨报优秀小记者站”,我个人也获得了“晨报作文版辛勤园丁奖”。
辛勤的汗水,不懈的追求,赢得了领导和同行们的肯定和勉励。我先后被评为区十佳杰出团员教师、玄武区和江苏省“九五教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第四届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骨干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新星,南京市第四届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被聘为南京晓庄学院教育教学实践课特聘教师,南京市小学生作文网编辑,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成绩与荣誉使我欣喜,增我信心,令我振奋。14年来,在领导和老师的引领扶持下,我在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道路上,蹒跚学步,且行且思,坚持向前,一步步走得还比较踏实。但是,我深知自己还远远没有得到语文教学的“真经”。面对着热情的掌声和金灿灿的奖证,我更多的是感到了肩头的责任,是感到了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热切期待。因此,每一次成绩与荣誉的获得,我都把它视作前进道路上的新起点,坚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刻苦地学习、实践,更执著地探索、奋进,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教师专业成长的路还很长很长,我别无选择。
(朱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科室副主任)